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淺淺
午後,頭髮裡夾雜著白日夢的碎片我似醒非醒
衛生間潺潺的流水聲,我斷定那是媽媽在洗著東西她一生總是對著流水託付自己的心事我努力傾聽,只留下窗簾的呼吸像薄雪之下的幼芽,我又被夢境覆蓋
我再次聽到,媽媽在叫著我的名字地板光亮,我扎著小辮像上帝在為萬物命名時的表情母獅嘴裡輕輕叼著的幼崽我甚至一瞬間看見另一個自己爬了起來去呼應她,但最終又滑倒在夢裡
眼角的淚遊進了水母我如此無望,仿佛已經丟失了我的母親仿佛再也找不到她
鎮墓獸在夜晚,怕也會回頭望著自己的主人
去廟裡拜佛的人,看見每日誦經的和尚,像是在他身上推開一扇門
我的母親就在隔壁的房間此刻我不敢推門而入向她號啕
從現在起,我舌底壓著一塊造像石對母親說的每句話都像恭恭敬敬一筆一畫鑿出的佛像
我的孩子
兩個孩子像豆莢一樣炸開用笑聲粘住彼此再折一頂烏雲做的帽子追著要扣到對方頭上她們像野兔一樣蹦跑像袋鼠一樣蹦跳像灰熊一樣打架像泥鰍一樣耍賴然後像墨西哥卷一樣翻起黑夜四周的邊把自己裹進去調好指南針的方向枕著父母的手臂安然入睡
等待
霜降已降。落在白色的牆壁白色的床單上
燈光和我一起在寂靜中踏出腳印
病房裡有冬眠的孩子正在從寒冷中漸漸甦醒
我坐在她的對面,練習微笑希望我的孩子手術過後睜開眼就能在媽媽眼裡找到童話找到森林裡松鼠喝水的溪流公主手臂的絲帶和老奶奶神奇的拐杖
我拉黑所有的白晝讓壁爐在牆壁上印出紅紅的火光床頭有獨角獸和波利兔帶來的禮物她喜歡的長髮小魔女拖著長長的紗裙和棗慄色的長髮,輕輕吻著她
我的孩子,我們大家還有那位拿湯勺的老爺爺都在等著,等你好起來歡快的揭開被子,跳下床踩著水晶鞋坐上南瓜馬車向午夜的鐘聲奔去
而我,劃著小船在城市的上空不起一點漣漪
烏龍麵之夜
什麼話語會被燈火染紅,白晝的一切被改編成歌謠;把風和水都能放進夜的貝殼的是我的女兒——且慢舞動尖尖的筷子,任意的盤子會爬上桌面,像傳說,每一根烏龍麵都是一個句子,攀附上嘴唇變成聲音;如果她們有耐心,四周都會沉靜下來,如圍擁船艙裡聽不見湍急的水流推著夜色和空氣裡濃重的塵灰。只有我們在恬靜裡證明簡單明了的一天引出在心裡發酵的事物,湧動的形狀。
藍鯨
藍鯨將尾鰭在海面上高高升起的時候晴晴拽著衣角在背誦家庭作業「一箭雙鵰」「一箭雙鵰出自《北史長孫晟傳》北周的皇帝為了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她已經是第五次卡在突厥人這裡為什麼北周的皇帝而不是國王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叫攝圖的傢伙並且讓長孫晟護送什麼叫「酒過三巡」、「百步外射銅錢」攝圖為何喜歡長孫晟並且要讓他住一年,還老是帶他去打獵她只想趕快記住這個成語好晚飯後和妹妹去遊泳就像她在電視裡看到的藍鯨一樣舒服的泡在藍色的泳池裡她聽見藍鯨在大海裡唱歌翻出白白的肚皮在大海裡舞蹈
她抿住嘴,怯怯地站在牆角剛才媽媽的斥責聲和落在胳膊上的一拳頭驚退了她也要做一頭藍鯨的想法「不流利的背出來不許吃晚飯,更不許去遊泳」那頭快樂的藍鯨變成了一滴眼淚順著晴晴的面頰,滾落在地上
吟唱整個三月,玉蘭和櫻花依次敗落風帶來蟻群的灰暗定律
我晃動著一根根光線,守在銀杏樹旁像一位白髮蒼蒼的阿婆守在搖籃旁,為它輕輕哼唱——那些遣散在芬芳裡的孤獨與高傲那些被人遺忘的單調一致
悠長的曲調反覆吟唱像一根越搓越細的麻繩穿過黃昏,晾曬著平庸時代的信條
五月的校園
穀雨過後每天清晨,我去校園最高的那棵梧桐樹上,從它的窩裡認領兩隻喜鵲
一會工夫,我就會跟丟一隻另一隻落在草地歪著腦袋掀開一片又一片的樹葉忽然之間又飛上樹梢興奮地大叫,我猜它一定認識了稜形、橢圓形和鋸齒形當然,還有三角形。
有一次,園子裡下起了霧一樣的雨我背後的喜鵲先是一隻、兩隻接著錯落地在女貞樹上鳴叫有幾隻落在我面前的荷塘邊在葉片上啜飲像臺下觀眾忽然置身話劇舞臺它們旁若無人地獨白、對唱那聲音也比以往的明麗要清潤許多雨打溼了我的睫毛我和前面的柳樹、竹叢都默不作聲畢竟不收門票的演出不是天天都有
懸浮
A每一片樹葉都是走鋼絲的人
那些墜落的失語者在平衡每個王朝陰影下的邊界約束
那麼,別棄之不管收集起來和穀子一起,為人們釀酒吧!
B或者說:每一個走鋼絲的人都是一片樹葉
它失落的語言曾經高於鳥類,高於山脈它曾經存在過
人們在水之上收集過這樣的語言:人們因此在酒的國度輕鬆飛翔
那些走鋼絲的人,那些失語者那些樹葉
如果墜落下來,如果墜落在王朝陰影下的邊界——
只有穀子能夠約束他們的記憶只有釀酒的人們能夠徒勞地在勞作的間隙想像著葬禮
D在墜落時老去在飲酒時復活
日色殆盡之時請抓住夜的衣袂河流會穿胸而來人們帶著種子走回房屋除了我正在收集樹葉
穀子睏倦在我的詩裡唯有酒能請回假寐的太陽
【詩人簡介】
賈淺淺,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魯迅文學院32屆高研班學員,參加第35屆青春詩會,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副主席,作品散見於《詩刊》《作家》《十月》《鐘山》《星星》《山花》等,出版詩集《第一百個夜晚》《行走的海》《椰子裡的內陸湖》,出席第八次全國青創會,榮獲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入選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