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2021-02-13 花都天氣

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聽過「地震雲」這東東?

但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首席專家周榮軍表示,「地震雲」屬於民間的臆測,實則沒有科學依據。

地震專家雖然發話了,你是不是還有不少疑惑,比如:

」地震衝擊波會向空中釋放大量能量,強烈擾動空氣產生降雨嗎」

」地震會導致空氣中產生大量粉塵和微粒,給雨滴形成提供凝結核嗎」

」地震能使地面溫度升高,水分快速蒸發,導致空氣中水汽增多形成降雨嗎?」

所以,問題回歸,地震真的會帶來降雨嗎?

中央氣象臺原臺長、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表示,地震和下雨之間沒有必然因果關係。

因為:

(1)地震是一種瞬時、突發性的現象,持續時間往往僅有幾秒、幾十秒,最多1-2分鐘。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明地震發生時刻震中附近地區大氣層結、大氣環流、氣象要素會發生異常變化;

(2)地震導致山體滑坡、房屋倒塌,會讓空氣中產生粉塵和微粒,但這些增加的粉塵是在極其局地且小範圍的近地面層,而產生降雨的雲層一般在幾百米至一千米以上的空中,需要強烈的上升氣流,塵粒才能輸送到雲中成為雨滴的凝結核,而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

(3)觀測結果表明,震源附近地區並未出現地震時溫度突然增高的現象,不會導致地面水分蒸發突然增加。此外,蒸發導致空氣中水分增加是需要時間的,而地震是瞬時現象,空中水分突然大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SO,別等雨消暑了,還是做好持續抗暑的準備吧。

何況我大花都距離震區距離遙遠,八竿子打不著。

當然,抗震救災獻愛心你我參與,不分年齡,不分距離。

今天白天晴天到多雲,局部有短時陣雨,花都國家氣象觀測站錄得最高氣溫35.0℃。

預計,未來一周,受副高控制,我區以高溫晴熱天氣為主。天氣炎熱,請注意防暑防曬,及時補充水分。

花都區氣象臺08月13日17時發布未來一周天氣預報:

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多雲間晴,氣溫28℃到35℃,相對溼度55%到85%,吹輕微的偏南風;

08月15日:多雲間晴,氣溫28℃到35℃;

08月16日:晴到多雲,氣溫28℃到36℃;

08月17日:晴到多雲,氣溫28℃到36℃;

08月18日:晴到多雲,氣溫28℃到36℃;

08月19日:晴到多雲,氣溫28℃到36℃;

08月20日:晴到多雲,氣溫28℃到36℃。

有效時間:08月13日20時至08月14日20時

新華街    多雲間晴,29-36℃,偏南風1-2級;

花山鎮    多雲間晴,28-36℃,偏南風1-2級;

花東鎮    多雲間晴,27-36℃,偏南風1-2級;

赤坭鎮    多雲間晴,27-35℃,偏南風1-2級;

獅嶺鎮    多雲間晴,26-35℃,偏南風1-2級;

炭步鎮    多雲間晴,28-36℃,偏南風1-2級;

秀全街    多雲間晴,28-36℃,偏南風1-2級;

花城街    多雲間晴,28-35℃,偏南風1-2級;

新雅街    多雲間晴,28-36℃,偏南風1-2級;

