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每一個不奪目的主角
背後都有一個于和偉。
于和偉第一次給我留下的印象很不討好,因為《歷史的天空》裡,他確實是一個小人,還是個張狂的小人,這一點也能看出一個演員的可塑性,在張豐毅和殷桃之間的迤邐,于和偉飾演的萬古碑偏偏是一個內心猥瑣,有色心沒色膽,還一副正義凌然的「內部矛盾」,若干年後回頭看,發現這種「內部矛盾」恰恰你我身邊都有,細品之下,於是乎,于和偉,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奠定了今天演技派的基礎。要是講演員的實力評判,那必須是演什麼像什麼,這一點再返過來看,張豐毅等演什麼都是一個味道了,可能個人氣質太強的演員在角色塑造這方面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所以凡事辯證地看,大概知道為什麼于和偉們一直有戲拍,一直可以演戲,卻一直留不住太深刻的印象:他們是演員,演什麼就是什麼。昨天演地痞流氓,明天演委員幹部。今天演秦皇漢武,明天演巨賈知府。讀一遍劇本,閉上眼沉默一下,把靈魂代入到角色裡,百年千年,一晃而過,于和偉們緩緩站起來,走到鏡頭前,眼睛再睜開時……歲月和人間,就換了副模樣。從弘毅寬厚的劉備、到專制霸道的秦始皇和陰詭多疑的曹操,于和偉遊刃有餘於不同性格、不同時代歷史人物。與電視劇裡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我更喜歡看于和偉在「大製作」裡的小角色,就像烹飪一樣,魚翅熊掌不是誰都能做的,即使做出來你說好就是好,但真正的廚子,卻善於做出番茄炒蛋或是紅燒肉這樣的家常菜,越是平平無奇,越是彰顯功力。所以那個黑夜的寒冬裡,我看到一個表面穩如狗,內心扣著前途官運的小官,因為一個執拗的女人從漫不經心到誠惶誠恐,那個女人一直說自己「不是潘金蓮」。在這一幕戲裡,于和偉笑了,于和偉急了,于和偉慌了,于和偉最後慫了。這就是另一幅面孔的官場現形記,在于和偉看來,似乎駕輕就熟。「我演什麼就像什麼,生來一副平平無奇的面孔,做不了周潤發,也不做不了吳亦凡,但沒有我,就像飯菜少了鹽,當真是不行的。」或許,這就是于和偉和于和偉們的心語吧。這還是一個演員應有的功底,可惜,讓他帶給我深刻印象的,還是蹦迪抽菸的劉皇叔。對於這樣的演員來說,是時代的幸,還是不幸呢?我一直以為于和偉能演到八十歲,這樣的演員註定可能不會留出小偶像派的氣質,對比霸氣一些的大腕,又少了一些氣場,對於一個奔五的中年演員來說,這已經是定型了,當然,我說的「定型」是咖位,但你能說沒有他可以嗎?自然不行的,沒有了于和偉這樣的演員,這電視和電腦,就太「平平無奇」了。這個時代,需要的恰是平平無奇的于和偉,對於演藝圈來說,于和偉們就像和平年代守衛安寧的衛士,你不看影視劇就註定看不到他們,但看了之後會發現:「哦!他演的就是這樣的人,對的,沒錯的。」那麼于和偉靠的是什麼才能留下印象呢?我想了半天,哦,每次看到他,那舉止做派還有眉宇間的傳神,每一句從唇齒間吐出的字句,早就把角色的愛恨情仇送到我心裡了。于和偉這個人,「平平無奇」是他的不幸,卻是觀眾的幸。
鑑
綜合得分:72分(一顆星代表4分,滿分100分)
在我眼裡,于和偉一直都是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對於他來講,他就是一個演員,他現在就是一個演員而已。在所有的讚美中,他不太在意「教科書般的演技」這樣的讚美,與其調侃他「劉備是個厚道人」,倒更期盼有一天,有人說「于和偉這個演員的修養真不錯」。
(本次鑑議由「霸道的小湯圓」、「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韓有個大夢想」等六位大神議定。)
◐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發起的影視文化行業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 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