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屏手機規模受限,可穿戴設備能夠為液態金屬提供更大空間嗎?
文/Rene
剛剛,柔宇科技發布了新一代外翻式摺疊屏手機FlexPai 2,低配版定價壓到了萬元以下,引起業界關注。其中,更靈活、更薄的轉軸設計引人注目,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液態金屬材料也因此再次受到關注。
受工藝、設備成熟以及產能逐步提升驅動,液態金屬行業發展加速,尤其是最近兩年,消費電子、電動汽車龍頭企業開始在一些關鍵器件採用液態金屬材料。
其中,最為引入關注包括,特斯拉的鷹翼門鎖扣以及華為摺疊屏手機鉸鏈,給了液態金屬行業、資本市場以相當大的信心提振。
作為華為摺疊屏手機鉸鏈供應商,宜安科技2020年中報液態金屬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1.25%,近期,常州世竟也獲得了來自君聯資本的投資。此外,也有其他的行業黑馬躍躍欲試希望殺入液態金屬領域。
摺疊屏概念機頻出背後,液態金屬轉軸的量產難題已經解決了
新的投資進入,液態金屬材料產能擴大,哪些下遊應用將會爆發?《智物》在採訪多位液態金屬行業玩家之後發現,對摺疊屏手機是否能觸發液態金屬行業快速增長,他們更多持保留態度,並認為爆發點可能在別處。
宜安方面則透露,最近他們正在接洽和跟進蘋果方面的項目。而蘋果短期內做摺疊屏手機並無大的可能性,這一則消息似乎也在指向其他產品領域。
從諾基亞到華為,引領液態金屬應用
液態金屬,又名非晶合金,它在常溫下是液體狀態,疊加了多種材料的性能,因此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尤其是軍工、醫療等領域。而從軍工走向消費電子,是液態金屬行業發展的關鍵轉折。
宜安方面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液態金屬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未來最值得期待,「3C產品的取材一直以塑料等材料為主,液態金屬在3C產品上的應用範圍目前還比較窄,但行業快速爆發或者快速成長的條件肯定是足夠的出貨量、資金和產品應用品類,3C應該是液態金屬材料率先大規模應用的方向,並且只有出貨量大,工藝、技術等才會更加成熟。」
但走向C端市場,液態金屬在消費電子上的應用和探索一直頗為曲折,其中產能、工藝、出貨量是關鍵問題所在。
早在2004年,諾基亞推出第二款Vertu手機——Ascent系列,就採用了液態金屬材料。因為看中它的「高級感」、高硬度、耐刮擦等性能,諾基亞將它製作成中框並應用在售價高達十幾萬、被稱為「手機中的勞斯萊斯」Vertu手機中,成功將液態金屬帶進了消費電子領域,但該手機的稀缺、高價也反映了液態金屬材料當時的高成本、低產能。
效仿諾基亞,但選擇另闢蹊徑,摩託羅拉等早期手機廠商決定降低該材料的製作難度和成本,成功將之應用在商用機內部的小型結構件中,帶來出貨量提升。這裡面就包括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手機取卡針——蘋果在2008年首次將液態金屬製作成卡針並用到iPhone 3G的設計中。
蘋果在液態金屬領域持續投入,目前為止,只推出了一代sim卡針
2010年,蘋果正式對外宣布買下Liquid Metal公司手上的消費電子領域專利,引起了外界對液態金屬材料的關注。以蘋果一貫喜歡將資金、精力投入到具有長期前景的技術和產品上的個性來看,可以猜測液態金屬材料在當時的技術和產能上有了實質性進展,因此才有後期小米、OPPO等一眾手機廠商將其用作手機內部的攝像頭支架等零部件的材料,也催生出了以宜安、世竟等廠商為主要玩家的國內液態金屬行業格局。
