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地震前又現「地震雲」,你是不是差點就信了

2020-11-23 海疆在線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截至8月9日凌晨5時00分,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地震發生後,有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當天拍下的雲層,並稱這是「地震雲」。那麼,「地震雲」真的存在嗎?一切只是巧合還是有什麼科學依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在網上和現實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有三個,其中排第一的是:請問這個是地震雲嗎?對不起讓你失望了,地震雲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

傳聞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絡)

「地震雲」發展史

相信詭異的雲就是地震的先兆,這個思路在古今中外由來已久。

1624年,明天啟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摘錄西歐古籍,寫成一本《地震解》,呈送給太宰李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預兆」裡,預兆五就是「地震雲」:「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傳聞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絡)

在中國很多關於地震的古代記載中,也都強調之前有怪異的雲霧。比如:

1680年9月9日雲南楚雄6.5級地震前「自西北起,黑霧彌天」;

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陸6.7級地震前「西南天大赤……夜有彤雲」;

1935年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橫亙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

1936年甘肅天水:「是日天空布滿積雲,下午一時許聚起大地震」;

1941年5月5日黑龍江綏化6級地震前:「偽縣府庶務科長看見,在西北天空中有如煙雲的三系,其間帶有黃色而明亮」;……

「地震雲」在民間始終存在,但它後來作為一種「學說」被發揚光大,日本一位市長鍵田忠三郎功不可沒。

鍵田忠三郎曾擔任日本奈良市的市長,需要強調的是,他沒有任何地質或者氣象方面的專業背景。

鍵田忠三郎(圖片來自他本人寫的《地震雲》一書)

從上世紀40年代,鍵田忠三郎開始推廣「地震雲學說」。

他說「昭和23年6月26日,奈良市上空出現了一條異常的雲,顏色和形狀像一條烏黑的長蛇,橫跨東西方向。我當時預報即將發生地震,引起了轟動。兩天後,距離奈良160公裡的福井就發生了大地震。」

(註:1948年6月28日下午5點14分,日本福井平野一帶發生7.3級大地震,死亡3895人,福井市幾乎遭到毀滅性破壞。)

福井大地震後的一片廢墟(圖片來自網絡)

鍵田忠三郎把這種雲命名為地震雲,還說在中國唐山大地震前兩天,日本九州也出現了「像把天空分兩半似的」地震雲。

「像把天空分兩半似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絡)

鍵田忠三郎用觀測地震雲的方法來預報地震,堅持了30多年,自稱在1948年預報出了日本的三次7級以上地震,在1979年預報出了兩次地震。

80年代,他與日本九州大學的真鍋大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呂大炯,合寫《地震雲》一書,1981年在中國出版。

上世紀80年代,是「地震雲」在中國的黃金期。當時中國剛剛結束某瘋狂年代,科學界百廢待興;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留給中國人的恐懼和悲痛又太深,舉國上下都如饑似渴地希望真能找到一種預報地震的方式。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地震雲學說」在中國廣為流傳,甚至一腳踏入了中國科學界。呂大炯曾於1981年在《科學通報》發表過《地震雲觀測》的論文,並在1982年出版《震兆雲霞》一書。

而民間的熱情更加高漲,日本成立了「地震預知俱樂部」,中國也成立了「中國震兆雲霞研究會」。

但是,「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隨著科學認知的發展,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

美國地質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曾明確表示,地震發生前的某種形態的雲出現,與地震沒有必然聯繫。中國氣象局也曾表示「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發生」。

隨著專業科學認知的發展,「地震雲學說」逐漸絕跡於嚴肅期刊和出版物,但在民間依然擁有廣闊而深厚的土壤。迄今為止,很多人依然相信看雲就能預測地震,而一些民間「地震雲專家」也依然在矢志不移地發布自己看雲預測地震的消息,並擁有一定數量的信徒。

什麼是「地震雲」?

