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星軌拍攝入門指南
愛好天文的你是不是也都有個攝影夢呢,星軌就得到很多愛好者的青睞,那麼拍攝星軌需要做什麼,下面送你一份星軌拍攝入門指南
*本文僅供想拍攝星軌的朋友參考
天氣要求
挑著天氣好的時候,去觀星了2次,真的要說的是,天文觀星真的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等天氣晴朗,無風,無雲,無汙染,拍星星還要無月亮,還要視寧度要高等等。有幾個朋友都是在凌晨2點爬起來,再開車到山區,忍受嚴寒,就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 愛好觀星的人優點別的不敢說,但堅韌毅力估計超過一般人。
拍攝器材
為了拍攝好的效果,小編特意配置了高感的SONY A7M3相機,搭配適馬的14mm1.8超廣角大光圈的鏡頭。這麼高級的相機竟然沒有延時攝影功能,沒辦法又去淘了根帶延時的快門線。所以高感、高像素、超廣角、大光圈、帶延時,基本是拍攝攝影器材的要考慮的基本要素。
拍前準備
要首先熟悉器材,不熟悉多去練幾次也差不多,只不過要浪費很多機會,所以儘可能的熟悉器材,我第一次就是因為不會用快門線基本白跑一趟。
準備好設備:比如三腳架、手電筒、防寒服、小板凳,小板凳最好還是帶著的,去了就知道了,蹲著調試器材很銷魂的。
理論基礎
再個知曉拍攝星軌的方法。
拍攝方法基本就兩種,一種是B門長時間曝光法,一般曝光20分鐘以上基本就可以有明顯軌跡,建議可以曝光30分鐘以上。說的容易,其實實踐中還是有很多問題的,因為長時間曝光還要設置各種參數,不然容易過爆,或者欠爆,還有聚焦問題等等,這個實踐中多多摸索吧。
第二種方法是疊加法,疊加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基本大片都是這種方法得到的,原理就是連續拍攝幾百張然後通過軟體疊加一起合成一個圖片。具體方法是根據相機的具體情況,設置合適的曝光時間,然後曝光結束後馬上再拍攝下一張,同一參數拍攝幾百張。然後後期要處理,追求極致就用PS、ACR等軟體處理疊加,懶人的話就用startrail疊加。這種方式出來的圖片基本可以算大片了,起碼可以拿得出來曬曬。追求完美的另說,無非技術的不斷提升。
最後要說明的是,一張真正的大片,都是3分靠拍,7分靠修的,所以,要想出好片PS神技還是要學習了解的。
目前科技也發展飛快,現在有些手機也能拍攝專業的星軌圖片,比如努比亞的Z18,我看到一個朋友拍攝的相當不錯,可惜努比亞廠家不給小編廣告費。
最後,拍攝星空並不難,如果你也想心動試試,不妨多和我們交流,體驗一下拍星的樂趣。關注公眾號星趣天文,更多愛好者等您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