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為什麼常會下雨?原來有這關係,地震還會「造雨」啊

2021-01-21 科普大世界

很多人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級別比較大的地震後常常會伴隨著下雨,比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震後都有降雨出現,歷史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通常也是會伴隨著下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地震後常會下雨,其實這是人們很早時就總結出的一種現象,據說地震的「震」字,上面是一個「雨」字頭就體現了這種關係,我們先來看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大級別的地震通常都是構造地震,是地球板塊相互碰撞與劇烈運動的結果,在板塊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有很多的能量釋放,產生的部分熱量會釋放到大氣中,同時這些熱量釋放還會致使地面所含的水分快速蒸發,這樣又增加了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度。

但同樣重要的另一個條件是,地震引起的大地震動必然伴隨著空氣中粉塵數量的大增,因為大地的抖動本身就會讓地上的塵土,塵埃等飄散的空氣中,再加上山體滑坡,房屋倒塌,所以會有大量的塵埃飄蕩到空氣中,這樣空氣中就會有足夠多的凝結核,這些凝結核與水蒸氣隨著熱量而上升,水蒸氣遇冷附著於凝結核上,形成小水滴,眾所周知,雲彩都是由小水滴形成的,在對流層中形成的積雨雲本就是大量的小水滴,這或許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地震雲吧,當小水滴足夠多並且由於相互碰撞合併,變得足夠大的時候,就會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形成降雨了。

我們都知道天氣變化主要是與天氣系統有關,但其實也常會因為局部地區的環境因素而出現特殊的天氣現象,地震後的降雨就是如此,這是一種區域性的天氣現象,再如一些大面積的森林大火,最後常常也是被一場大的降雨澆滅的,這也是因為森林大火形成的灰塵和熱量進入高空之後遇冷,只要遇到足夠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滴,形成大片的積雨雲,最後形成降雨落下來。

另外我國古代還常有擂鼓求雨的事情,雖然屬於迷信活動,但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如果在陰天的時候,不斷的擂鼓引起的空氣震動,也能使得水汽分子充分碰撞結合增大,從而形成降水,只是這種方法對造成降雨的作用比較小罷了,但還是仍然會增加一點降雨的機率的。

