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的隱私可能是一隻薛丁格的貓-虎嗅網

2020-12-08 虎嗅APP


似乎永遠都在和「隱私」「用戶數據」糾纏不清的頭條又卷進了一場新的風波。


6月20日上午,用戶劉先生訴今日頭條侵犯其隱私權一案在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審理結束沒多久,頭條方面在庭上的回應便在各路社交平臺炸了鍋:「電話號碼在日常民事交往中,發揮著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不但不應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的,不屬於被自然人隱藏或不予外人知曉的信息。」



單看這一回應或許有斷章取義之嫌,我們也先梳理一下事情的經過。


今年3月,今日頭條用戶劉先生今日頭條運營方字節跳動告上法院,索賠1元被要求為此道歉。


劉先生認為,他在下載註冊使用今日頭條App後閱讀過《用戶協議及隱私條款》,被告知該App會涉及「日誌信息」「設備或應用信息」「位置信息」等用戶個人信息,但並沒有提到會讀取或上傳用戶通訊錄信息。但在劉先生更換手機並再次安裝今日頭條App後卻發現,它卻依然推送原手機通訊錄中的聯繫人帳號。於是,劉先生判定今日頭條未經他同意上傳並保存了他的通訊錄。


今日頭條並沒有重點說明自己是否有上傳保存用戶通訊錄的行為,卻圍繞通訊錄是否屬於隱私進行了解釋,這才有了昨天今日頭條那段令網友感到憤怒的回應。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即使我們國家的執法部門,在要求運營商配合工作提供用戶信息時,也需要出示相關法律文件。


而即便退一萬步說,聯繫方式被定義為「個人信息」而不是「隱私」,但實際上如果將用戶通訊錄中眾多的聯繫方式聯繫起來,無疑能組成一張用戶的社交網絡,這便符合隱私權所定義的:「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


科技唆麻認為,這一場對壘的意義就在於,「通訊錄是否屬於用戶隱私」這一問題在行業中存在普適性,這一次的案件的最終走向很大程度上會成為此類案件的參考標準。


在經過昨天的輿論風波後,今日頭條於昨晚23:22在微頭條中回應稱「絕對不認可『通訊錄不屬於用戶隱私』的說法」,並認為公眾的「誤解」源於「簡單截取律師發言片段」。



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我們借著這一機會展開聊聊事件背後的一些細節。


戒不掉的社交關係


長期關注網際網路的朋友,對於頭條捲入隱私爭議並不算陌生,至少進入2019以來就有兩次代表性事件在社會輿論層面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次是今年3月,我們稱之為「最快出結果的網際網路口水仗」。事件的導火索出現在19日晚間,多閃突然向用戶推送了這麼一條「特別提示」:



然而事實在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的一條微博中有了另一個樣子:「微信/QQ從未授權多閃使用登錄服務」,多閃的用戶微信/QQ頭像和暱稱是非法獲取。



3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公布「抖音、多閃涉嫌違規使用用戶數據」的裁定結果,騰訊勝訴。頭條立刻停止將授權登錄服務提供給多閃,不得以類似方式將其提供給抖音以外的應用,並立刻停止在多閃中使用來源於微信/QQ開放平臺的微信用戶頭像、暱稱。


還有一件事情發生在1月15日那場「社交三英戰呂布」後。從當月16日開始,陸續有用戶在社交平臺中抱怨,自己總會被推薦微信/QQ好友,違背了自己玩抖音「放飛自我」的初衷:



更有用戶表示,懷疑微信關係鏈已經被上傳到伺服器:



抖音很快聲明,表示不會抓取用戶的信息,如果用戶不想被推薦可以在設置裡關掉這個選項。



僅僅以今年兩起引起大規模輿論紛爭的事件來看,我們不敢輕易下定結論頭條存在蓄意獲取用戶關係鏈的行為,但還是隱約看到了它對用戶關係鏈的渴望。


陷入隱私爭議


張一鳴很早就開始強調社交關係有著不亞於算法對於內容分發的重要性。


在2016年初的頭條媒體未來峰會上,他曾明確表示:「信息過濾的權力一是會讓渡給社交關係,讓每個人推薦自己喜歡的內容給朋友,大家一起來幹編輯的工作,同時也消費朋友推薦的內容;二是讓渡給人工智慧推薦,讓機器來識別你的喜好,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同年,頭條成立UGC事業線,其中微頭條與悟空問答兩塊業務顯然是張一鳴眼中「社交+內容」的產品落地,並且從形態上亦能看出兩款產品「猛攻社交」的端倪。


