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末日:一項新的研究與關注|中國綠髮會星空...

2021-01-07 中國綠髮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譯者按:

光汙染是一種新型的環境汙染,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危害人類自身,更對鳥類動物尤其是昆蟲造成巨大傷害,嚴重的光汙染還妨礙天文學的星空觀測等相關天文研究。許多跡象表明:花朵長成果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昆蟲授粉。因此,昆蟲授粉大量減少便會造成植物結果數量的大幅下降。據悉,瑞士伯恩大學 (University of Bern) 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全球蟲媒授粉威脅——夜間的人工照明。由於昆蟲容易被夜間亮光吸引,它們會忘記自己有要務在身,從而不對花朵授粉。相關研究人員指出,最常見的夜間授粉蟲媒是蛾類和甲蟲,光汙染導致了這些夜間傳粉的昆蟲對花的造訪量減少約62%。儘管白天也有昆蟲授粉,但夜間授粉昆蟲減少會對作物產生影響,例如甘藍的數量就會因此減少13%。作為國內領先的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的社會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以下簡稱「綠會」) 高度關注光汙染防治與昆蟲保護,並在今年積極參與了包括紐西蘭國際星光大會、國際暗夜協會 (IDA) 2019年會等關於暗夜星空保護的國際活動;並於11月8日,在江蘇鹽城大豐野鹿蕩舉辦了以「美麗中國需要美麗星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大會,希望暗夜星空保護這項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能獲得社會各界的更廣泛關注與重視。近日,綠會獲悉來自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動物照明研究所(The 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旨在提示人們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滅亡的末日,現將其內容翻譯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譯/Tongtong 審/巖青 編/Angel

今年感恩節,動物照明研究所(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發起了一場全新的「昆蟲末日運動」,強調飢餓挑戰與全球昆蟲保護之間的聯繫,並在科學雜誌《生物保護》上發表一篇新研究論文。「光汙染是昆蟲數量減少的一個驅動因素」 (Owens, Perkin, Seymour et.al. 2019年) 這一內容引發了人們對夜間人造光對環境健康影響的高度關注。作為一家符合稅法條款501(c)(3)的非盈利組織,動物照明研究所致力通過照明和與照明相關科學研究的價值和適用性,以達到動物福利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目的,該研究所正在利用正在利用這項運動來證明昆蟲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自然光對昆蟲至關重要。

這篇最新的論文對昆蟲數量的下降發出了警告,認為光汙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和威脅。在過去的研究強調40%的昆蟲物種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後,這篇最新的論文明確指出人工照明是一個主要因素。「光汙染是昆蟲數量減少的一個驅動因素」 (Owens, Perkin, Seymour et.al.) 一文參考了超過200項獨立研究來支持其發現。

這篇論文敘述了「大量的夜間人造光 (ALAN) 通過影響昆蟲的發育、運動、覓食、繁殖和捕食風險來影響夜間和日間活動的昆蟲。」作者強調,人造光的挑戰不僅僅是城市和郊區的問題,也是農村和保護區的問題。無論人類走到哪裡,人工照明都會伴隨著他們,並直接而顯著地導致了地球上昆蟲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論文,值得進行一場專門的宣傳活動,」動物照明研究所 (ZLI) 主任詹姆斯·卡爾·費希爾博士(Dr. James Karl Fischer) 說。「昆蟲是環境的關鍵,不僅是野生食物鏈的中心,也是人類糧食安全的中心。昆蟲無法在現有水平的人工照明下生存,沒有它們我們也將無法生存。如果我們想要消除、減少或改變我們的家庭、學校、企業內部和外部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工照明,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我們想要做,只需關掉外部的燈和遮光的窗戶。但人們必須想要這樣做,並且願意探索替代這些燈目前的其他照明功能。通過強調食品安全問題,ZLI希望讓所有人都明白人造光對環境極端危害的重要性。」

