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摩洛哥的另類特產

2021-01-18 旅行驚豔了時光

在摩洛哥有許多的特色物品都極具代表性,像阿甘油、精美馬賽克工藝品、造型多樣的皮具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一樣令人想不到的物品——化石。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好奇呢?摩洛哥怎麼會出產化石?

說到摩洛哥的化石我們不得不提撒哈拉沙漠,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被譽為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在人們的印象中,撒哈拉沙漠,也是毫無生機的。但是你絕對想不到在遠古時期,撒哈拉沙漠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撒哈拉沙漠的一座山裡曾出土了大量化石,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絕大部分化石都屬於魚類。一名羅馬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表示,撒哈拉沙漠在很久以前不僅有河流,而且還生活著許多大型動物。

這些化石的年代覆蓋了10200年前到4650年前之間。在魚類化石的魚骨上有燒焦和切割的痕跡,這表明當時的人類曾捕撈魚類作為食物。除了魚類,這些化石中還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和其他兩棲動物。研究人員發現,隨著哺乳動物數量的增加,魚類開始消失。隨著氣候的變化,魚類賴以生存的湖泊和沼澤開始乾涸,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這可能迫使人類和動物開始改變飲食,並依靠狩獵生存。

在5900年至4650年前的動物化石裡,魚類的數量急劇下降。當時,魚骨只佔總數的48%。其餘的骨頭大部分屬於哺乳動物,如綿羊、山羊和牛。化石記錄表明,撒哈拉地區的環境在大約7400年前開始變幹。可見,撒哈拉的化石,代表著撒哈拉滄海桑田般的過去。

在去你的撒哈拉第八集《永無終點》中就講到了夢野在去往摩洛哥柏柏爾人部落的路途中,發現成片的化石灘。

化石交易在摩洛哥非常普遍,為了能賣個好價錢,有人對大塊化石進行二次加工,大塊的化石加工成桌椅和裝飾品。在摩洛哥梅祖卡的酒店裡,很多桌椅是用億萬年前的化石雕琢打磨而成的,化石上面的動植物骨骼還在,很滄海桑田的感覺。

著名的女作家三毛,曾經在西屬撒哈拉生活過一段時間,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小說——《撒哈拉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荒山之夜》就是寫兩人去沙漠尋找烏龜和貝殼化石,中途遇險並努力逃生的故事。