梯面鎮    多雲間晴,26-35℃,偏南風1-2級。

花都區氣象臺8月13日16時30分發布

相關焦點

  • 「震」字頭上一個「雨」,為何地震之後總是下雨?可不是迷信說法
    而地球在這幾十億年裡也出現了不少不安穩的事情,地球上的自然環境豐富,時而出現一些自然災害,地震就是其中較為獨特且造成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提到地震可能許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在古時候也時而發生一些地震,而那時候也出現了文字,帶「震」字裡,它的頭上就有一個「雨」字,在現代發生的地震裡似乎每逢地震之後都會下雨,其實這在古代也有不少迷信說法。
  • 地震後就會下雨?錯!
    在歷史上,也曾有很多大地震之後下雨的情況,如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4年雲南昭通魯甸地震。人們不禁聯想:是不是每次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 為什麼地震後容易下雨?
    中國的文字觀物象形,我們的祖先創造和發展這個字的時候,就從沒把「雨」頭去掉,這是否就意味著從遠古至今,地震和雨就有著明顯的關係呢?雨,恐怕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天氣現象了。天氣變化主要是與天氣系統有關,但也常會因為局地的環境因素,引出特殊的天氣現象。研究表明,當地震發生之後,引發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後短期內是會對降水產生影響的。
  • 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為什麼剛地震過的地方更容易下雨呢?每當震級較大、或破壞力較強的地震發生之後,救援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時間的緊迫性之外,連續性的強降雨便成為了該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似乎剛剛發生過地震的地方更容易下雨。但是,地震和下雨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是否就真的存在什麼密切關聯呢?關於下雨(如果不是足以引發洪澇的強降雨),在日常生活中,它除了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之外,其實也並無其他太大的影響,因而也並無多少人會對其特別在意。
  • 每次地震和火災後都會下大雨,地震雨和火災雨的傳聞是真的嗎?
    一直以來就有個說法,地震後就會下雨,也有一些文章詳細分析地震後為什麼會下雨,分析得頭頭是道,似乎地震後下雨就成了慣例,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震後下雨的理由支持者的理由挺簡單,因為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後都出現降雨,甚至暴雨,而且歷史上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也出現了下雨!會下雨的原因分析也挺有道理,不妨來看看支持者認為有哪些因素!
  • 地震後為什麼常會下雨?原來有這關係,地震還會「造雨」啊
    很多人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級別比較大的地震後常常會伴隨著下雨,比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震後都有降雨出現,歷史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通常也是會伴隨著下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地震後常會下雨,其實這是人們很早時就總結出的一種現象,據說地震的「震」字,上面是一個「雨」字頭就體現了這種關係,我們先來看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大級別的地震通常都是構造地震,是地球板塊相互碰撞與劇烈運動的結果,在板塊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有很多的能量釋放,產生的部分熱量會釋放到大氣中,同時這些熱量釋放還會致使地面所含的水分快速蒸發,這樣又增加了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度。
  • 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地震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地震
    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地震 夢見打雷,表示面對它時,此刻你內心深處感覺有些脆弱,甚至有些灰心。也許堅持下去,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農民夢見下大雨,是祥瑞,會喜獲豐收。 夢見下大雨,事業會遇到障礙,夢見狂風暴雨,所從事的工作會有好收入。
  • 為什麼幾乎每年的七夕都會下雨???
    而且,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七夕經常下雨的現象其實是一種氣候規律,7月大部分地方都是梅雨季節,因為每年到七七時正好是大氣中水蒸氣最多的時候,遇到空氣中的粉塵,會集聚,遇七夕那天偶爾的降溫,便形成了雨,降了下來降了下來。
  • 地震之光?解密那些關於地震的神秘現象
    17日厄瓜多7.5級),尤其從4月10日起8天內連續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1888年紐西蘭地震之後,就有許多報導稱,天空出現了罕見的光芒,而且這奇異的光持續了幾個小時。1930年日本地震的時候也有地震光出現,地點就在震中上方70英裡處。
  • 關於地震和天氣?
    轉載新華社專家01由於地震是空中的粉塵數量大增,加上地磁地殼中金屬礦物的加熱影響使地面水份快速蒸發,也就是說在地震發生前應該有一段悶熱的天氣,而地震發生後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積釋放加速了天空水氣的飽和度,同時巨大的能量使這部分水氣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而進入高空低溫區域,這些水氣和粉塵就凝結為水或冰散落下來,這就是地震後形成下雨的原因.
  • 世上沒有「地震雲」 - 廣西首頁 -中國天氣網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9年10月12日22時55分在廣西玉林市北流市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一時間朋友圈裡充滿了大家互相詢問、報告震感、記錄受災場面的信息。有些朋友就有疑惑,傳說中可以預測地震的「地震雲」是不是真的存在?
  • 九寨溝地震前又現「地震雲」,你是不是差點就信了
    比如「條帶狀地震雲」,其實是莢狀層積雲或者莢狀高積雲。當年拍攝的「條帶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再比如「輻射狀地震雲」,其實是輻輳狀高積雲。當年拍攝的「輻射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再再比如「幹涉條紋狀地震雲」,其實是波狀高層雲。
  • 每次下雨之後,我們聞到泥土的氣息,其實並不是土壤的味道
    每次雨過天晴的時候,空氣中都會瀰漫著泥土的清香,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比較喜歡這個味道,聞著它的感覺好像自己可以融入到大自然中一樣。但是這種味道真的是泥土本體散發出來的嗎?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
  • 問地震來臨之前,動物和天空出現異常的現象,是否正確會發生地震
    動物的異常行為 一些動物在地震前夕表現出的異常行為大多數都是人類地震之後發覺的,因為對於動物的異常行為人類很難去定量的判斷。一些動物因為環境的變化、求偶季節的到來、或者天氣變化都可能有異常表現。
  • 為什麼湖北孝感等地震通報永遠是發生地震之後?地震預報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進行預報,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地震預報,現階段的技術並不支持,地震預警則是發生在地震發生之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據中國地震臺網監測,從12月26日到現在為止,在中國大地上一共發生了5場地震。
  • 一次大地震之後的餘震可持續多久?
    餘震餘震是在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小地震。餘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的情況是一次主震發生以後,緊跟著有一系列餘震,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幾個月甚至更久。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在同一震區陸續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餘震。
  • 知道這些地震預兆 或可保你一命
    地震,尤其是破壞力極大的強地震來臨之前,總有一些奇異的現象發生,也許地震之後我們才會意識到,那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要地震了!,地磁、地電、地溫、地下水位以及重力等等,都會出現波動,這些波動相互疊加又相互作用,因此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這也能為預測地震提供一些依據。
  • 樹枝上的鳥窩有些都是露天的,下雨時怎麼辦?下雨鳥類都在幹嘛?
    我們經常羨慕自由飛翔的鳥兒,但是當我們看到它們露天的窩,經常還是一個窩口朝打開的鳥巢時,我們可能會去思考,這要是下雨了怎麼辦呢?在競爭激烈的野外,鳥兒不像我們這樣安逸,它們隨時都在面臨生存挑戰,雖然下雨很常見,但是對於大部分鳥兒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汶川地震後的高考:每顆種子終究都會向陽而生
    汶川地震後的高考:每顆種子終究都會向陽而生  回首往昔,2008年在我的記憶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於我而言,它讓我在這一年經歷了自己人生中最特殊的成人禮。  2008年5月12日,衝刺高考已經到了最後階段,這是我參加第三次診斷考試的日子。
  • 「地震預警信息」轉不轉?微信群募捐行不行?地震之後,莫讓好心踩了...
    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8月9日0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 連續兩次地震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許多人關注地震信息,擔心餘震造成進一步破壞;也有人立即在朋友圈、微信群發起募捐,還有人放下收拾好的行囊取消了去九寨溝的行程:「不給災區救援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