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細雨不須歸
狂風暴雨愁煞人
下雨
有時候很浪漫
有時候又令人崩潰
灌溉土地 滋養萬物
一朵朵雲 一片片雨
那麼雨
到底從何而來呢
*主播:阿軟 *撰稿:許偉凡 *插畫:大雅 *製作:謝飛躍
譁啦啦,傾盆大雨落下來啦。滴答、滴答……天上怎麼會有水?這些水從哪兒來呢?難道天上有個娃娃在哭鼻子?還是天上有個很大很大的蓮蓬頭在噴水?
問: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軟妹答:
全都猜錯啦!
大海、河流、湖泊、小溪、溫泉……每天不知有多少的水,會變成水汽往上升。就連地下水也有機會經過泥土、植物升到空中,就更別說火山爆發時,山上的水都統統化作水汽了。
水汽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
這些小水滴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倍。那麼這些小水滴是怎樣使自己的體積增長到100多萬倍的呢?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雲滴主要依靠不斷吸收雲體四周的水汽來使自己凝結和凝華。如果雲體內的水汽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使雲滴表面經常處於過飽和狀態,那麼,這種凝結過程將會繼續下去,使雲滴不斷增大,成為雨滴。但有時雲內的水氣含量有限,在同一塊雲裡,水氣往往供不應求,這樣就不可能使每個雲滴都增大為較大的雨滴,有些較小的雲滴只好歸併到較大的雲滴中去。如果雲內出現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況,那麼,這種凝結和凝華增大過程將大大加快。
當雲中的雲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大雲滴的體積和重量不斷增加,它們在下降過程中不僅能趕上那些速度較慢的小雲滴,而且還會「吞併」更多的小雲滴而使自己壯大起來。當大雲滴越長越大,最後大到空氣再也託不住它時,便從雲中直落到地面,成為我們常見的雨水。
而這整個過程,也被稱為水循環運動。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有什麼搞不懂的問題,歡迎在後臺向阿軟提問哦!
最近很多朋友說,微信上的音頻不能暫停、不能停止等問題,在企鵝FM平臺搜索[科學電臺]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