3月22日
本周四
18:30-20:00
首都師範大學校本部
新教一樓201
有社團活動章
和星野攝影師一起
從星空中尋找自我
主講人:葉梓頤
葉梓頤,星空攝影師,天文及攝影內容自媒體。擅長星野攝影和天文科普教育,旅行30多國追尋特殊天象和當地星空。憑藉極光攝影作品獲得2016年「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夜空之美」組冠軍並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女性。2017年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極光組第三名,也是第一位獲得此大賽獎項的亞洲女性。多家媒體專欄作者,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籤約攝影師。作品曾登上NASA每日一圖,中國國家地理等知名媒體。同時擁有自己的微信個人公眾帳號「梓談」。
她是一位成長在北京的資深美宅女,像大部分非天文愛好者一樣,對星空的認識都停留在想像和圖片中,直到高中時抬頭看到了一顆劃破天空的火流星,那束屬於獅子座流星雨的光分裂天空的同時也為葉梓頤打開了新世界的縫隙。隨後,借著郊區光汙染稍暗淡的優勢,她開始在老師指導下辨認星空中的斑斑點點,用指星筆描繪出一個個曾經在傳說中的星座。天文,不是一門可以在紙上就能培養出興趣的學科,最好的教程在頭上的蒼穹中。那些斑斑點點不僅僅具有美感,還傳遞了億萬光年外的光芒。每一顆我們肉眼可見的星星,都距離我們億萬光年外,光從那裡走過來,需要億萬年,我們見到的光芒,是億萬年前恐龍的時代發出的。
南半球銀河與極光 葉梓頤攝
學生時代,她認星星、參加天文奧賽、成為北京天文館第一位科普志願者;成年後,她便開拓了一條專業追星的浪漫旅程。8年間,她走遍了中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日本、波蘭、北極、玻利維亞的星空之境和復活節島……在地球上的仙境中領略極光的魅力、在景觀中布上星空的夢幻……
葉梓頤攝
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年度天文攝影比賽極光類第三名,唯一一位獲極光獎的中國人
NASA每日一圖(能夠被NASA刊登一篇作品的中國攝影師不多) 發光的烏龍尼亞鹽沼
2015年北極日全食 「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日全食中有一顆太陽亮斑的地方交做「貝麗珠」,一個完整的日食圖片很像一顆鑽戒,只不過,這顆鑽石的克拉有些大~
一名星空攝影師相比於其他題材攝影師必須具備的品格就是要有毅力,要執著的追逐多變的天象、要忍受偏僻地點冬季的嚴寒。
在紐西蘭尋找拍攝地點時,為了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暗夜保護區,葉梓頤繞開人群聚集區,跟著谷歌地圖和銀河的位置,找到了約翰山天文臺。但是由於是暗夜保護區,所以不能開燈,包括車燈和頭燈,所以在夜晚,沒有光源的情況下,跟著當地專業的暗夜區司機到達了目的地。
冬季星空亮星多,所以是非常適合拍攝的季節,但是星野攝影一拍就是一夜,觀賞星星一會兒非常浪漫,但是觀賞一夜就比較遭罪,而且冬季的夜裡隨便一個地方就要零下十度以下。
在北極,由於經驗的缺乏,背包的腰帶扣壞了,沒有了後背分擔重量,50斤的重量全部壓倒了肩膀上,帶著更大的負重爬604米高的懸崖,最後強撐著跪著到了懸崖上,而中間任何一處的失足都可能喪命。但是,崖上風光獨好。
不僅拍星星,她也在做暗夜保護的公益項目。城市長大的孩子在城市裡是見不到銀河的,為了發展,城市催生了夜生活。大街小巷布滿路燈,讓黑夜中也不出現死角。城市的光即使削減一半也不會影響到市民的生活,過多的光造成了光汙染,光反射到天上,遮住了星星的光芒,也損害了大氣層。光汙染對星空的損害在教科書上是沒有多少痛感的,追星者經過親身對比才能直觀感受到自然環境與城市中的星空有多大的差異,直觀的感受比數字更有衝擊力。
北京郊區晴朗天空下銀河——密雲水庫
自然環境下的銀河
葉梓頤希望通過切身的宣傳讓人們感受到星空在遠離城市,提高人們對光汙染的敏感度,減少不必要的光源。她與景區合作改造景區的燈光設施、在夜晚增加天文科普項目,讓天文有意思起來。
宇宙塵埃組成了一顆顆星球,組成我們的物質與組成星球的物質是一致的,所以我們是宇宙塵埃。但是我們與宇宙塵埃相同又不同,我們有意志、有智能。葉梓頤說:「無論你看星星,還是為了看星星去到不同的地方,實際上都是在看自己,如何去真的找到自己,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愛的東西,這個非常重要。可能有的人究其一生都沒有活明白。我可能也沒有活明白,但我現在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講座時間:
3月22日(本周四)18:30-20:00
講座地點:
首都師範大學校本部新教一樓201
交通路線:
27路、73路、86路、374路、437路、634路、645路、653路、693路、701路、967路、運通103、運通201花園橋南站下車
或地鐵花園橋站D2出口向南走約80米
進首師大校門後主樓南側教學樓即是新教一樓
聽葉梓頤分享她週遊世界拍攝星空
與日益增長的城市光害作鬥爭的故事
與追星者一起,看看星星,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