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接收8件流失在歐洲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回遼寧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瀋陽1月16日消息(記者郭威)為支持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增進中歐科學合作,歐洲化石收藏家和研究專家,主動提出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產於中國遼西的8件珍貴古脊椎動物化石無償贈送給中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近日,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在瀋陽舉行了「接收歐洲贈送遼西化石回遼寧」活動,並將該8件珍貴化石收做館藏。

  2017年1月,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聯繫上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表示願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這8塊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經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研究並報請國土資源部批准,同意接收這批珍貴的化石標本,並由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作為館藏。2017年10月30日,由遼寧省化石管理局局長郭傑、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等組成的中方接收代表團,在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協助下,與歐方贈送者在比利時皇家自然史研究所(布魯塞爾)正式舉行了「贈送中國化石返回中國——化石交接儀式」。2017年11月中旬,這8件化石自比利時安全運回瀋陽。在瀋陽海關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的大力協助下,12月下旬,全部化石已安全到達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此次『返鄉』的8塊化石包括:「徐氏曙光鳥」、「短羽始中國羽龍」、「孫氏絲鳥龍」和原始鳥類「曲足熱河鳥」等模式標本。「徐氏曙光鳥」為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鳥,其年代比「始祖鳥」還早1000餘萬年。其模式標本曾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Nature發表,學術價值極高。「赫氏近鳥龍」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化石為瀋陽師範大學課題組2009年在英國Nature發表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的重要補充。其餘3件待研究標本(中國鳥龍未定種等)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相關焦點

  • 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寧,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1月13日,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嘉賓共同為回歸化石揭幕。  歐洲收藏家願捐珍貴化石回遼  這8塊化石的大小多在50釐米左右,只有一件小盜龍類的標本加上尾部的長度達到73釐米。它們姿態各異,骨骼、翅膀甚至羽毛的痕跡均清晰可見,保存十分完好。
  • 歐洲收藏8件珍貴化石回遼寧老家
    2018年1月13日,遼寧瀋陽,「接收歐洲贈送的遼西化石回遼寧儀式」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舉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古生物學會、遼寧省國土資源廳、遼寧省化石資源保護管理局等部門領導,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廷棟院士、劉嘉麒院士、著名恐龍學家董枝明、徐星教授等也應邀參加。
  • 一億年前琥珀現最完整古鳥 8件珍貴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煎餅鳥」標本的發現,表明了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堊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這對人類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記者楊雪 受訪者供圖)相關新聞: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寧,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歐洲收藏家向遼寧贈送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1/14) "← →"翻頁 1月13日,「接收歐洲贈送的遼西化石回遼寧儀式」,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舉行。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八塊帶毛恐龍化石有故事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回憶說,哥德弗洛伊告訴他一個好消息,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主動提出,將自己在歐洲收集的8件來自中國遼寧的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經過初步溝通,2017年1月,受收藏家艾斯奎裡的委託,哥德弗洛伊給孫革寫來一封信,信中正式提出要將化石標本無償贈送給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中生代的各種爬行類,魚類,兩棲類和早期哺乳類,以及各種無脊椎動物昆蟲,海百合等。其中所珍藏的1200多件恐龍和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為世界同類收藏之最。另外還有新生代的各種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昆蟲,植物等等。天宇的化石收藏不僅種類豐富,時代跨越全,而且保存精美,數量更是可觀。為此,2010年7月天宇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
  • 歸故裡 八塊流落歐洲的恐龍和鳥化石回國
    歸故裡 八塊流落歐洲的恐龍和鳥化石回國 1月13日拍攝的曲足熱河鳥化石。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八塊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萬裡,從歐洲回到故鄉遼寧,並於13日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 遼寧古盜鳥事件及古生物化石造假的屢禁不止
    《國家地理》主編比爾·艾倫得知這件化石的存在,喜出望外,發表了這篇長文。 沒曾想,不久之後,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博士徐星給《國家地理》發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就像一盆冷水倒下來,這個遼寧古盜鳥是用兩種化石拼起來的,它的上半身是燕鳥(學名Yanornis sp.)
