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2020-12-04 老胡說科學

一顆恆星接近黑洞。在一個遙遠的未來,在其他一切都崩潰和坍塌之後,只有黑洞仍然存在。三種粒子組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宇宙中的物質。從冰冷的系外行星到遙遠的恆星,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由幾種基本的粒子組成的。這些關鍵粒子包括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然而,在粒子標準模型中,它們只是12種物質粒子中的3種。這是宇宙最令人困惑的地方之一。當一切都可以由3種粒子(夸克和電子)創造時,為什麼還會有另外9種似乎在我們的世界中沒有實際作用的粒子呢?

這給人一種不完整的感覺。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麼東西。有一些東西就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沒有看到。

標準模型標準模型中有6個夸克和6個輕子。這些代表了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現在還不清楚以後是否會發現更多的基本粒子。很難知道其他9個基本粒子在宇宙的運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一起構成了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原子又會形成分子,所有複雜的結構都是由這些分子組成的,比如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

今天我們要解剖的是質子。這不僅可以幫助們構建大統一理論從而揭示現實的本質,還可以揭示宇宙在最後崩潰時刻的樣子。質子帶著和電子一樣多的電荷,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組成的質子通過強大的核力聚集在一起。由於我們的標準模型無法預測質子衰變,這迫使我們引入新的物理學理論(大一統理論)來描述宇宙。在這個理論中,科學家希望把我們世界中所有的力——電磁,弱核力,強核力,和重力,通過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統一起來。

在最初爆炸後的幾秒鐘內,宇宙是一個灼熱的火球,其能量難以想像,比我們現在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中的能量要高出幾千億倍。在這個能級上,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可以結合成一種電子核力。我們在地球上不可能複製這一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尋求另一種方法來實現這三種力的統一,我們把目光轉移到了質子衰變上來。

三種力在超高能量下統一。有可能在更高的能量下,引力也會和其他三種力一起創造萬物理論。夸克可以變成其他的夸克,輕子可以變成其他的輕子,但是一個夸克永遠不能變成輕子,反之亦然。這兩個類別之間有一個界限。然而,在大一統理論中,兩者有交叉的空間。質子的衰變可能讓夸克成輕子。科學家預測,如果質子真的解體,它將衰變為正電子和中性介子。然而,這些粒子的總質量將遠遠低於最初的質子的質量。因為由於E=mc^2,會有一個相應的能量釋放。

我們在地球表面的深處建造了巨大的純淨的水,為觀測中微子和質子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空間。在厚厚的、顆粒狀的地球下面,來自質子衰變的能量會釋放出被光電倍增管捕獲的輻射。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奇怪的是,如此微小、如此短暫的東西卻揭示了我們周圍世界如此深刻的真相。

質子的半衰期為10^34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之後,所有質子以及我們所知的所有複雜的物質都將分裂並從宇宙中消失。那將是一個黑暗的宇宙,但頑強的光子和電子仍在旋轉。

在大爆炸的那一刻,物質和反物質的產生數量應該是相等的,但我們這個充滿物質的世界卻顯示出兩者之間的明顯差異。然而,這是「大統一理論」的一個重要證據。我們可以把大一統理論擴展成一個完整的萬物理論,它可以揭示宇宙的起源以及我們經歷的一切。

質子衰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現象,不能忽視它。我們從這個過程中捕捉到輻射的可能性很小,但它們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中一項是讓我們對宇宙的數學基礎一窺究竟,對遙遠未來的科學,以及對宇宙最深刻的過去有更好地理解。