產能和工藝發展不成熟一直給產品應用範圍設限,受成本高影響,諾基亞、摩託羅拉包括蘋果在當時都放棄了液態金屬中框等大型結構件的嘗試,轉向探索該材料在小型結構件上的應用,而後來儘管有智慧型手機龐大的出貨量,卡針等小型結構件對液態金屬廠商的營收貢獻微不足道,造就它們長期難以盈利的尷尬局面。
摺疊屏手機中液態金屬鉸鏈的出現十分關鍵,其放量對液態金屬產業發展存在顯著推動作用,這一點亦毋庸置疑。
2019年末,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發布旗下第一款摺疊屏手機時,特別介紹了鎬基液態金屬鉸鏈。
鉸鏈是摺疊屏手機必要的大型結構件,兼具外觀和功能兩大特性,而液態金屬材料的高彈性、高硬度特性對鉸鏈結構起到關鍵支撐,不可替代,因此摺疊屏手機放量容易快速拉升液態金屬行業的產值。相較此前的取卡針、攝像頭支架,摺疊屏手機一出來也就更受關注。
中信證券預測,到2025年摺疊屏手機將達到5000萬,這對目前的液態金屬材料行業來說,也是一個相對可觀的市場。尤其當最近三星在推Galaxy Z Fold 2,以及摩託羅拉推出自己的新一代Razr,拉升了摺疊屏手機的熱度,使其出貨量前景變得可觀,加之宜安、世竟等主要玩家產能在不斷提升,液態金屬材料的規模出貨也因此可期。
但《智物》也留意到,目前摺疊屏「三巨頭」三星、華為和摩託羅拉總計銷量才174萬臺,今年的銷量計劃完成度並不是很可觀,考慮到小米、OPPO、蘋果等廠商在摺疊屏手機上都還沒有完全站隊,技術成熟度有待提升,摺疊屏放量的阻力也不小。
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可能的應用爆發點
液態金屬用在外殼和框架部分可以極大提高產品的美觀度和堅固性,不僅僅在手機上,它在消費電子領域中的很多產品上都有應用。如穿戴設備領域,手錶廠商歐米茄、Seahope都曾採用過液態金屬材料,蘋果的智能手錶也一直傳將採用該種材料。
那究竟哪一種產品能率先給產業帶來更大正向刺激?
宜安方面表示,除摺疊屏手機以外,未來在智能穿戴設備,包括手錶、眼鏡、耳機等的應用機會將比較大。相比較來看,智能穿戴設備形態科技,品類豐富,液態金屬在智能穿戴設備上的大範圍應用會更值得期待。
市場傳言,蘋果公司近期會在其可穿戴設備當中,採用液態金屬材料
當然,除了消費電子領域,液態金屬合金結構件同樣也會在工業等應用中發力。而在未來,工業將成為十分基礎的應用。
在醫療、軍工等領域均有積累的宜安科技,其內部人士就分析指出,3D列印處於研發階段、醫療的研發和申請許可周期都會比較長,相比較來看,在消費電子出貨量的拉升下,工業有望進入推動液態金屬大規模商用的第一梯隊。
他指出,核心原因來自兩方面:規模出貨量帶動行業發展及應用場景對工藝、材料迭代的持續性反哺。3C電子領域出貨量高、技術迭代快的特點利於液態金屬材料的高效開發與快速出貨,工業則被認為是液態金屬材料應用最廣泛、工藝改進最佳的試煉場。
如鈦合金因為強度高在很多應用中可以替代鋁合金材料,液態金屬材料以接近鈦合金的高硬度和比鋁合金、鈦合金結構件整體要輕的優勢,有望實現全面替代。
「關於輕量化,主要看材料的比強度,即密度跟強度的比。舉例來看,同樣的結構和強度需求,用鋁合金鍛造要達到10mm厚,採用液態金屬材料做出來只需2mm厚,雖然液態金屬的密度相比鋁合金高,但是整體減薄了之後,重量變輕,這就是非常大的優勢,因此極具前景。」
除了合金,液態金屬材料還有諸多研究和應用方向,3D列印、柔性機器等也是液態金屬材料在工業中的可應用方向,還包括液態金屬電池、神經連接等在儲能、醫療上的應用。
目前,受3C應用的帶動發展,液態金屬合金這一細分領域最先發展,國內也形成了以宜安、世竟等為代表的產業格局,包括宜安與蘋果的新合作給行業釋放了積極信號。而在中科院金屬所和清華大學理化所劉靜團隊的兩股研究主力孵化下,雲南科威、靖創等在散熱、醫療領域,夢之墨等在3D列印領域也均開始初具規模,為液態金屬產業的未來發展蓄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