現在的人工降雨,其實也是在利用現有條件施加手段造成降雨或者增加降雨量的,人工降雨的飛機,或者地面發射的炮彈或者飛彈,通常都是在充足的水汽環境中以增加空氣中凝結核的方式促成降雨,總之只要是一些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促成了降雨形成的條件,當然就會有雨水降落下來了。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超能科神原創文章,敬請關注!更多好文章等著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震後容易下雨?
    仔細看看「震」字,我們會發現它的上面就是「雨」。
  • 地震後就會下雨?錯!
    在歷史上,也曾有很多大地震之後下雨的情況,如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4年雲南昭通魯甸地震。人們不禁聯想:是不是每次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 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似乎剛剛發生過地震的地方更容易下雨。但是,地震和下雨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是否就真的存在什麼密切關聯呢?關於下雨(如果不是足以引發洪澇的強降雨),在日常生活中,它除了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之外,其實也並無其他太大的影響,因而也並無多少人會對其特別在意。
  • 為什麼會有地震?
    為什麼會有地震?這都得怪一個人,他叫阿爾弗雷德·魏格納!他發揚光大了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的大陸分裂學說,將之改造為大陸漂移學說,但這個實在驚人的假設,不被同時代的地質學家們接受,只要想想腳下的大陸在地球上漂移,就會有讓人做噩夢的感受,如果您真的能想像這樣的場景。
  • 為何唐山大地震44年後還會有餘震?甚至可能延續上百年?近期還會有...
    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介紹,古冶區發生的5.1級地震,是近年來唐山地區發生最大的一個餘震。44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有餘震?中國地震局地震專家表示,對於餘震的判斷,主要看兩點,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以及滿足震級小於主震震級。一般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發生在原地震帶上的地震,都被認為是「遠期餘震」。
  • 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聽過「地震雲」這東東?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 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 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
  • 為什麼湖北省明明不在地震帶上,依然還會發生地震?
    新浪微博 長江日報湖北省不在地震帶為什麼也會發生地震?活動區大都在隆起區與坳陷區的過渡部位,這裡的地殼差異性升降會使巖層錯斷(即斷裂),或使原有的斷裂重新活動,這就是常說的活動斷裂。活動斷裂最強的表現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說地震是斷裂活動的結果,也可以說因為有地震才認為斷裂在活動。所以,即使湖北省不在大地震帶上,但地殼沉降的新構造運動同樣會導致地震。
  • 地震和雲真的有關係嗎?
    地震是由於地殼內的能量釋放,大陸板塊之間相互的擠壓、碰撞而產生的自然現象,發生在地球陸地表面。而氣象,研究的是大氣層中的天氣現象,發生在陸地表面以上、外太空以下。它們發生的空間不一樣。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地震後都會有「地震雲」的說法冒出來。
  • 「震」字頭上一個「雨」,為何地震之後總是下雨?可不是迷信說法
    而地球在這幾十億年裡也出現了不少不安穩的事情,地球上的自然環境豐富,時而出現一些自然災害,地震就是其中較為獨特且造成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提到地震可能許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在古時候也時而發生一些地震,而那時候也出現了文字,帶「震」字裡,它的頭上就有一個「雨」字,在現代發生的地震裡似乎每逢地震之後都會下雨,其實這在古代也有不少迷信說法。
  • 為什麼會有地震?地震的發生是因為什麼原因?
    名詞解釋地震強度: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級來表示。目前世界上通常採用「裡克特級數」,也就是「裡氏」震級。地震是由海洋或大陸下面固體的地殼板塊活動產生的碰撞、擠壓、錯動、變形、斷裂等地球表面運動。地震的強度可以從輕微的震顫到能引起大面積廣泛破壞的劇烈運動。地球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地震,每年會有500多萬次,平均每天有1萬多次。不過,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海底,或者較輕微的地震,所以人一般很難感覺到。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
  • 地震後還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嗎?為什麼科學家說地震是自然現象?
    為什麼有的地震破壞力很大,而科學家卻說地震是自然現象?地震後還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嗎?事實上,地球每天發生的地震平均可以超過一萬次以上,只不過由於距離、位置和程度不同,導致了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被人體覺察到。
  • 每次地震和火災後都會下大雨,地震雨和火災雨的傳聞是真的嗎?
    一直以來就有個說法,地震後就會下雨,也有一些文章詳細分析地震後為什麼會下雨,分析得頭頭是道,似乎地震後下雨就成了慣例,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震後下雨的理由支持者的理由挺簡單,因為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後都出現降雨,甚至暴雨,而且歷史上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也出現了下雨!會下雨的原因分析也挺有道理,不妨來看看支持者認為有哪些因素!
  • 一次地震的餘震,會延續多少年?
    餘震在44年後還會發生嗎?即使這次的地震有可能是上一次的大地震遺留下來的地質結構不穩定的問題而發生的,還可以稱之為餘震嗎?這意味著未來還會有類似的餘震?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最深:對於地質學來說,你的半生,可能只是地球的一瞬間。
  • 寧波發生兩次芮氏2級以上地震 小地震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寧波昨發生兩次芮氏2級以上地震,震級分別是2.7級和2.8級發生地震的地方是「老震區」小地震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地震專家讓大家放寬心  昨天,不少寧波的小夥伴們都表示:受到了「驚嚇」!  原來,在同一天裡,寧波市海曙區就發生了兩次芮氏2級以上的地震。上午那次是2.7級,下午是2.8級,這讓不少人心裡都隱隱有些擔憂。
  • 唐山5.1級地震後,還會有較大地震嗎?答案是……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京、天津等地有震感。5.1級地震後已發生餘震33次據河北地震局消息,本次地震發生在唐山老震區,最近的斷層尚未命名,距離約6公裡。其他最近的斷層是榛子鎮斷裂,距離約12公裡。
  • 詳解為什麼會有地震:地球深處熱流推動板塊運動
    1989年美國洛瑪普裡埃塔地震後,搜救人員和搜救犬正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克魯斯購物中心展開營救工作,尋找一家坍塌的百貨公司廢墟裡是否有倖存者。聖克魯斯距離震中約16千米。就像被一隻巨大的腳踏扁從古時候起,人們就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地會時不時發生震動?
  • 接連兩次地震 湖南不在地震帶上為何也會抖一抖
    湖南地震和洞庭湖有關係 世界上95%的地震都集中在現代板塊活動碰接帶,如環太平洋地震帶(智利、臺灣與唐山地震就屬此範圍),以及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比如汶川),湖南恰好幸運地避開了這些大地震帶。 中國還劃定了幾十條內陸地震帶(區),湖南也不在這些地震帶(區)上。
  • 地震之光?解密那些關於地震的神秘現象
    1888年紐西蘭地震之後,就有許多報導稱,天空出現了罕見的光芒,而且這奇異的光持續了幾個小時。1930年日本地震的時候也有地震光出現,地點就在震中上方70英裡處。根據研究,地震時出現的光較多是像閃電那樣的藍白色,再就是紅色、紫色、白色、橙色、黃色、綠色等。地震時還會有隆隆聲,有些像打雷。這樣的光和聲是因為地面震動造成灰塵或地面裂縫逸出一些氣體,形成靜電造成。本次熊本地震也出現了藍光和地聲。所以這些並不足以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