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項資產上漲70倍需要多久?答案是兩個月。不過,這種財富神話不是發生在大家所熟悉的股市、債市、房市,而是發生在幣圈。
2017年11月初,波場幣僅報價0.02元。但是到了2018年1月初,價格就飆升到1.4元,2個月時間每枚波場幣的價格上漲了接近70倍,正所謂「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幣圈神話的背後隱現著股市大鱷的身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波場幣上天入地的背後應該是滬上某專做重組股的牛散,當波場幣回調至0.3元時,該人士已經成功離場,短短兩個月獲取了10多倍的收益。
一頭撞進「幣圈」的股市人
曾為創勢翔創始人的黃平近期在幣圈開始冒泡。儘管在A股見慣風浪,但黃平還是對幣圈的瘋狂不那麼淡定,他在3月24日上午9時46分發朋友圈稱:「作為初學者,看到幾小時可以漲3倍,24小時可以成交23億美元,真是目瞪口呆。」
幣安是一個代幣交易平臺,被幣圈人稱為「四大交易所」之一,幣安擁有自己的幣安幣。黃平隨後在當日下午10時再度發朋友圈,稱讚幣安「偉大」。「偉大的社區,堪稱區塊鏈中的騰訊,一天賺過千萬元,最關鍵市值才100多億元。」
其實,早在黃平之前,業內人士已經注意到,多位股市赫赫有名的大鱷已經深度埋伏幣圈。某業已轉投私募的知名基金經理,是代幣交易平臺OKCoin的間接股東;某位陽光私募的先行者,也深度介入幣圈,並有相當量的倉位。
今年3月初,興業證券原計算機團隊領軍人物袁煜明高調投奔幣圈。袁煜明在朋友圈中說:「我已經從興業證券離職,告別了近9年的證券生涯,加入火幣,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
幣圈淘金的N種方式
業內人士表示,幣圈沒有太多的監管,股市大鱷因為手握龐大的現金,且深諳投機心理,在幣圈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幣圈的財富神話,基本都是一級股權市場或者二級股票市場投資人製造的。碼農們懂啥?」某位已經遠離股市江湖的牛散一語道破天機。據他介紹,股市大鱷在幣圈淘金有N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跟隨趨勢投資。在幣圈,比特幣是王者,就如股市稀缺的白馬龍頭股,多位股市大鱷均持有一定量的比特幣,而比特幣在2017年暴漲了17倍左右,最高時一枚比特幣的價格接近2萬美元。儘管很多股市中人並不明白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並不妨礙他們看圖買入,跟隨趨勢投資。
第二種方式,投資代幣交易所。比如上述知名「公奔私」基金經理,據了解就間接投資了OKCoin的代幣交易平臺。業內人士稱,代幣交易平臺才是「幣圈」最大的贏家,代幣交易平臺實行「競價上市」模式,也即哪個代幣出價高,就上市哪個代幣。「現在一個代幣要上市,交給代幣交易平臺的費用已經高達三四千萬元人民幣,逼近一家企業在A股IPO的費用。」某位知情人士坦言。
第三種方式,通過ICO(首次幣發行),類似買原始股的模式。業內人士介紹,因為股市大鱷擁有大量的比特幣、以太幣等幣圈的「硬通貨」,在其他數字貨幣要上市發行時,這些股市大鱷就將持有的比特幣或者以太幣轉給項目方。項目方發行新幣時,就兌換給股市大鱷各種項目幣,比如小蟻幣或者阿希幣。當這些小幣種開始上市流通時,股市大鱷就可以在二級市場兌現了。「也正因為如此,股市大鱷們做高小幣種的衝動很強。」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博弈思維下的幣圈
分析人士表示,股市大鱷撞進「幣圈」,大多沿用了股市草莽時代的手法進行交易。就如在股市草莽時期,坐莊者首先要考慮股票的市值一樣,小市值的幣圈天然成了他們的投機天堂。
曾在兩個月內上漲了近70倍的波場幣就是一隻典型的小體量幣種。波場幣的發行總量為1000億個,當它幣價起飛時僅0.02元,也即20億元。因為上市初期,大量的新幣在項目方手中,並不完全流通於市場,投機者僅使用少量的資金就可以讓波場幣的價格飛漲,2個月上漲70倍並不難。
幣價的飛漲會很快引來新的參與者,在幣價震蕩回調的過程中,投機客們也就全身而退。
業內人士介紹說,由於代幣掛鈎的項目大多處於創意初期,代幣上市並不需要項目本身具有現金流或者實質性財務基礎,並且缺少類似資本市場上專業的保薦機構、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的保駕護航,代幣風險不言而喻。
但無數小投資者期望在風險級別較高的代幣上一夜暴富,在整個生態鏈中,最底層的無非也是急於賺快錢的小投資者。比如ICO過程中,項目方需要向代幣交易平臺上交「上市費」,這筆不菲的「上市費」並非來自項目方。項目方在眾籌後,首先要將其中的一部分交給代幣交易所,這就意味著在代幣還沒上市之前,小投資者已經開始受損。
業內人士坦陳,「幣圈」的散戶包括不少退休的大爺大媽。「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越看不懂,越聽不懂,就越有魅力。」一位幣圈投資人說。已經退休的吳阿姨最近就對幣圈投資特別動心,她轉發了一條特別具有煽動性的銷售簡訊:「3月11日5美元一枚,3月12日至15日6美元一枚,3月18日至19日8美元一枚,3月20日9美元一枚,3月21日10美元一枚。價格扶搖直上!進攻拉開序幕。」
分析人士表示,這是典型的幣圈普通投資者思維方式,只看到過去的幣價飛漲,眼中只有暴利,而不去思考風險,大家都相信自己不會接最後一棒。
波場幣的大漲引發了投資者蜂擁而入,但波場幣的價格目前已跌至0.27元附近,不到2個月的時間又下跌了80%。
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叫停了各類代幣發行(ICO)融資活動。但在利益的引誘下,一些曾經活躍的代幣交易平臺已經轉至境外,而交易主體依然是境內人士。幣圈的財富神話到底會持續到何時?股市大鱷們能否獨善其身?這一切只能交由時間來解答。(記者 屈紅燕 編輯 李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