2017年4月上線了微頭條,對標微博。產品本身,用戶通過發布短內容與人互動,更加強調關注、推送關係。但沒過多久,卻鬧出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主動抓取用戶微博同步到微頭條的新聞,微博宣布暫停第三方接口。


而另一邊,頭條為了快速實現對標知乎,更是在上線兩個月後開啟了「搶人大戰」。2017年8月底,@老雅痞發布的知乎大V「惡魔奶爸」的一張朋友圈截圖顯示:「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籤約300多個知乎大V,提供比普通白領更高的年收入,但籤完後所有內容不可以再發知乎」。


2017年底,張一鳴還曾公布過一個「千人百萬粉計劃」,即未來1年內,在平臺上扶持1000個擁有100萬粉絲的帳號,並喊出「我們將從智能分發時代走向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相結合的『智能社交』時代」的口號。


以目前悟空問答被邊緣化,微頭條沒有爆發過,「千人百萬粉計劃」失敗的現狀而言,頭條通過「自建社交關係」的「社交1.0計劃」並沒有成功。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進入 2019 年後頭條不僅接連發布多閃、飛聊等社交產品,更多次捲入用戶隱私風波。其背後頂著的,其實是巨大增長與營收 KPI 下,前期社交嘗試失敗的壓力。


正在變化的行業認知


儘管案件尚未塵埃落定,類似的事件卻早已不止一次上演。


比如讓Facebook股價坐上過山車的「劍橋分析事件」。科技唆麻認為,其一切故事的起源,不過是一款名為「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社交小遊戲。


遊戲以五型人格測量工具為理論基礎,以及Facebook的社交關係鏈,很快拿到了5000萬人的數據,建立起了精準的算法模型,並為他們推送定製化的政治訊息。而發現跡象的Facebook沒有第一時間向公眾公開,而不過僅僅是屏蔽了遊戲,再發律師函要求劍橋分析銷戶數據。


實際上,整個行業都已經開始在反思用戶隱私與商業變現的平衡問題。打著「提高用戶效率」旗號收集用戶信息進行商業變現的路,到底還能走多遠?


在經歷了劍橋分析的醜聞之後,扎克伯格受到了來自民眾、政府、古董等在內的多重壓力。在「巡迴道歉」的過程中,扎克伯格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個注重隱私的社交網絡願景》中提到了一個「五項原則」或許能為社交產品保護隱私提供一個方向:


第一,私密,用戶可以控制誰可以和他交流,並且相信沒人可以接觸到他們分享的內容;


第二,加密和安全,確保通信只能被接收方看到,比如通過端對端加密保證隱私不被洩露;


第三,減少永久性,不把所有數據和信息永久存儲,比如設定一個新的標準,如果用戶不選擇存檔內容會自動過期。


第四,互操作,不管用戶在哪個平臺使用哪個通信工具,彼此之間可以互發信息,用戶便不需要向更多平臺提供個人信息。


第五,數據安全存儲,平臺要把數據存儲在那些安全的國家和地區。


不僅扎克伯格也明確表示,Facebook會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思考包括支付、廣告等在內的所有服務。另一家手握海量用戶數據的科技巨頭Google也在上個月提出「隱私不該成為一種奢侈品」,並開放給用戶更多管理個人隱私信息的設置。