  •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下月開館 到沈師免費看恐龍
    2007年正式動土建工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即將與市民正式見面。3月31日,瀋陽師範大學透露,建於沈師院內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將於今年5月21日正式開館,該館計劃將向市民免費開放,曾經參展「2010上海世博會」的沈師發現的「赫氏近鳥龍」也將作為本館明星一展風採。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來源:法制網    新聞快讀  全國最大宗化石走私案查獲的2700件古生物化石,在逃離了走私者的魔爪後,最終有了令人欣慰的歸宿。然而,更多的古生物化石仍在被瘋狂盜掘、倒賣,流失海外。2700件古生物化石,在經過國土資源部和海關總署批准後,於近日移交給了浙江自然博物館。
  • 市場價格走高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遭劫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新聞快讀  全國最大宗化石走私案查獲的2700件古生物化石,在逃離了走私者的魔爪後,最終有了令人欣慰的歸宿。然而,更多的古生物化石仍在被瘋狂盜掘、倒賣,流失海外。
  • 拯救遼西古生物化石刻不容緩
    2002年7月,瀋陽海關破獲一起特大古生物化石走私案,包括韓國人在內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追繳古生物化石2300多件,許多是國家二級保護化石,堪稱無價之寶。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中國化石在國外商店、拍賣行裡、博物館裡都可以見到,很多化石都是遼西的化石。像昆蟲、還有一些鳥類、魚類重要的化石都產於中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百件孔子鳥化石,流失到了日本,德國、美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許你一個花花世界—新聞—科學網
    遼寧古果復原圖 遼寧古果化石 靜子花化石 3月21日,「『許你一個花花世界』植物與花化石特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辦,現場展出近80件反映植物繁殖器官演化和花的化石標本,其中也包括「櫻花的近親」——被古植物學家稱為「中新稠李」和「中新李」
  • 領略「中華龍鳥」風採品味「遼寧古果」芳香
    遼寧古果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5月4日電(記者畢玉才通訊員張松)由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古生物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首屆化石文化周,日前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拉開帷幕。北票地處遼西,1996年6月,該市上園鎮四合屯村一位農民在種地時發現一塊似龍似鳥的石頭,帶著疑惑,他把石頭抱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經專家研究,這一前肢粗短,後肢較長,嘴上長著銳利牙齒,從頭到尾披覆著原始羽毛的石頭,竟是億萬年前的原始鳥類化石,遂被命名為「中華龍鳥」。
  • 遼寧朝陽成為古生物學界心中「聖地」
    上海世博會上,古生物化石是遼寧館最亮麗的名片。本報記者 畢玉才攝2011年,《自然》雜誌再一次以封面文章發表了遼西的又一新發現——李氏果。 沈師供圖 本報遼寧朝陽2月3日電(記者畢玉才 特約記者劉勇)遼寧朝陽被中外古生物專家譽為「中生代的龐貝城」、「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
  • 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亮相南京 講述億萬年前的故事
    【解說】近日,80餘件珍貴植物化石集中亮相南京,講述億萬年前地球上植物生長的故事。  【解說】此次展覽精選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模式標本館館藏的近80件珍貴的植物化石標本,年代跨度從四億年前到距今1800萬年前。記者在現場看到,南京花、靜子花、威爾姆遜花和遼寧古果等各色植物化石依次擺放在展櫃中,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和媒體記者的目光。
  • 新華縱橫: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遼西北票發現迄今體形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的報導,再次震驚了世界,此前已連續多年在這裡發現了大批舉世矚目的古生物化石,遼西成了古生物學家眼中當之無愧的「聖地」。然而,伴隨著古生物化石知名度的提升,被盜、被毀、販賣甚至走私現象也非常嚴重,一起來記者的調查。
  • 古生物:或許是最被熟知的冷門專業
    學院擁有近2000m2的教學樓,附設我國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築面積15000m2,以及國土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古生物演化與古環境變遷重點實驗室、古生物研究所等實驗研究平臺,收藏化石標本1萬餘件;配備有S-4800掃描電子顯微鏡室及4個分實驗室,以及迪爾切圖書室(Dilcher Library),收藏美國科學院迪爾切院士捐贈的6000餘冊古生物專業圖書、3萬餘冊學術論文單行本及雜誌。
  • 遼寧西部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已出爐
    遼西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出爐形成我國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方面最系統資料  2月10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由渤海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省地質勘查院、北票市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的我省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遼寧西部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機制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