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星空一直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嚮往的內容。作為一名人像攝影師,我上一次在深夜的野外拍攝星空,大概還是在三年前的美國西雅圖附近的國家公園裡。前陣子,我和我的攝影師朋友蘇旭(微博@無敵兔faith),以及工作室的其他小夥伴一起去了趟內蒙古,又一次體會了在荒無人煙伸手不見五指的山裡,跑到小湖邊一遍冷得抖抖索索,一邊拍星空的過程(好吧其實是我陪他們拍星空,因為我沒帶三腳架...就過去一邊吃零食一邊打打手電筒一邊數星星咯)
但我還是能感覺到不管是專業的風光攝影師蘇旭,還是我那從來沒拍過星星的小助手,在拍出一張滿天繁星帶著銀河的照片時的激動。回來後和蘇旭約了這篇文章,手把手教大家拍星空,滿滿的乾貨哦!
還曾記得小時候仰望夜空,看到繁星漫天,那時候的夢想單純而又美好,想遨遊太空,實現自己的天際旅行;還記得小時候最想要的生日禮物就是一架天文望遠鏡,以為可以從中窺探到宇宙的浩渺,而這些最初的夢想似乎都隨著年齡的成長被淹沒和遺忘在了童年,現在的我們,似乎不再能輕易看到滿天星鬥,也不再願意仰望長空。
如今是時候重新拾起小時候的夢想了。「星軌是天空的道路」。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和公轉,以及太陽繞著銀河系的運動,長時間曝光拍攝星星,必然形成長長的弧形星星移動的軌跡,這也就是所謂的星軌。本章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星空的拍攝方法,特別是如何在城市中拍攝星軌的方法。
想要成功拍攝城市鋼筋水泥中的星軌,我們首先需要從掌握星空的基本拍攝方法作為基礎入手。
一、拍攝星空及銀河的基本方法
1、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拍攝星空要用到的器材及工具:
·一部擁有全手動功能的數位相機(需具備手動對焦和手動曝光功能)或者數碼單反
·最好具有相對光圈較大的鏡頭
·一支穩固的三腳架
·手電筒
·快門線
·不必要裝備:赤道儀
2、拍攝的地點選擇時間選擇: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而太陽系又隸屬於銀河系當中,所以我們是被這片銀色星際帶所包圍的,所以不管從地球的哪個角度,都是可以看到以及拍攝到銀河及群星的。
然而近些年,隨著城市化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工業汙染以及城市光汙染的影響日益嚴重,使得晚上本來抬頭可見的群星變的異常難見。因此,想要拍攝絢麗迷人的星空效果,選擇拍攝地點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儘量遠離城市及工業汙染區,較合適的地點比如城市的遠郊區,交通便利,住宿方便的地方為宜;如果剛好去往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旅遊的話,那麼拍攝條件就更加優越了。
除此之外,拍攝星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月光的幹擾。一月中大致分為幾種月相,即晦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新月等。滿月時期由於夜晚天空亮度較高,很容易造成星空晦暗或者被月亮的光芒影像畫面。最適宜的時間是晦月前後的十天時間。我們可以從日曆上找到農曆每個月十五號,即滿月,然後向前或向後推15天都是晦月(即沒有月亮)的日子,在這個日期的基礎上向前或向後的5天時間裡都是拍攝的最佳時間。
3、尋找銀河:
上文說到,我們居住的地球被銀河環繞,所以在光汙染弱、天氣足夠晴好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在曠野中,是很有可能邂逅壯美銀河的。銀河不論什麼季節都可以看到,只是夏季的銀河相對比冬季的更為絢麗和多彩。那麼如何找到銀河的位置呢,下面來詳細說明。
