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譯者按:
光汙染是一種新型的環境汙染,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危害人類自身,更對鳥類動物尤其是昆蟲造成巨大傷害,嚴重的光汙染還妨礙天文學的星空觀測等相關天文研究。許多跡象表明:花朵長成果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昆蟲授粉。因此,昆蟲授粉大量減少便會造成植物結果數量的大幅下降。據悉,瑞士伯恩大學 (University of Bern) 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全球蟲媒授粉威脅——夜間的人工照明。由於昆蟲容易被夜間亮光吸引,它們會忘記自己有要務在身,從而不對花朵授粉。相關研究人員指出,最常見的夜間授粉蟲媒是蛾類和甲蟲,光汙染導致了這些夜間傳粉的昆蟲對花的造訪量減少約62%。儘管白天也有昆蟲授粉,但夜間授粉昆蟲減少會對作物產生影響,例如甘藍的數量就會因此減少13%。作為國內領先的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的社會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以下簡稱「綠會」) 高度關注光汙染防治與昆蟲保護,並在今年積極參與了包括紐西蘭國際星光大會、國際暗夜協會 (IDA) 2019年會等關於暗夜星空保護的國際活動;並於11月8日,在江蘇鹽城大豐野鹿蕩舉辦了以「美麗中國需要美麗星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大會,希望暗夜星空保護這項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能獲得社會各界的更廣泛關注與重視。近日,綠會獲悉來自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動物照明研究所(The 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旨在提示人們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滅亡的末日,現將其內容翻譯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譯/Tongtong 審/巖青 編/Angel
今年感恩節,動物照明研究所(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發起了一場全新的「昆蟲末日運動」,強調飢餓挑戰與全球昆蟲保護之間的聯繫,並在科學雜誌《生物保護》上發表一篇新研究論文。「光汙染是昆蟲數量減少的一個驅動因素」 (Owens, Perkin, Seymour et.al. 2019年) 這一內容引發了人們對夜間人造光對環境健康影響的高度關注。作為一家符合稅法條款501(c)(3)的非盈利組織,動物照明研究所致力通過照明和與照明相關科學研究的價值和適用性,以達到動物福利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目的,該研究所正在利用正在利用這項運動來證明昆蟲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自然光對昆蟲至關重要。
這篇最新的論文對昆蟲數量的下降發出了警告,認為光汙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和威脅。在過去的研究強調40%的昆蟲物種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後,這篇最新的論文明確指出人工照明是一個主要因素。「光汙染是昆蟲數量減少的一個驅動因素」 (Owens, Perkin, Seymour et.al.) 一文參考了超過200項獨立研究來支持其發現。
這篇論文敘述了「大量的夜間人造光 (ALAN) 通過影響昆蟲的發育、運動、覓食、繁殖和捕食風險來影響夜間和日間活動的昆蟲。」作者強調,人造光的挑戰不僅僅是城市和郊區的問題,也是農村和保護區的問題。無論人類走到哪裡,人工照明都會伴隨著他們,並直接而顯著地導致了地球上昆蟲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論文,值得進行一場專門的宣傳活動,」動物照明研究所 (ZLI) 主任詹姆斯·卡爾·費希爾博士(Dr. James Karl Fischer) 說。「昆蟲是環境的關鍵,不僅是野生食物鏈的中心,也是人類糧食安全的中心。昆蟲無法在現有水平的人工照明下生存,沒有它們我們也將無法生存。如果我們想要消除、減少或改變我們的家庭、學校、企業內部和外部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工照明,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我們想要做,只需關掉外部的燈和遮光的窗戶。但人們必須想要這樣做,並且願意探索替代這些燈目前的其他照明功能。通過強調食品安全問題,ZLI希望讓所有人都明白人造光對環境極端危害的重要性。」
關於如何參加活動的信息,請讀者直接聯繫ZLI。
關於動物照明研究所 (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ZLI慈善機構的獨特使命是「通過藝術支持光與生命科學促進動物福利和野生動物保護」 ,它為研究人員提供資金,同時倡導應用數據驅動的科學,以改善與光和照明有關的環境和動物保護決策。ZLI的昆蟲末日運動將昆蟲學研究與世界飢餓倡議聯繫起來,目前正在開展紀錄片、教育和設計項目來支持這項研究。
點擊連結閱讀論文全文:
「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末日:一項新的研究與關注」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378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