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夜間天氣要晴朗無雲;無月亮,農曆二十五至初五最適。
地利:沒有光汙染!沒有光汙染!沒有光汙染!找一個地標建築做前景,也可以後期加入前景。最好提前踩點選好幾個地點,本人原計劃拍一個水庫,晚上到現場發現釣魚的全打燈,光汙染太重,無奈重新選擇一個果園。
人和: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畢竟去的都是荒山野嶺,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
百度下載「星空漫步2」(安卓手機)app,銀河位置一目了然,蘋果手機是另外一個軟體,自行百度。
一、銀河拍攝
器材:全幅單反(尼康D610),廣角鏡頭(適馬17-35 f2.8-f4),三角架(帶雲臺,無雲臺可用L架拍豎版用作合成全景),機身無間隔拍攝功能需快門線,LED照明燈,平板電腦,拍星軌太耗時打發時間用。
參數:
光圈:最大光圈(f2.8)
快門:老師們都說500法則,其實20s-25s就行,再長星星就拖尾了
ISO:3200,這一點非常重要,入門級單反3200很吃力,拍攝效果不一定好
拍攝過程中可用LED燈對前景補光,補光時間根據現場情況多試幾次,或用手機閃光燈補光。拍攝前景也可以在太陽沒落之前先行拍攝,用做後期合成。
拍攝銀河拱橋:最好用雲臺拍攝豎版照片,然後的雲臺刻度旋轉拍攝多張照片,用LR調整照片,PS合成全景。
必須用手動對焦,用顯示屏放大後校準焦點。
拍攝用RAW格式,後期處理空間大。
註:北方六月份銀河拱橋較低,三張照片就可以合成。
八月份銀河拱橋就更高了,就得拍多張照片,有點難度。
銀河肉眼看費勁,拍完相機中看的也不清,放心後期一處理就出來了。
二、星軌拍攝
器材、參數和銀河拍攝一樣,使用間隔拍攝,如果20秒曝光,那就間隔21到24秒之間,張數自定,拍攝時間最少15分鐘,1 小時之內即可。
注意:相機中自動降噪必須關掉,否則拍一張20秒,降噪一分鐘
三、後期
照片後期(一定要raw格式,一定要raw格式,一定要raw格式):導入LR,色溫我喜歡藍色設置為3800,微調高光和陰影,去暗角。拍攝環境不同不多說了。
銀河中心處理用徑向濾鏡,主要是調清晰度,和去朦朧,加單色可用HSL飽和度。
提亮前景可用漸變濾鏡。
然後同步相同環境的照片。
銀河拱橋後期:找到處理完的要拼接的幾張照片按住Ctrl鍵+滑鼠左銉選中照片,滑鼠右鍵,在應用程式中編輯,在photoshop中合成全景照片,確定,選中所有圖層,滑鼠右鍵拼合圖像,選擇「濾鏡」菜單,「鏡頭校正濾鏡」,確定。Ctrl+s,返回LR拼合的圖像已經在LR中,再進行一下調整,裁剪,成圖。
拍攝多張銀河及星軌照片可製作延時。
延時後期:主要原理是將每張照片設置為一幀,做成視頻即可。可展現銀河移動的效果。
如果初頻時間太短,可以把每張照片設置二幀或三幀。
星軌拖尾視頻製作:1,製作好星軌延時視頻後,在PR中新建項目,把星軌延時視頻拖入到PR視頻線上,把「效果」,「時間」中的「殘影」拖到視頻上,在「效果控制項「中設置」殘影數量「300-400,設置衰減值為0.9至1之間,殘影尾部會變小。殘影運算符為「最大值」
如果想讓視頻開始無殘影,而視頻中間有殘影可設置關鍵頻,如殘影數量0到300。
以上就是本次拍攝心得,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講各位指正。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