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常常會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座大自然的神殿,它擁有著許多的動物,卻不同於一般的動物園,它和其他的博物館一樣身在鬧市中心,卻又顯得格外的靜默,這個地方,叫做自然史博物館。我曾不止一次在旅途中走進不同的自然史博物館,巴黎、柏林或者佛羅倫斯,不同的自然史博物館仿佛垂直於城市文明的時間線軸,引領你進入另一段城市故事。
館外的舊日皇家園林景致
去得最多也最經常推薦給朋友的自然是位於巴黎拉丁區的法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這裡曾是路易十三的皇家園林的一部分,18世紀,歐洲各國流行收集世界各地的動植物、礦物、古代遺物和民族資料等各式珍稀古物,巴黎的自然史博物館所在的這個植物園就是在1626年由路易十三所設立,1792年正式改名為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分為收藏長毛象、恐龍化石的古生物館,古植物館,展出巨大水晶和路易十四收藏的寶石飾品的礦物館、昆蟲館等。
巴黎的這家國立自然史博物館,是全球四大珍藏大自然寶藏最具規模的地方之一,當年曾被稱為是「自然史的羅浮宮」。二戰時因為玻璃屋頂被炸毀,之後關閉了近30年之久,直至後來得到法國總統密特朗的支持,才在1994年重開。
重開後佔地6000平方米的進化館是整個博物館的亮點,全館宛如宮殿,挑高的玻璃屋頂的大空間,本身就是世紀末鐵鑄和玻璃建築的典型,館內的裝潢始終保持著原先的風格,瀰漫著古老年代的那份優雅詩意。走進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座浮在空中的大型鯨魚骨架,還有蝗蟲、蝴蝶、蛇、鷲鷹、北極熊等各種昆蟲和動物的標本,都是18至19世紀之間的博物學家在不同的旅行中搜集的。很有震撼效果,是在二樓的大廳正中央的地板上還有一群很壯觀的動物行進隊伍,以非洲象打頭陣,跟隨其後的有犀牛,河馬,獅子,長頸鹿等等,讓人聯想到動畫片《獅子王》裡的場景,是整個館內最引人矚目的景致。
而在瀕危動物和絕種生物館前,還有我們熟悉的大熊貓的形象,以驚恐的的姿勢凝固在門口,再走進去發現正中是一隻奇妙的鳥類,就是傳說中的DODO鳥,旁邊還有舊版插圖投影,因為在《愛麗絲夢遊仙鏡》裡出現而為人所熟知,可惜這種鳥因為肉質鮮美又反應遲鈍而導致全部被人類捕殺殆盡。也許,這正是這個沉默的動物園存在的最大意義所在,選擇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時尚繁華都市的中心地段裡,安置這樣一個古舊的龐大的世界與現代角逐,應該是為著要讓那些每日在現代社會裡匆忙的人們,時時可以聽見這些沉默的呼救聲,以及感受大自然的最美好的一面吧。
延伸閱讀:柏林:奇詭的自然史博物館
+++++++++++++++++++++++++
+++++++++++++++++++++++++
La Vie Matérielle 物質生活:materielle.cn
微博:weibo.com/materielle
微信號:MATERIELLE
聯繫方式:WINERED@163.COM
聯繫人:卡米(@卡米CAMIL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