關於如何參加活動的信息,請讀者直接聯繫ZLI。

關於動物照明研究所 (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ZLI慈善機構的獨特使命是「通過藝術支持光與生命科學促進動物福利和野生動物保護」 ,它為研究人員提供資金,同時倡導應用數據驅動的科學,以改善與光和照明有關的環境和動物保護決策。ZLI的昆蟲末日運動將昆蟲學研究與世界飢餓倡議聯繫起來,目前正在開展紀錄片、教育和設計項目來支持這項研究。

點擊連結閱讀論文全文:

「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末日:一項新的研究與關注」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378835

相關焦點

  • 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扼殺昆蟲
    然而對昆蟲研究的全球審查發現了另一個受害者:40%的昆蟲物種正在急劇下降,三分之一的昆蟲物種瀕臨滅絕。它證實了許多人的懷疑:在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節肢動物 - 包括昆蟲,蜘蛛,蜈蚣等 - 似乎已陷入困境。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波多黎各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來預估島上雨林中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的總生物量(活體重)。
  • 光汙染:人造光源下的星空殺手
    我們頭頂的星空,正在慢慢地消失。身處於城市中的你,有多久沒親眼目睹過漫天繁星了?兒時伸手便可觸及的星空,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其實,星星一直都在,那究竟是什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以至於尋找不到它們的蹤跡了呢?光汙染,人造光源下的星空殺手這是一張由義大利光汙染研究所與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繪製的全球光汙染地圖,以不同色基區分各地受光汙染的影響程度。
  • 【講座預告】葉梓頤--星空與光汙染
    擅長星野攝影和天文科普教育,旅行30多國追尋特殊天象和當地星空。憑藉極光攝影作品獲得2016年「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夜空之美」組冠軍並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女性。2017年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極光組第三名,也是第一位獲得此大賽獎項的亞洲女性。多家媒體專欄作者,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籤約攝影師。作品曾登上NASA每日一圖,中國國家地理等知名媒體。
  • 氣候變化正在扼殺昆蟲,人類的存在是其他生物的災難
    然而對昆蟲研究的全球審查發現了另一個受害者:40%的昆蟲物種正在急劇下降,三分之一的昆蟲物種瀕臨滅絕。它證實了許多人的懷疑:在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節肢動物 - 包括昆蟲,蜘蛛,蜈蚣等 - 似乎已陷入困境。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波多黎各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來預估島上雨林中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的總生物量(活體重)。
  • 綠會星空工作委員會向IUCN系列指南推薦中國案例:河南登封觀星臺
    2020年秋季,中國綠髮會星空工作委員會通過IUCN暗夜顧問組,向正在編撰中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保護地委員會最佳保護地指南系列的相關指南推薦了來自中國的素材
  • 肖青:生物多樣性,應該成為我們的一項重要「行為準則」|中國綠髮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前言:中國綠髮會主辦的第二屆「艾雅康世界愛鳥節」圓滿舉辦,中國綠髮會副秘書長肖青為活動致閉幕詞。綠會小編將現場的演講稿分享如下。生物多樣性,應該成為我們的一項重要「行為準則」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綠髮會,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在中國綠髮會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艾雅康院長的精心組織和熱情邀請下,蒞臨現場,對本屆愛鳥節給與大力支持,也感謝前面幾位專家代表的精彩發言,收穫很多。在今年的愛鳥節上,專門設立一個鳥類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論壇,我認為是非常好,也非常有必要的。
  • 科學家警告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
    【科學家警告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周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報告,康乃狄克大學昆蟲學家大衛·華格納(David Wagner)及多位科學家向世界發出警告,稱氣候變化,殺蟲劑,除草劑,光汙染,入侵物種以及農業和土地用途的變化導致地球上每年大約有1%至2%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