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所以在地球上看外太空,所有的天體都是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的,銀河也是如此。如果在開闊空氣品質好的晴夜,仔細觀察夜空,不難發現一長條有些像絮狀雲的物質,那裡就是銀河的所在了,它橫跨了整個夜空,並從兩邊的地平線下消失。如果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樣的星空脈絡,那麼拍攝起來也會更為輕鬆,效果也會很好。如果肉眼較難尋找到銀河的蹤跡,我們也可以使用手機的小軟體解決這個問題,蘋果手機以及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都可以安裝相應的尋星軟體(如star walk),對照著手機屏幕上所顯示的星群密集處即可找到。
4、拍攝群星以及銀河的基礎方法:
·鏡頭調整
拍攝星空,需要用到我們手中相機曝光及鏡頭對焦的手動檔(即M檔),首先將鏡頭的對焦模式改為手動對焦,即在鏡頭上找到AF/MF切換,調整至MF端,然後調整對焦環至對焦框中對焦刻度的無限遠(∞符合)標誌的中心位置,如圖:
如果鏡頭沒有這樣指示窗口,我們可以採用屏幕取景,放大畫面對準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手動調整焦點直至該星星最清晰為止(即星星的光點在屏幕上收到最小最清晰的點)。對準焦之後將鏡頭的AF/MF一欄撥到MF(即手動對焦模式)即可。
·相機內部參數的設定
拍攝星空需要分別設定幾種不同的相機參數,分別有:光圈以及快門數值,感光度ISO,色溫白平衡以及機內降噪。
光圈以及快門數值的設定:由於星空本身較暗,想拍攝靜止的星空銀河效果對快門速度的要求比較高,為保證曝光相對準確和星體的亮度,最好使用相對較大的光圈進行拍攝。理想的光圈值是在鏡頭最大光圈的基礎上降一檔光圈以保證有更優的畫質,並以足夠大的光圈值來保證進光亮。快門速度保證在30秒以內為宜,慢於30秒會導致星星走移動的軌跡變得明顯,星點變成星軌。
感光度ISO依實際天空亮度而定,以光圈f2.8、快門速度30秒為例,感光度一般情況下是800~1000左右,具體參數應依實際情況不同進行調整,光圈大,則相應減小感光度,反之亦然。
白平衡的設定也是以不同的夜空情況而有所差別的,具體由周圍光汙染的情況而定,在光汙染較嚴重的城市,相對要把色溫設置的低一些,一般情況下在3000K以下,以保證天空的顏色不會因為城市燈光的照射而變成橙紅色。而在光汙染較少的遠郊區,色溫在3400K就可以保證拍出的照片沒有泛紅的現象了。 這樣的低色溫設置可以讓畫面裡的星空呈現出幽藍的效果,而更具神秘感。
其他設置:拍攝星空可以將相機內部的各項降噪功能關閉,以免由於機內處理時間耽誤拍攝進行。
·準備就緒,拍攝進行中
完成一張出色的星空攝影,不僅要有準確的曝光,更要有獨到的視角和風格,那麼找到心儀的前景讓畫面不再單調顯得尤為重要。一片寧靜的水面、聳立的群山、孤獨的枯樹,或者是地域性很強的標誌性事物都可以作為拍攝星空時的前景。在璀璨的星空下,激動嘆為觀止的心情難以抑制,不要浪費這麼美好的夜晚,可以多進行嘗試和角度的變化,尋找有趣的前景來拍攝出最為讓自己滿意的星空圖片。
當然,有時候會遇到前景過暗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如果有適當的光源進行補光那就再好不過了,但是光源最好不要太強,否則前景有過曝的危險,月光也是一個不錯的補光光源,但月亮如果太亮則容易蓋過星空,所以掌握這個度很重要,殘月或者新月的時候,月亮在地平線附近,有亮度,卻又不過於明亮,這個時候是最恰當的。下面兩張圖中的山體如此明亮,就是借用了剛剛升起的月亮的補光作用。
EXIF:佳能5DmarkⅡ 焦距:35mm 光圈f1.4 快門:30秒 iso320
EXIF:光圈f2.8 快門30秒 ISO1000
很多時候你手上的手電筒和汽車燈都是非常好的補光工具,在適度補光下,可以很好的照亮前景的樹林建築或者其他前景。
二、野外星軌的拍攝
如果對星空的曝光時間長於30s甚至更長,讓星星的運動延伸成軌跡,會出現什麼樣的奇妙效果呢?將模式轉盤調整到「B 」的檔位(沒有此撥盤的相機可在M檔中調整快門速度到bulb檔即可),進行大於30s的任意時間的曝光(需隨之調整ISO等參數,以曝光準確、不過曝為前提),你就會得到一張屬於自己的星軌美圖。在上一節掌握了星星的基本拍攝方法後,我們可以在本節進階學習拍攝星軌的方法。
從星軌拉出的線條來說,一般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同心圓,如圖所示就是面相北極星拍攝時,星軌呈現出同心圓的樣子。
一種是向南拍攝可以產生的上下相對雙曲線,還有就是向東和向西拍攝時的左右相對的雙曲線。如圖所示,這張是面向東拍攝時出現的雙曲線效果。