另外一件事情是,為何頭條頻頻撩撥社交這塊蛋糕,從多閃到飛聊再到未來的xxx?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微信的生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固化,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微信加緊了對私域流量工具和模式的封堵,我判斷微信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下一步進化應該是向底層作業系統進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抓一隻貓去做薛丁格的貓實驗?
    量子世界的這個反常讓很多科學家覺得不可思議,薛丁格設計了一個被後人叫做薛丁格的貓的理想實驗去反駁波恩等人對波函數機率波的解釋。在這個實驗中貓被關進一個密閉的箱子,箱子裡還有一瓶劇毒物質、一把錘子、一個放射性原子、控制系統。當放射性原子發生了衰變放出粒子被系統檢測到,錘子便將裝有劇毒物質的瓶子打碎,貓便必死無疑。若是原子不發生衰變,貓就會活著。
  • 為什麼不抓一隻貓去做薛丁格的貓實驗?
    設計了一個被後人叫做薛丁格的貓的理想實驗去反駁波恩等人對波函數機率波的解釋。與原子的衰變捆綁在一起的是貓的死活,這樣用波函數來描述貓的狀態時貓就處在了活和死的疊加中。只有打開箱子對貓的死活進行測量時,貓才會坍縮到死態或活態。對於這隻貓也有從多重宇宙的角度予以解釋的,測量使得狀態發生了分裂,你測量到了死貓,同時還有活貓分裂到另一個宇宙中。
  • 薛丁格的貓讓人害怕的有哪些?結果可能超出你想像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也就是在頭腦中假想進行的實驗。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最終,薛丁格腦洞大開,設想了一個實驗,將微觀的不太直觀的疊加態衍生為宏觀可理解的疊加態。他是怎麼辦的呢?假設在一個密閉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該物質有50%的概率會衰變並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當人們打開盒子觀測時,會發現要麼貓活著,要麼貓被毒死了。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樣一隻貓?為何它如此出名?
    我們在網絡上經常會看見有人會說「薛丁格的貓」,這是一隻怎樣的貓,為何如此的出名?同樣是小貓,為何自己家的貓就一生平平……要想了解這隻貓,我們不妨先從它的「主人」說起吧。聽到薛丁格這個名字,不少網友都會認為他是中國人吧,有名有姓,還挺有內涵的名字,也許就是那個地方的網紅,順帶把自家小貓帶火了。如果你起初也是和大臉君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薛丁格其實叫埃爾溫·薛丁格,英文名Erwin Schroding,他是一位奧地利的物理學家。
  • 薛丁格的貓是一隻什麼貓?它到底有多厲害?
    生活中有貓,其實在科學界也有「貓」,卻少為人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講吧。「薛丁格的貓」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人會疑問這是一種什麼品種的貓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科學實驗的名稱罷了。薛丁格是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全名是埃爾溫·薛丁格。而薛丁格的貓,其實是他提出來的理論,是一隻假想的貓。這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研究呢?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
    一個小時內,這种放射性元素有50%的概率會衰變,而一旦衰變,會通過蓋革計數器釋放電脈衝,進而觸發裝置擊碎玻璃瓶,最終釋放出毒氣將貓毒死。但在整個過程中,箱子都是關閉的,貓是死是活你並不知道,除非你打開了這個箱子。換言之,在你親眼目睹之前,這隻貓既可能是死的又可能是活的。
  • 一隻既死又活的貓——通俗易懂解釋薛丁格的貓原理
    薛丁格的貓是由薛丁格提出的一種理想實驗假說。實驗中,我們在一個封閉不透明的盒子中放置一個放射性原子,一個粒子探測裝置,一隻貓,一個錘子,一個放置劇毒的瓶子。如果放射性原子發生了衰變,粒子探測器就會接收到粒子,發出信號打碎瓶子,貓必死無疑。另一種是粒子不發生衰變,貓活著。然而,實驗不能受光和其他因素的幹擾,所以人們無法查看實驗結果。這樣一來,薛丁格的貓就是一隻既死又活的貓了。人們打開盒子查看是一種宏觀活動,而實驗研究的是微觀現象。打開盒子,就會使微觀和宏觀發生錯亂。
  • 薛丁格的貓
    原題設計者把它叫薛丁格的貓。下面這一段是從百度上摘下來的介紹(註:本來不想加這段,但公眾號規定文章必須夠300字才可以發,所以摘一段貓的介紹。已經知道這個概念的可以跳過這段,沒有新內容。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的人,如果讀了這段,而且搞懂了,或許這是你今天上網的最大收穫)。
  • 薛丁格的貓為什麼恐怖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實驗