  • 交大學子調研關注城市光汙染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一群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開展了「尋找璀璨星空--上海城市光汙染調研」社會實踐專題活動,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和實地考察。&nbsp&nbsp&nbsp&nbsp目前國際上已有不少組織,如: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暗夜協會 、國際天文學會等呼籲公眾對光汙染引起重視,倡導學者對光汙染及其危害深入研討。但由於缺乏指導性的研究數據導致光汙染的防治止步於指引、倡導型文件,鮮有明確的法律來控制夜間光汙染。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領銜指導中國綠髮會羅布泊科考
    9月15日,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在詳細了解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的十年羅布泊科學考察項目後,接受擔任該科學考察項目的科學顧問,負責指導羅布泊科考活動。
  • 大量昆蟲死亡:如何拯救昆蟲與我們人類自己?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今年2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了一份史無前例的《世界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狀況》報告,警告對糧食和農業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逐漸消失。報告指出:91個國家所報告的信息顯示,野生糧食品種以及很多有助於提供對糧食和農業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的物種(包括傳粉昆蟲、土壤有機物和昆蟲的天敵)正在快速消失。
  • 昆蟲數量真的在減少嗎?科學家去數了數汽車擋風玻璃的蟲子屍體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theguardian編譯:馬莉、夏雅薇你關注過昆蟲嗎?兩項有關汽車擋風玻璃上昆蟲數量的科學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歐洲地區昆蟲數量大幅下降。這項研究為某些科學家所謂的「昆蟲末日啟示錄」(insect apocalypse)提供了佐證。科學家們認為,昆蟲末日正在對人類及其他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界造成崩潰性的威脅。
  • 「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一旦受到光汙染,將會難以繁殖
    現在小丑魚正日益陷入困境: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正在逐漸摧毀它們的棲息地。光汙染也困擾著尼莫和海葵們。因為,正如一項研究所表明的那樣,人工夜光阻礙了小丑魚的繁殖成功。在夜間的人工光中小丑魚的後代是不會孵化出來的。現在科技可以把黑夜變成白天。在許多地方,道路、建築內和工業設施的人工照明掩蓋了大自然的節奏。
  • 隨著北極變暖,光汙染可能對海洋生物構成新的威脅
    這一切對海洋生物意味著什麼還不清楚,但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光汙染可能會顯著改變它們的生活方式,儘管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它們的整個生命周期。「我們一直向北走,白天的時間縮短得很快,」挪威科技大學的生物學家、研究報告的作者吉爾·約翰森說。「每向北緯前進一點,天色就越黑。
  • 電商平臺大量銷售危害野生鳥類安全的工具 中國綠髮會致函呼籲...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日前公開致信某知名電商平臺及其總裁,發出緊急呼籲:請全面排查、清除在售鳥網等危害野生鳥類安全的工具。3月17日,中國綠髮會宣傳部馮雯雯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稱,2016年,該會就曾公開致函該公司,要求排查網上非法出售捕鳥網。「但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該平臺在大量售賣捕鳥網,至今沒有盡到相關義務。」
  • 世界多地研究顯示昆蟲數量大幅下降,綠會觀蟲會將抓緊行動
    據研究,在近30年內,德國自然保護區的昆蟲數量驟降了75%以上。
  • John Hearnshaw:紐西蘭成為暗夜星空國度的歷程 | 「暗夜保護與...
    2020年,Hearnshaw教授獲得了國際暗夜協會(IDA)授予個人的最高獎項Crawford-Hunter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對減少光汙染所做的貢獻。小行星5207 Hearnshaw即以他的名字命名。Hearnshaw教授長期關注並和綠會星空工作委員會保持溝通。
  • 廖景平:中國植物園管理及物種保育的差距與挑戰 | 中國綠髮會...
    廖景平:中國植物園管理及物種保育的差距與挑戰 | 中國綠髮會「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培訓班」專家分享(1) 2020-10-21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是中國拍攝星空最好的地方之一!不信你看這組圖!
    >又是一項體力活,對此,崔永江們深有體會。維西縣花落壩,星空下盛開的桃花 董繼榮攝「組建香格裡拉星空聯盟,除了想向世界推廣香格裡拉外,還希望推動香格裡拉暗夜保護,呼籲大家關注光汙染,把黑暗還給黑夜。」崔永江說。
  • 中國綠髮會資助出版《領導幹部生物多樣性知識讀本》
    科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的主流化,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作為全國一級學會的重要工作領域。2012年4月,中國綠髮會資助的《領導幹部生物多樣性知識讀本》(以下簡稱《讀本》)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是針對領導幹部的科普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