善於觀察的朋友會發現,朝向天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拍攝出來的星軌線條走向是各不相同的:朝向正東和正西兩個方向,拍攝出的星軌是左右對立分開的雙曲線,而朝向南拍攝,會是上下分開的兩個對立的雙曲線,這是由於地球所處的三維空間的原因,有天赤道分開,所以視覺感官是這樣子。由此,我們可以利用不用的方位拍攝不同的星軌效果。
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無法判斷方位,或鏡頭焦距較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拍攝到局部的星軌,如下圖所示。
這裡我們以北極星作為中心的星軌為例詳細介紹拍攝方法。在北半球,星星都是圍繞著北極星進行圓周移動的,南半球則圍繞著南十字進行移動。我國處於北半球,所以想拍攝星軌造成的同心圓效果,需要把相機對準北極星。所以我們要先確定北極星的位置所在。
1、尋找北極星
找到北極星先要確定它的方位,北極星在正北面的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尋找到非常容易辨認的勺子狀的北鬥七星,將勺口的兩顆星連成一線,並向前延長5倍,在延長線終點處有一顆和大熊座差不多亮度的星就是北極星。北鬥七星每天繞北鬥星轉一圈,但它勺口的兩顆星總是對著北極星。
2、各項參數設定
找到了星軌同心圓的中點,下面就是把相機參數設置好,拍攝星軌。我們常用的方法是相機B門長曝,這裡需要用到快門線和計時器。
先來把曝光模式調整到B門,然後來設定光圈的數值,因為要長曝,為了保證不過曝,光圈的數值最好不要太大,f5.6或者f8這樣就很合適了。這裡我們需要用到快門線。將其與相機連接,保證鏡頭手動對焦到無限遠,感光度ISO100為宜,設定好白平衡參數就可以開始我們的拍攝了。用B門拍攝只需在構圖對焦完畢將快門摁下並鎖定快門線即可,具體曝光時間在保證曝光的前提下加以調節,以需要的星軌長度為準。
焦距:16mm 光圈2.8 ISO100 快門1324秒(約合22分鐘)
不過,如果只是單純的星軌似乎又少了點什麼,如何讓我們拍出的星軌更有生命力呢?正如我們「構圖創意」的一章說到的,加入適當的前景和具有特色的事物往往能讓照片眼前一亮,吸引目光,而找到這些重要的拍攝元素是拍攝前應該想到的。下面這張照片便是內蒙古敖包山頂拍攝的以敖包作為前景、以北極星為中心的星軌。敖包頗具內蒙風情和地方特色,而由於民族的信仰,敖包往往是正對北方而立,這樣,以敖包為前景,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拍到北極星為中心的同心圓星軌。
三、城市星軌拍攝及後期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星軌的基本拍攝方法。但是這樣直接B門長曝的方法一般只適合光汙染非常少的遠郊地區。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而言,到野外拍攝星空的機會還是很少的,且野外環境相對惡劣一些,安全問題也很堪憂。那麼在我們的家門口——城市裡能不能拍攝星軌呢?答案是肯定的。城市裡星軌拍攝的最大樂趣就在於前景選擇相對容易且有意義的多,城市中的一些建築或者小景都可以當做很好的前景進行使用和創作。這樣開動腦筋尋找到的畫面也更具有人文關懷,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城市星軌與野外星軌的不同之處在於,由於城市光汙染的存在,直接B門長曝的方式會由於光照強度太強而導致照片整體曝光過度,因此我們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連續拍攝,將每一張點星的移動軌跡串聯疊在一起,來實現對城市星軌的拍攝,製造鋼筋水泥城市當中的夢幻星跡畫面。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明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的方法。
1、城市星軌的前期拍攝
·拍攝條件的選定
一般來說,在城市中拍攝星軌對天氣的要求比野外更加苛刻。首先拍攝的時間段最好選在後半夜人工光源(如路燈,樓宇燈光等)熄滅後,躲開了人工光源的幹擾,我們肉眼可見的星星數量會更多。其次,天氣因素也至關重要,必須是晴朗且大風的夜晚,沒有霧霾和雲層的幹擾,才能有更理想的星空拍攝環境。
·城市星軌的拍攝技巧