    2020-06-19 08:55:59 來源: 精彩影視燴 舉報   薛丁格的貓定論可以讓貓存在中間態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他為了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觀點而用一隻貓做的思想實驗,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形象描述宏觀和微觀物理體系的不同之處。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兩個結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後結果就只能有一個,你的參與也直接幹預了結果
  • 著名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有一隻貓,可他卻把貓關進一個盒子裡。更可怕的是,這個盒子裡除了貓,還安裝著一個毒氣機關。貓能不能活下來,就取決於這個毒氣機關。 是不是很為薛丁格的貓感到擔憂?但你不必擔心,這只是薛丁格的一個想像實驗,並沒有真的小貓被放進毒氣盒子中,薛丁格不過是用這個實驗來研究量子力學而已。量子力學研究什麼?它研究的是微觀世界,一個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薛丁格的貓來源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薛丁格的貓被稱為史上最著名十大思想實驗之一,其提出和實驗過程對人類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與推動意義。
  • 你看,這支薛丁格的貓!
    最近學了個新詞:「薛丁格的貓」。網上關於「薛丁格的貓」這個詞,常都是被拿起又放下。具體意思意卻沒有多少人去深究,歸根結底,薛丁格的貓還是比較費解的。01.薛丁格的貓是量子物理學的一個理論,大概意思是說當沒有人能看到盒子裡面的一隻50%概率死掉情況的貓時,這隻貓既可以是活的,也可以是死的,叫做「量子疊加態」,也可以說是「薛丁格貓態」。所以說,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確定的,除非進行觀察最終找到答案!這個理論,簡直像極了我們年輕時期,各種曖昧的感覺呀!我覺得這個比喻是比較適合併且合理的!02.
  • 如何理解「薛丁格的貓」?
    近幾年來,「薛丁格的貓」混得風生水起,早已超出了量子力學的範疇,甚至涉入愛情領域。我有一位同學,在國內一大型相親節目中就談到了薛丁格的貓,儘管現場有不少人聽說過能夠將薛丁格的貓和愛情扯上關係,不過當時沒有幾人能夠表現出理解了薛丁格的貓。
  • 愛因斯坦的骰子,薛丁格的貓,你真的懂嗎?
    物理學上有四大神獸,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莫過於是薛丁格的貓。作為討論量子力學就不可能繞過的話題,薛丁格的貓的名氣已經遠遠超出了量子力學的範圍。當然了,有些人只不過是拿它來開玩笑。但是還有更多的人,自以為了解薛丁格的貓,實則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那麼,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出處哪裡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最後一期節目中,撒老師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想法和白白提出的楚門世界的想法真的腦洞大開,看完之後頭皮發麻,接下來小編會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薛丁格的貓這個理論。  「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當時的實驗過程是: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 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之間的故事,你知道嗎?
    提到薛丁格,腦子裡立馬蹦出一隻無辜的貓。作為好朋友的薛丁格看不下去了,對愛因斯坦說:「別怕,我來幫你」。愛因斯坦起初是開心的,好兄弟,一輩子,但是後來怎麼想的就不知道了。因為薛丁格同志儘管打著「愛」字旗號,卻不斷的為量子力學的建設添磚加瓦,手裡的搬磚一次次拍向愛因斯坦的後腦勺。
  • 豈能這樣來解釋「薛丁格的貓」
    那年的8月8日,愛因斯坦在寫給薛丁格的信件中,提出了一個「粗略宏觀案例」:一桶不穩定的火藥,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桶火藥會處於爆炸與不爆炸的疊加狀態。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現象,薛丁格在回信中,將疊加態轉移至大尺度系統上,提出了後來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  簡單介紹一下: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裡。
  •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時間:2018-01-19 23: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最後一期節目中,撒老師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想法和白白提出的楚門世界的想法真的腦洞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