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楊有宗 周琳)「怎樣以科學的手段把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儘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進行視頻致辭。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30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方式發表演講,倡議大家共同思考這一問題。
他認為,科學家們應思考:怎樣以科學的手段在生活習慣、社會認知等差異導致的各國疫情防控的不同措施中,儘可能找到一些共同點,爭取更好地開展跨國防疫合作,早日實現人員能夠正常跨國流動;怎樣以科學的手段促進科學界和其他各界有效溝通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大貢獻。
「戰勝疫情需要全球合作,而且是比現在更高級別、更緊密的合作。」鍾南山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未來可能暴發的其他疫情面前,人類更需要共同面對,「這不是一般的漂亮話,而是需要很認真地切實執行、長久堅持。」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致力青年成長」是其三大任務之一。「基礎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諾貝爾獎得主。」鍾南山認為,「這只是一個『溫度計』,它是國家科學發展成就和社會整體科創環境長期客觀的一個反映。」
「相信全世界有數不清的年輕人,以今天與會的很多專家為偶像,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鍾南山認為,青年人應多問為什麼,讓更多潛在的獎項得主真正為人類社會服務,讓科學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