前文提到對於城市中的星軌,我們採用拍攝星星每一段移動的短軌跡、並將這些軌跡最終拼合成一段長星軌的連續拍攝方式。這裡我們需要將相機設置到連拍檔,將快門線置於鎖死狀態進行拍攝。這樣拍攝的優點在於較為明亮的前景不會過曝,又能保證星軌足夠長。通過後期疊片的方式進行疊加製作。以前景的正確曝光參數作為每一張照片的曝光參數,以下圖為例:
EXIF:光圈:f4 快門5秒 ISO50
這張照片的拍攝是在位於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進行的。由於作為主體的大劇院燈光較亮,因此我們在拍攝時需要以建築的亮度為準進行曝光。以這張為例,我們的相機參數設定為ISO 50、光圈f4,快門速度5秒/張,這樣拍下的每個單張都既能保證大劇院的亮度是在正常曝光範圍內,也能拍攝到背景天空中的星星。確定了每一張的拍攝參數之後,我們利用快門線鎖定快門,相機保持在連拍狀態。拍攝一個半小時、拍下將近一千張素材圖後,再利用電腦後期將這些素材圖進行疊加。由於我們的拍攝是連續進行的,通過疊加,每一張單片上的星點得以連成不間斷的線段,即可獲得這樣的一張星空照片。
EXIF:光圈:f2.8 快門:3秒 ISO100
這張照片是在國貿CBD附近拍攝的,由於前景的樓群較明亮,所以單張的曝光時間非常短,只有三秒鐘,連續拍攝了將近兩個小時以記錄星星移動的軌跡,拍攝了近千張照片,後期進行變亮疊加得到了如圖所示的最終效果。
2、拼疊星軌素材圖的後期技巧
那麼在獲得素材圖之後,我們究竟應該怎樣進行疊片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後期疊片的方法。
·星軌疊片所需要用到的軟體
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星軌疊片軟體有兩種,分別是Photoshop以及外國天文愛好者自己開發的Startrails軟體。
·疊片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用兩種軟體疊片的方法,相對簡單容易的是Startrails軟體,因為是專門設計用來疊星軌的,所以操作很好上手,下面以故宮角樓的星軌圖為例,方法如下。
·首先下載一個Startrails軟體
·打開軟體,並按圖所示打開所需要拼接的素材文件夾
第二步只需要點擊拼合鍵就可以等待他處理完成了,如圖:
第三步,保存即可,畫質設置成100。
最後利用PS簡單調整色彩、銳度和對比度等即可出圖,效果如下:
相對複雜的是用Photoshop進行疊片。我們以鐘樓星軌的疊片為例進行後期製作。打開PS之後,需要將圖片逐個導入,按照圖片編號的順序將後一張壓在前一張之上。如圖所示:
然後把圖層模式改為變亮疊加,如圖:
疊加完之後潤色出圖保存即可,成果圖:
單張EXIF:光圈f2.8 快門:13秒 ISO50
用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來製作月食串,日食串等其他天文奇觀,效果非常理想。比如下面這張就是先按照山巒湖面的曝光度進行曝光作為背景,繼而在按照月亮的曝光度進行曝光連續拍攝記錄整個月食的過程,最後在軟體中將背景和月食串進行疊加就形成了最終的絢麗效果。方法與拍攝星軌有許多相通之處:先固定好機位,選取前景豐富、且天空面積足以容下月球在月全食的時間內移動範圍的地方開始拍攝。首先以前景亮度拍攝一張作為疊片時的背景,然後按照月亮的亮度進行曝光作為後期疊片時月食的變化全過程,機位不變,連續每2分鐘拍攝一張,這樣記錄下月食變化的全過程後,再通過後期依上面的方法用軟體進行疊加便可。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需要疊加的片子數量很多,這樣的方法需要一定的耐心進行操作,同時對電腦內存的要求也較高。疊合後我們也可以在PS中對照片進行潤色,調整畫面的顏色、銳度和對比度等項目,讓照片更加出彩。
此外,在星軌拍攝中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問題,更多的是拍攝環境的考驗——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暑和蚊蟲,還有不確定的氣候因素等,都是對星空攝影愛好者嚴峻的考驗。想得到一張自己滿意的星軌照片來之不易,需要的是自己身體的辛勞和獨特的慧眼。如果天時地利人和,還等待什麼,去實現自己有關璀璨星空的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