對化石感興趣的小夥伴在摩洛哥的伊爾福德和米德特可以前往當地的化石博物館去參觀遊覽,一睹其神秘色彩。

相關焦點

  • 摩洛哥化石改變人類起源認識
    新華社倫敦6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7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摩洛哥出土的智人化石據測算約有30萬至35萬年歷史,比先前發現的「最古老」智人化石還要早10萬年左右。  智人是生物學分類中「人屬」中的一個「種」,是目前全人類共有的生物學名稱。學術界一直無法確定智人出現的確切地點和時間。
  • 天下無奇不有:摩洛哥老婦懷「化石胎」46年
    中新網10月28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摩洛哥一名老婦因為腹痛到醫院求診,醫生發現她的肚裡竟然有一塊變成化石的胚胎,與母體共存46年。  今年6月,該名村婦感到腹痛和背痛,超聲波檢查發現其腹部有疑塊,經X光證實是個胚胎。婦人表示,她在1956年曾懷孕,當時的醫生要求她剖腹生產,但婦人拒絕,後來胎兒一直沒出世,婦人亦沒把腹中死胎取出。
  • 摩洛哥81歲老婦懷孕46年 終生「化石胎」
    據英國媒體昨天報導,現年81歲的摩洛哥老婦扎赫拉·阿博塔利布從1955年就開始懷孕,然而懷胎40周後,她腹中的胎兒卻始終沒有生下來,扎赫拉以為胎兒在腹中睡著了,並拒絕接受剖腹產手術。     從那以來,這個胎兒在她腹中竟「睡」了46年,直到2001年她因為腹痛被送進醫院,醫生震驚地發現,她腹中的胎兒已經成了木乃伊狀的「化石胎」。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摩洛哥出土食肉恐龍化石,數量過剩的秘密被《方舟生存進化》破解
    卡姆卡姆,一片坐落於摩洛哥東部的神秘小城,許多年前全世界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城市的存在,可在最近幾年人們發現了那裡的&34;之後,卡姆卡姆就成了古生物學家家喻戶曉的寶地。這個&34;便是數以萬計的恐龍化石,它們將恐龍們的歷史給演活了,同時展示了當時恐龍時代的繁華。
  • 同在非洲,為什麼摩洛哥人不是黑色皮膚?非洲人是哪個人種?
    同在非洲,為什麼摩洛哥人不是黑色皮膚?其實,摩洛哥人這個民族在熱情好客這方面,跟我們這裡很多節儉熱情的農民是一樣的。大家總是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客人,在招待客人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而且,摩洛哥人還有一個特別的喜好,那就是與部分中國人一樣,特別喜歡喝茶,甚至有的摩洛哥人對茶的喜愛,
  • 摩洛哥館
    基本信息 場館主題:摩洛哥城市歷史的生活藝術國家館日:9月30日展館位置:A片區概況展館從摩洛哥豐富的文化中吸取營養,充滿了智慧和創新精神。館內分三層,呈現摩洛哥豐富的傳統文明遺產和當代城市居民的生活藝術,反映城市生活的不同層面和城市居民的各種期待,體現摩洛哥對歷史、文化、環境和城市發展等問題的思考,展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展示內容摩洛哥館的二樓,被分割成若干空間,現代投影技術下,人們恍若置身於麥地那傳統街市,而三樓的展示空間內,同樣藉助投影技術,人們可以領略到摩洛哥現代的工業和旅遊業勝景。
  • 跟著領隊去旅行 好「色」摩洛哥
    為了簡化手續,從今年九月份開始,摩洛哥出入境不用再填寫出入境卡。,素有「摩洛哥之肺」之稱。每年小鎮都舉辦「塗鴉節」,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塗鴉愛好者匯聚於此,愛好者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開始他們的藝術創作。這裡古蹟眾多,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參觀了最著名的沃魯比利斯古羅馬遺址和皇家馬廄遺址。這兩個地方給我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非常震撼的。
  • 恐龍時代的水下霸主,棘龍當之無愧|恐龍|棘龍|化石|龍化石|恐龍時代_網易訂閱
    來自底特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Nizar Ibrahim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出土於摩洛哥的埃及棘龍(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暗示我們:它的形狀和今天娃娃魚的尾部結構十分類似,正是為了遊泳而設計的!
  • 非洲「另類」國家,盛產白人美女黑人卻很少,對中國免籤
    它就是位於非洲西北部的一個名叫摩洛哥的國家,是非洲「另類」的國家。提起非洲,有相當一部分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非洲大草原或者說是沙漠吧,而緊隨其後的就是當地人的膚色了。當下,人類主要分為三種膚色,分別是白種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而黑種人則普遍認為集中在炎熱的非洲。
  • 九天,帶你走進電影裡的天方夜譚|摩洛哥定製小團招募隊友
    梅祖卡是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公認最美的玫瑰沙丘,隨著自然光線變化出金色、粉色等色澤,你可在此欣賞到撒哈拉純粹的自然與壯美。歐美明星不時過來遊玩,在這裡拍攝的大片更不勝枚舉。《疾速追殺3》景點:從菲斯前往沙漠路線,您會邂逅「小瑞士」伊芙蘭。這是法國殖民時期,思鄉的法國人根據法國的建築特色建打造的小鎮,冬天乃滑雪勝地。景點:化石博物館。
  • 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對摩洛哥化石的研究表明,我們還遠遠沒有發現北非所有的古生物寶藏。即使是零碎的化石,比如新翼龍的顎骨,也能給我們提供關於過去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信息。 在撒哈拉沙漠工作是一次改變人生的經歷,而發現一種新的翼龍是錦上添花。
  • 魂牽夢繞——摩洛哥
    打開世界地圖冊,是這樣介紹摩洛哥:摩洛哥王國位於非洲西北端,扼大西洋——地中海航運要衝。主要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境內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北部有狹窄平原,南、東南部為半沙漠。屬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 「和平天使」獻藝摩洛哥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副主席井頓泉、副秘書長唐九紅、中國駐摩洛哥大使李立和摩洛哥眾議院副議長哈亞特·布法拉什,以及來自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布雷格雷格文化學校的師生等100多名中摩嘉賓觀看了演出。
  • 世界地理小區域——阿特拉斯山脈(摩洛哥)
    摩洛哥地處非洲西北角,磷礦資源豐富,礦業在摩洛哥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阿特拉斯山斜貫南部全境。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近年,該國攔壩蓄水,興修水利。丹吉爾是摩洛哥古城,旅遊修養勝地。(1)分析摩洛哥被稱為「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成因。
  • 最新化石證據表明,棘龍或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給出答案稱,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棘龍也是一類非常成功的大型捕食性恐龍,其化石記錄的時間跨度在5000萬年以上。
  • 甕福牽手摩洛哥磷酸鹽集團
    48924次閱讀 作者:王美亞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4月25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甕福集團與摩洛哥磷酸鹽集團
  • 氣候變化挑戰下,摩洛哥的水資源短缺
    該研究於2月3日發布,其中包含有關摩洛哥氣候變化的新數據和地圖。該研究提供的信息將幫助摩洛哥擴大當地機構和決策者可獲得的知識,特別是有關水和農業管理的知識。該研究於2月3日發布,其中包含有關摩洛哥氣候變化的新數據和地圖。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2014年9月12日訊,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
  • 在大理石裡夾藏古生物化石 廈門海關識破小把戲
    貨櫃內一些大理石製品形態異常,經鑑定為化石。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崔昊 通訊員 鄭洪濤) 近日,經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現場確認,廈門海關在進口大理石製品貨物中查獲的56件疑似古生物化石貨物中有53件屬於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這是近年來該關查獲的首起夾藏古生物化石案件。  去年11月,廈門某貿易有限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向廈門海關申報自摩洛哥進口一批大理石荒料、大理石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