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把大白鯊或者鯨魚當作是海洋的霸主,但實際上虎鯨才是站在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們不僅會捕食海洋哺乳動物,有些種類的虎鯨還會以鬚鯨為食,因此虎鯨又被稱為「殺手鯨」「鯨魚殺手」,意思就是捕食鯨魚。
虎鯨
虎鯨雖然名字中帶有「鯨」,但它並不是鯨魚,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豚,屬於海豚家族的一員。虎鯨非常聰明,它們通常群居生活在一起,並且以家庭為單位,形成穩定的母系社會家族。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不同區域的虎鯨,叫聲也不同。如果把兩個生活在不同區域的虎鯨放在一起,那麼它們很可能無法聽懂對方說什麼。
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發現,虎鯨非常聰明,它們非常懂得打配合戰,在捕食時,虎鯨不僅會相互合作圍捕獵物,而且在捕獵結束還會分享獵物。由於虎鯨的高度複雜的社會行為以及聲音交流等,以至於有些科學家認為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
虎鯨生活區域非常廣泛,除了波羅的海、黑海以及北冰洋地區,地區上所有的大洋中都生活著虎鯨,即使是在冰冷的南北極地區,它們也能正常生活。
虎鯨有一個背鰭,但對於它的背鰭,目前科學家知道的並不多,目前有兩種假說。一種假說認為是背鰭充當了熱交換器,它們可以將血液通過動脈運輸到這裡。另一個理論是當虎鯨遊動時,它可以利用背鰭作為旋轉點,旋轉遊動。
雖然虎鯨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們是哺乳動物,需要在水面上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它們會到海面上呼吸一次,此時也是觀察虎鯨的最好機會。
虎鯨有天敵嗎?
在生物的演化史上,想讓自己沒有天敵,有2種不同的路徑。一種是體型變大,體型非常大的生物不僅能吃到高處的植物,還能夠有效防止天敵侵害。但這種策略通常會被食草動物使用,因為體型較大的食肉動物對能量消耗也較大,而體型變大又會導致身材不靈活,所以在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一定是食草動物。
但是海洋生物是個例外,因為海洋能夠提供浮力,不用把重量壓在四肢上,因此即使是體型變大,也不會影響速度,比如:藍鯨、抹香鯨、虎鯨等。
第二種策略是讓自己攻擊性變得更厲害,以至於沒有其他生物敢攻擊自己。比如:獅子、老婆,作為地球上大型食肉動物,在它們統治的地方,幾乎沒有任何生物敢和它們叫板,畢竟它們的攻擊性非常強。
虎鯨就是和獅子、老虎一樣的存在,它們擁有鋒利的牙齒,面對小型動物時,它們可以憑藉較快的速度,以及尖銳的牙齒直接捕食獵物。在面對大型動物時,虎鯨會通過群體掠食來攻擊。
1997年,科學家在法拉倫群島觀察到虎鯨從側面撞擊大白鯊使其短暫失去意識,然後將鯊魚反轉到腹部朝上,導致其進入假死狀態,然後吃掉對方。
除了大白鯊之外,虎鯨還會攻擊太平洋睡鯊、鯨鯊、姥鯊以及巨口鯊等,這些鯊魚體型非常大,幾乎都超過了12米。
虎鯨之所以攻擊它們,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體型較大,身體儲存的能量更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生物的捕食對象和虎鯨重複,虎鯨捕食它們可以減少一定的競爭對手。
虎鯨之所以沒有天敵,是因為虎鯨經常團隊作戰,遇到危險時能夠依賴數量擺脫危險,甚至能夠將對方逼進死角。
總結
雖然虎鯨會捕食鯨魚與鯊魚,但是不同的虎鯨捕食對象並不同,在紐西蘭,虎鯨更傾向於捕食軟骨動物,比如魟。而生活在南極地區的虎鯨,則會以企鵝為食。
虎鯨是海洋生物中最為聰明的生物之一,它們之間也有親緣關係,也會相互交流,而且還懂得分享食物。因此科學家們猜測,它們之中可能已經誕生了文明。
只不過,由於近些年來海洋汙染問題,以及人類過度開採海洋資源,導致海洋魚類不斷減少,也造成虎鯨食物不斷減少,因此近些年來虎鯨數量也在不斷減少。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目前有多少只虎鯨,但是各國環保人士已經開始意識到:虎鯨也需要人類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