80年代,一些發表的「地震雲研究」認為,地震雲共有三種類型:條帶狀、輻射狀、幹涉條紋狀(聽起來都還很厲害的樣子),並且附上了實拍照片。

今天我們回頭看,儘管年代久遠,照片模糊不清,但依舊可以辨認出這些「地震雲」,其實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而且很常見。

比如「條帶狀地震雲」,其實是莢狀層積雲或者莢狀高積雲。

當年拍攝的「條帶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再比如「輻射狀地震雲」,其實是輻輳狀高積雲。

當年拍攝的「輻射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再再比如「幹涉條紋狀地震雲」,其實是波狀高層雲。

當年拍攝的「幹涉條紋狀地震雲」(《初論地震雲》,自然雜誌,1986年)

如果說80年代的「地震雲研究」,還試圖用一些科學方法來對「地震雲」作出一些限制和區隔;那麼如今,當」地震雲「已經徹底退出科學界後,現在的民間「地震雲專家」則顯得更加奔放和隨意。

他們把一切「怪異」的雲都指為地震雲。

而「怪異」是一個主觀詞,到底什麼樣是怪異什麼樣是不怪異?完全沒有客觀標準。

比如2016年2月17日下午,江西婺源出現的這種雲,被說成是地震雲,引起一陣恐慌,但這實際上是波狀層積雲。

江西婺源波狀層積雲(圖片來自網絡)

2010年1月7日濰坊,也說有地震雲,這還是波狀層積雲。

濰坊波狀層積雲(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7月28日,長春刷爆朋友圈的「地震雲」,其實是透光高積雲。

春透光高積雲(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你打開搜索軟體,搜一下「地震雲照片」,將看到各種高積雲、各種層積雲、各種捲雲、各種捲積雲……而它們其實都是天空中再常見不過的雲(如果你經常抬頭看雲的話)。

甚至還有飛機噴出水汽形成的航跡雲(俗稱「飛機拉線」),也被指為「地震雲」,難道飛機飛過也是地震徵兆?

航跡雲(圖片來自網絡)

網上形形色色的「地震雲」,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容易形成波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再加上有時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了。

「地震雲」的高命中率

當然,「地震雲專家」能長盛不衰,也不是浪得虛名,人還是有一套很具迷惑性的「證據」,這就是「高命中率」。

比如,他們說:

中國5·12汶川大地震的前3天,在山東臨沂出現「繩紋狀的地震雲」;

中國四川雅安地震的一周前,杭州上空出現「地震雲」;

2008年6月1日巴士海峽地震前一天,合肥出現「地震雲」;

……

5·12汶川大地震(圖片來自網絡)

說上三五個例子,一般人就被唬住了,覺得是呀是呀,這麼多次都命中了,就算不全信,也沒法全不信了。

那麼,為什麼能多次命中呢?

其實說破了也沒什麼稀奇。

我潛心圍觀過網上幾位知名「地震雲專家」,他們的路子就是,先貼一張「怪異」的雲出來,宣布為地震雲。之後,在短則幾天、長到一個月的時間範圍內,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地震了,都算「命中」!(掌握這些技巧 你也能當地震雲專家)

「地震雲專家」眼中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絡)

這精度也太粗獷了吧,簡直是霸王條款,想不命中也難啊。

要按著這個精度,天氣預報就可以改成「今天明天後天乃至一個月內,全球總有一個地方將會下雨」,這準確率也能分分鐘飆到100%,想降都難。還有不少「地震雲專家「的粉絲吹捧說「比天氣預報準」——真是令天氣預報員們男默女淚。

有人說,地震能跟下雨比嗎?下雨是常事,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啊!

你看,很多人總以為地震很罕見,能「命中」幾次就是神算子了。其實這是個誤區,事實上地震每天都發生。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發生500多萬次地震,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咱就不算那些小地震了,即使只算≥5級的破壞性地震,全球每年發生1000次,差不多每天都得發生兩三次。

換句話說,任何人,隨便朝天一指、掐指一算,隨口說句「今天全球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他都穩贏不輸。更何況「地震雲專家」還把時間放寬到一個月以內呢。

真的,「地震雲專家」自稱「多次命中」,這都屬于謙虛了,其實他們是「每次命中」,逢測必中。

地震雲的「理論依據」

「地震雲專家」們還提出了一些「理論依據」,試圖從物理、大氣科學、地質學的角度來證明地震雲的「科學性」。

思路都差不多,大概就是說,在地震前的「孕震期」,大地積蓄很多能量,這些能量會以「地熱」「波動」「振蕩」「次聲波」「電磁輻射」「高能水汽」「帶電粒子」…等形式,從「斷裂縫洩射出地表」「上逸到空中」,影響雲的形狀,出現怪異的地震雲,之後就會發生地震。

這些專業詞彙乍一聽挺唬人,其實經不起科學驗證和推敲。

地球上從地表到高空已經密布各種的監測儀器,無論是能量、波動、振蕩、水汽、次聲波、電磁輻射……都能被精準地監測到。

假如在地震前,它們真的從地下冒出來、再到達天空、再體現到雲的形態上,那所有這些儀器,怎麼可能全都無動於衷、監測不到任何異常數值呢?反而要等它們折騰到雲上去,再由人眼來辨認?