相關焦點

  • 「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很難知道其他9個基本粒子在宇宙的運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一起構成了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原子又會形成分子,所有複雜的結構都是由這些分子組成的,比如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今天我們要解剖的是質子。這不僅可以幫助們構建大統一理論從而揭示現實的本質,還可以揭示宇宙在最後崩潰時刻的樣子。
  • 大一統理論的簡單用法,看了您也很可能學會哦~
    大一統理論=純物質特性+純能量特性=兩者結合特性、兩者結合特性+兩者的N次組合=固體、液體、氣體、生物等存在的特性及全部詳細情況。大一統理論請點我頭像查看相關文章「大一統理論~超脫宇宙的第一步……」進行了解,因字數過多就不在這裡重複了,請多多包涵。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解釋了宇宙本質,內容顛覆認知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弦理論」這個回答一定是相當一部分想說的答案,畢竟弦理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一統理論」,就連知名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謝爾頓在一開始就是研究弦理論的,只不過因為一直沒有進展,在最後放棄了。
  • 大一統理論真的存在嗎?
    大一統理論,有可能明天就被發現,也可能永遠不會出現。我們先來看看大一統理論的基礎是什麼。大一統理論,事實上就是將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完全統一的理論。宇宙中的所有力,都可以分為——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 量子色動力學——宇宙大一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他 24 歲就發現了基本粒子的一個新量子數——奇異數,40歲就因為提出了「質子和中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要知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平均55歲,他也被譽為被稱為擁有「五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 。而他最為卓越的貢獻就是完善了量子色動力學,補齊了宇宙大一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但我們要挖掘的是質子。解答質子行為的某個疑問可以幫助統一解釋物理力,不僅能揭示現實的本質,而且揭示宇宙大爆炸時刻的外觀。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其電荷量與電子相同,但符號相反;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我們已經探查了質子並將其分裂,以觀察其內部結構,但還有一個關於質子的問題尚未解決。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但我們要挖掘的是質子。解答質子行為的某個疑問可以幫助統一解釋物理力,不僅能揭示現實的本質,而且揭示宇宙大爆炸時刻的外觀。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其電荷量與電子相同,但符號相反;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我們已經探查了質子並將其分裂,以觀察其內部結構,但還有一個關於質子的問題尚未解決。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引言20世紀以來,包括愛因斯坦、外爾等一大批科學家開始追求物理的大一統,而格拉肖的電弱統一理論提出,則標誌著物理大一統理論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成為了物理大一統的重要基石,是粒子物理中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就從其提出背景、具體內容、實質意義三個方面帶你了解電弱統一理論。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試圖解決愛因斯坦無法解決的難題
    而在理論物理學中,有微觀的量子力學和浩瀚的宇宙學,但是野心最大也最被科學家看好的其實是「弦理論」,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大一統學說弦理論。這個理論試圖解釋宇宙本質,完成愛因斯坦都無法解決的難題,那就是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填補現代物理學的漏洞。
  • 宇宙物質的組成模塊解析,大一統理論的基礎數據模型……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以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大一統理論」可能存在「缺陷」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所以各國理論科學家都在研究「真正的大一統理論」以期待能夠早日成功。為什麼這麼多的科學家都想擁有「大一統理論」呢?因為只要掌握了這個理論就等於掌握了宇宙中所有「可存在物質與能量」的能力!
  • 萬有引力大一統理論
    而更加令物理學家們棘手的是,即使標準模型理論解決了除引力外的另外三種基本力的統一問題,但引力如何與其他三種達到大一統的局面,仍然缺少一些重要的中間環節。另外,如果愛因斯坦提出的能量與質量交換方程是普適而有效的,那麼,質量是否源於能量的凝聚呢?
  • 燒腦文,宇宙物質的組成模塊解析,大一統理論的基礎數據模型……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以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大一統理論」可能存在「缺陷」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所以各國理論科學家都在研究「真正的大一統理論」以期待能夠早日成功。為什麼這麼多的科學家都想擁有「大一統理論」呢?因為只要掌握了這個理論就等於掌握了宇宙中所有「可存在物質與能量」的能力!這是可以使整個地球極速騰飛的「力量」!
  • 宇宙中的物質在本質上是穩定的嗎?
    這種同位素的壽命非常長,半衰期約為10^19年,相當於現今宇宙年齡的10億倍。由於這一發現,科學家現在認為最重的穩定元素是鉛,原子序是82。但是,如果時間足夠長的話,鉛也可能會衰變。  在發現放射性之後的幾十年裡,放射性衰變發生的原因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這是一個本質上的量子過程。
  • 弦理論是什麼?宇宙只是投影影像?
    弦理論只是一種尚未證實的分支理論,按照弦理論的推測,宇宙存在十個維度,與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不同。但是宇宙的本質,與其說是一種投影影像,不如說是人類的視覺假象。畢竟宇宙是投影影像過於玄幻,也不真實。不同理論下,宇宙的本質有所不同弦理論是將微觀粒子進一步細化,假設微觀粒子都是由弦構成。弦具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振動頻率,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微觀粒子,進而形成宏觀物體。
  • 「弦理論已死」?當我們不再對物理充滿激情時,物理才真正的死了
    20世紀初期,物理學迎來了最巔峰時代,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經典力學,廣義相對論向人類詮釋了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概念,「時空」的概念被我們再次顛覆,普朗克的黑體輻射打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當我們都認為人類距離宇宙的真相越來越近時,卻發現我們越是深入的研究,越對宇宙的本質感到疑惑。
  • 宇宙終極理論,卻在「引力」上卡殼:破解它就能與高維生命交流
    這兩種理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嘗試著去構建「宇宙大一統理論模型」(也被稱為宇宙終極理論)。這兩個理論,雖然目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宇宙中的物理現象!但是它們中可能只有一個是對的,又或者都是錯的。又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理論,把兩者容納進入!
  • 引力波來自於廣義相對論,但卻可能揭示世界的量子本質
    廣義相對論——這個關於引力的理論認為時空的結構會被物質和能量的存在所彎曲——所預言的一種現象就是引力波現象:宇宙中加速運動的質量體會通過宇宙的結構本身向四周傳播「漣漪」。但愛因斯坦對於引力的概念仍是基於傳統時空觀的,因為:空間和時間仍然是連續的,而不是離散的;在非常細微的尺度下或者是在非常大的場中,理論所預言的結果會變得非常荒謬;並且不能計算具有量子本質的系統的引力場,例如雙縫實驗中的電子。 我們完全相信,一定程度上引力具有量子的本質,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任何實驗證據能夠證明它。
  • 把引力融合到量子力學中,這就是大一統理論,但必須先找到引力子
    然而物理學家們從不滿足於這種現狀,從愛因斯坦的時代開始,科學家們就試圖將幾種基本力融合統一,創造出大一統理論。在一開始,大一統理論的實現似乎並沒有現在這樣複雜,因為開始的時候人們並沒有發現強核力和弱核力,大家想的只是要把引力和電磁力相統一。
  • 我們看到的天體是幾千萬年以前的光,宇宙萬物都是假的嗎?
    真真假假,這也是所有科學家想要探尋的真相。我們所看到的天體,是數萬年前的光芒,這些景象既真又假,只因我們不了解這個宇宙的本質!眼見為實?按照正常的理論來說,我們所看到的宇宙,雖然不是此時此刻的宇宙,但是也是真實的、過去的宇宙。因為光速有限,我們眼睛接收到的光芒,都是過去的景象,就算是太陽,也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人類在地球上看著過去的歷史,過著現在的生活,探索著可能永遠無法理解的宇宙。
  • 揭示宇宙本質之我洩露了「天機」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霍金,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至今也無法揭示宇宙的本質(宇宙的起源),而以我這樣一個幾乎可以忽略的人物怎麼可能做到呢?事實上我也不打算做到,我只是想從非主流科學的角度來說 說我對宇宙本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