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AIAA網站發表的刊文指出,航空航天學會(AIAA)高超聲速技術和航空太空梭技術委員會,致力於拓展高超聲速的知識庫,通過地面和飛行試驗促進高超聲速技術的持續進步。也就是說,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並沒有減緩高超聲速技術進步的步伐,反而在建模與仿真、設計、地面試驗設施和飛行試驗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
事實上,由於一次性運載火箭發射成本很高,為降低發射成本,各國目前都在探索火箭回收技術。SpaceX創辦人馬斯克此前還在會議期間,與美國上將探討火箭回收技術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在這方面,美國已經取得一定突破。不過,美國再次進行火箭發射並試圖進行回收時,卻意外失手,這無疑給被疫情陰雲籠罩的美國帶來又一噩耗。
據澎湃新聞報導,美國早前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獵鷹」9號火箭,計劃將第六批60顆「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但是,在一級火箭實現「一箭五飛」後,回收卻遭失利墜入大西洋。此次發射任務中用到的「獵鷹」9號一子級曾四次成功回收,不過,這並不是它第一次在任務中失利。據悉,本次發射失利關鍵原因是火箭發動機功率監測數據出現問題,導致系統自動終止發射。發射失敗後,美國相關部門召開緊急會議,必須查明具體原因。
而美國之所以要大費周章不惜耗費至少100億美元推進這項計劃,是因為他們認為快速可重複使用火箭將是未來太空飛行的關鍵,一旦成功,就會讓美國在該領域邁出一大步,這一觀點,與此前馬斯克的說法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星鏈」計劃由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執行。公司於2019年開始陸續向太空發射12000枚衛星,預計到2024年完成這些衛星的發射,該公司還計劃在未來發射3萬枚衛星,也就是總共發射42000枚衛星覆蓋整個地球。對此,分析人士披露:歸根結底,美國「星鏈」計劃除了能夠服務人類之外,更多的考慮在於掌控全球動向,讓美國的軍事觸手伸向太空。一旦美國徹底壟斷了軌道運行權,那麼世界其他國家將會徹底被美國「監控」起來,因此,其他國家不得不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