這些質疑已經被反覆提出過多次,然而「地震雲專家」們永遠視而不見。

心理聚焦效應

「地震雲理論」能在民間收穫信任,也源於大眾的心理需求。

當人們遭遇諸如地震這樣的重大災難後,往往會反覆回憶起事件發生前的各種細節,並傾向於認為這些細節是「罕見和異常」的。其實這些「罕見和異常」經常發生,只不過平時人們不會去特意觀察和記憶罷了。這被稱為「心理聚焦效應」。那些看似怪異的「地震雲」,也是這個道理。

看似怪異的「地震雲」(圖片來自網絡)

波狀層積雲、透光高積雲、絮狀高積雲……這些其實都是很普通和常見的雲,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出現。但當它碰巧出現在某次地震之前,就會被人賦予特殊的「天兆」含義。

在地震這樣恐怖又突然的天災面前,人類顯得太過於渺小和無力,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方法(比如看雲),來預先判斷地震的出現,能讓人們有機會逃脫厄運。正是由於滿足了人類的這種心理需求,「地震雲理論「永遠都會有追隨者。

相關焦點

  • "地震雲"未卜先知?官方:九寨溝地震和雲沒關係
    中新社鄭州8月9日電 (記者 李志全)「地震和雲沒關係!」河南氣象部門9日通過社交平臺連用三個「澄清」回應。在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後,遠在千裡之外的河南民眾一度被「地震雲」的說法莫名「刷屏」。事件起因是,8日早上,河南鄭州出現久違的藍天白雲,雲彩形狀各異。當天就有網友質疑,這是否符合「地震雲」的條件?
  • 謠言別信!關於九寨溝地震的N條真實情況在這裡!
    九倒拐第一拐道路垮塌,交通堵塞,無法通行,這是進九寨溝的必經之路。九倒拐、九寨天堂酒店因是高海拔地區,晝夜溫差大,現在急需帳篷、食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九寨溝縣消防大隊8人力量已經增援到達漳扎鎮。闢謠:「地震雲」預測地震並不具有科學性網傳「地震雲」可預測地震並不具有科學性!
  • 九寨溝7.0級地震後這些謠言不要信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兩小時後,各地關於地震的謠言也紛紛在自媒體上發酵。  地震發生後,網絡上傳播一條來自「北川防震減災局」的消息,稱地震致4人死亡30多人受傷。但很快,北川防震減災局就通過人民日報記者就此闢謠,表示未發布此消息。實際上,地震發生後,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就立即成立應急中心,將對外發布有關消息。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 科普: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與此同時,今天上午西安、鄭州等地網友紛紛在朋友圈曬出所謂「地震雲」,並在九寨溝地震發生後「後知後覺」。但實際上地震雲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四川省地震局8月4日援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汀的研究表示,「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
  • 四川九寨溝7級地震:這條謠言千萬別信!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隨後發生多次餘震,其中較大的兩次為3.2級、3.0級,後面還有發生比較強餘震的可能。本地地震的震中距離九寨溝縣城35公裡,距阿壩州210公裡,距成都市290公裡,距甘肅隴南市100公裡。
  • 九寨溝地震最新科普闢謠匯總:地震雲不存在,請不要信謠傳謠!
    地震最新情況(實時更新)據阿壩州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消息,截至2017年8月9日早上9點30分,九寨溝7.0級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傷(28人重傷)。另據四川地震臺網測定:截至今日(8月9日)07時九寨溝7.0級地震震區發生769次地震,其中3.0-3.9級地震13個,無4級以上餘震。
  • 網傳唐山上空現「地震雲」 實則與地震無關(圖)
    微博上某網友曬出在唐山拍到所謂的「地震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紀哲)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災害發生後,網絡上出現了一些有關「地震雲」的言論。其中有網友指出,近日在唐山上空出現了「地震雲」。針對此事,記者聯繫了唐山地震局和唐山氣象局,雙方均表示,學術上對「地震雲」一說沒有明確的定義。  唐山地震局工作人員表示,「地震雲」理論在官方和學界均沒有定義,網傳在唐山出現的「地震雲」與8日在九寨溝發生的7級地震沒有直接關係。
