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是大導演史匹柏在2005年推出的一部科幻電影,改編自20世紀初的一部同名科幻小說,卡司雲集了阿湯哥、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旁白)等人。
影片的特效由夢工廠製作,自然不需要多說,即使放到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還是嘆為觀止。不過筆者今天打算討論的是這部電影的劇情(似乎也是本片最受批評的地方),解釋一下電影中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設定。
有傳言說史匹柏拍這部片子是為了還債,關於這一點筆者是不太信的,畢竟斯導名聲在外,沒必要拿自己的作品冒險。不過這個傳言也不是空穴來風,的確有許多細節表明史匹柏在這部電影中並不佔據主導位置。
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影片將視角集中在一個普通家庭身上,通過凡人的視角從側面展示一個遭到外星生物入侵的世界。
男主雷·費洛(Ray Ferrier)是一個不太靠譜的父親,在入侵發生時他正帶著自己的一對兒女羅比和瑞秋在家渡周末。隨著一陣詭異的風暴和閃電,從地底升起了許多三足行走的「外星機械」,很快這些機械就開始用一種熱能射線屠殺周圍的人類。
後來證實這種「三腳機器」被事先預埋在全世界的地底深處,而那些外星人正是通過一道道閃電轟擊地面進入機械座艙的(可能是一種高能傳輸技術)。
在雷和他的兩個孩子逃亡的過程中,目睹了人類軍隊在對抗擁有能量護盾的「外星機械」時毫無辦法。同時這些機器開始大肆捕捉倖存的人類,抽取這些人的鮮血和身體組織,為一種能夠快速生長的「紅色藤曼植物」提供養料(主角他們認為是改造地球環境的工具)。
影片的最後,雷和瑞秋抵達波士頓,驚奇地發現這些藤曼已經開始枯萎,而「三腳機器」的能量護盾也顯然失去了作用,軍隊的武器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它們摧毀,人類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贏得了這場入侵戰爭。
從結尾處摩根·弗裡曼渾厚的聲音中得知,戰勝外星人的不是什麼神秘的先進武器,只不過是地球上到處存在著的微生物,人類的身體早已經習慣了同這些細菌和病毒共處,但是遠道而來的外星人卻無法適應,紛紛得病而死,一場星際入侵就這樣被不起眼的微生物阻止。
劇情漏洞?
故事就是這麼個故事,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什麼感受,至少筆者看完之後多少有些失望,劇情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比如外星人既然已經到過地球,早早地就將戰爭機械埋在地底,為什麼要等那麼久才回來?另外既然這些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是採集血液,為什麼在進攻初期只是使熱能用射線屠殺人類,而非捕捉他們?最重要的,為什麼這些具有星際旅行能力的外星人會如此輕易地被微生物殺死?
原著
原著中入侵地球的外星人來自火星,文中稱其為「軟體人」(Mollusca),有著像軟體動物一樣的觸手。當時的火星正在面臨消亡(可能是大氣流失),絕望的火星人只能將目標瞄向臨近的宜居行星——地球。由於火星人的入侵計劃只是火星開始衰亡之後才制定的,所以他們的「戰爭機器」不可能事先埋在地底,都是入侵時帶來地球的,而且這場入侵無關正義和邪惡,只是單純地為了物種延續而做出的理性選擇。
這種形象影響了後世許多影視作品,包括《獨立日》在內的許多科幻作品都能找到這篇小說的影子。
《世界大戰》開拍之前,由於「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回傳的數據顯示火星是一個荒涼的星球,打碎了公眾對這個紅色行星的幻想,所以史匹柏才決定將入侵者設定為「來自某個遙遠未知的星系」,原本算是太陽系內鬥就這樣擴展成了星系戰爭。
基於原始設定的變化,就需要為這場入侵找到一個更為合理的解釋,原著當中火星衰亡讓火星人不得不入侵地球的設定自然也被放棄。
同時擁有星系旅行能力的文明完全可以找到更為原始的宜居星球,沒有必要費力去徵服擁有一定反抗能力的地球。而史匹柏也希望能拍一部更為黑暗的科幻電影(區別於之前的《E.T》)。於是他們採用了一個大膽的設定:人類只是外星人畜養的「牲口」,地球只是他們的眾多「牧場」之一。
這些「畜牧者」在過去數百萬年間曾經數次造訪地球,每次來都是對地球生命的無情收割,那些用來收割的「三腳機器」被用完之後便重新埋入地底,等待下一次屠殺。
「紅草」
至於那些「紅色藤曼植物」,它們在原著中是覆蓋著整個火星的常見植物,的確可以被用來改造地球的環境,使大氣狀態更接近火星;但隨著基礎設定的改變,這些「紅草」在影片中不再是改造環境的工具,而是成了「畜牧者」的繁殖媒介(將地球當成牧場的話,還要改造它做什麼呢?)。
「畜牧者」被設定為無性繁殖,需要通過這種紅草為他們的新生個體輸送養分。在《世界大戰》最初的劇本當中,還有主角誤入繁殖基地,目睹人類在那裡被抽乾血液輸送給「畜牧者」幼體的橋段,不過由於場面太過血腥駭人,最終這個橋段被放棄(為了PG13+的分級)。
微生物
原著中對微生物的設定也有自己的解釋:火星高度發達的文明讓他們一度在自己的星球消滅了疾病和微生物,久而久之就連火星人自己也忘記了微生物的存在,到達地球之後才發現吃了大虧。
關於這個設定,其實史匹柏也考慮到了,原本的劇情計劃讓「畜牧者」被人類的血液感染而不是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入現代社會後,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人體存在著許多超級病毒)。
不過這個設定還是遇到了之前「紅草」一樣的問題,有較多的血腥橋段不利於電影分級,所以也被製片方叫停,改成了自然界的微生物感染「畜牧者」。
最後史匹柏拿出來的這部05版《世界大戰》只能算是一部「縫合怪」,同他的原始構想相去甚遠,但即便是這樣,本片依然大賣(全球超過六億票房),哪說理去。
#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