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歷史悠久,擁有多個名稱,而不同的名稱所指的範圍亦有所不同。據記載,在地理上和歷史上,太平山覆蓋龍虎山以東、薄扶林以北、馬己仙峽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帶。後來,太平山的山腳部分被劃分為中環和上環,被發展成為中心商業區。

山腰部分則被稱為半山區,為高檔住宅區。山頂則成為富有的人士和一些外國領事的居所及豪宅,並於近代則被發展成旅遊景點。
太平山最高處(古稱為香爐峰),海拔高度為五百五十四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

據記載,以前由於交通不便要靠轎子上山,故當時居住山頂的人士不多,一八八零年時只有約幾十人家。後來因為山頂景色優美,氣溫清涼,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為應付交通需求,山頂纜車於一八八八年通車。

據記載,通車初期山頂纜車頭等車廂票價三毫、二等車廂二毫、三等一毫,回程一律半價。當時纜車仍然用燒煤產生的蒸汽推動,通車首日共有六百名乘客,首年的客流量就達十五萬人次。

從一九零八年到一九四九年,車廂前兩個座位一直預留為港督專座,椅背上用黃銅片鑲嵌著「此座位為港督預留專座」,在開車前最後兩分鐘才向其它乘客開放。一九二六年,山頂纜車摒棄了燃煤作為動力能源,正式改由電力推動。

山頂纜車是香港百年歷史中久經風霜,富有代表性的生活見證,是香港最早運作的機動公共運輸工具,來往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頂。

山頂纜車路軌全長一點四公裡,坡度四至二十七度。山頂纜車靠直徑四十四毫米鋼纜拉動,全程大部分地方均是單軌行駛,位於中央位置,設有兩組路軌供兩部纜車交叉上落。

太平山頂為香港首屈一指的旅遊名勝,山頂的凌霄閣由著名英國建築師特果·法雷爾(Terry Farrel)設計,外形呈十分獨特的碗形,是集觀光、娛樂、購物於一身的香港必遊地點。其外貌廣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明信片及照片取用。

如今,太平山頂已是人們到香港的必遊之地。來這裡坐一坐具有百年歷史的纜車,站在山頂俯瞰美麗的維多利亞港,欣賞太平山的秀麗風光,感受它經歷的百年滄桑,或許這是人們來這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