  • 九寨溝、新疆精河地震相關嗎?震因、危害等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九寨溝、新疆精河地震相關嗎?(見圖1)圖1 九寨溝地震地質構造背景科普中國:網上熱炒的地震雲是否存在?關於地震雲的說法這次地震又冒了出來,請大家參照氣象博士的微博和微信《大臉撐在小胸上》的文章,"讓你失望了,地震雲並不存在"。文章以科學的視角說明地震雲並不存在,請大家不要相信。
  • 全國多地出現「地震雲」,是地震預兆?專家:不能作為地震預判依據
    昨晚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昨天上午,有網友在西安、鄭州等地拍到放射狀、肋骨狀的雲,並發在微信朋友圈中。與圖片一同發布的文字稱:「今早天邊忽現奇異景象,放射雲,恐有不祥之兆,搜索百度,得知或為地震前兆,親友需警惕」。地震發生後,不少人把不同地區拍攝到的「地震雲」與地震聯繫到一起。
  • 2017四川地震最新消息:九寨溝更正7級地震 地震概念股一覽
    :08月0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現場:  23:19-目前共記錄到餘震總數為67次  截至8月8日22時30分,共記錄到餘震總數為67次,其中5.0—5.9級地震0次, 4.0—4.9級地震0次,3.0—3.9級地震2次。
  • 地震雲、成因、危害程度…你想知道的事都清楚了
    科普中國:這次九寨溝地震的成因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這次地震發生在我國地震活躍的南北地震帶上。南北地震帶是我國大地震多發的地區,近年來汶川、玉樹、盧山、魯甸、景谷等地震都甚發生在南北地震帶上。這次地震發生在巴顏喀拉塊體北部東崑崙斷裂和塔藏斷裂與東部龍門山斷裂的交匯處,說明巴顏喀拉塊體邊緣活動劇烈。
  • 九寨溝地震和汶川地震無直接聯繫 汶川地震多少級
    四川九寨溝地震後,9日凌晨零點中國地震局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對九寨溝七級地震的地質結構、地理位置、餘震的分布情況做了說明。  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消息,截至9日9點30分,地震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傷(重傷28人);被中斷道路301線K79處已搶通便道,K83處仍有落石,暫無法搶通。
  • 九寨溝地震原因分析 大陸板塊擠壓造成走滑型地震
    就在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9日凌晨5時,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為更好開展震後救災工作,共青團四川省委發出倡議,倡議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夥伴,專業、理性、有序參與「8.8」九寨溝救災工作,在未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前,暫時不要盲目前往災區,留出救援通道。四川團省委擬立即成立四川省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協調中心,擬在九寨溝建立工作站,協調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夥伴有序參與。那麼這次地震原因到底是什麼?
  • 南京現疑似"地震雲" 專家稱其是"濃積雲"[組圖]
    南京現疑似"地震雲" 專家稱其是"濃積雲"[組圖] 2008年07月08日 09:35與此同時,不少市民也在網絡上上傳圖片,稱看見「地震雲」了。市民劉小姐撥打快報熱線96060,通過彩信向記者發了一張疑似「地震雲」的照片,照片上明亮的天空中飄著很大的一朵雲,就像花椰菜一樣,雲朵鑲著白邊,中間呈火紅的顏色;奇怪的是,在這片紅彤彤的雲彩後面,還疊著另外一層雲,呈放射狀,像北極光一樣。 那麼,前天晚上南京上空出現的異常雲彩是不是傳說中的「地震雲」?
  • 專家:甘肅夏河地震和「88九寨溝地震」成因有共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8日1時56分在甘肅甘南州夏河縣(北緯35.10度,東經102.69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地震和「8·8九寨溝7.0級地震」的位置有一定相關性,成因有共性。據孫士鋐介紹,此次地震震區處在青藏塊體北部邊緣,整個青藏塊體在受到印度洋板塊推擠過程中,一些地塊或地段積累應力,就容易發生地震。這次夏河地震和今年9月16日張掖5.0級地震,都處在青藏塊體北緣。
  • 九寨溝地震與汶川的成因相同 盤點中國近年大地震
    赴九寨溝旅行的上海人楊榮飛昨晚告訴記者,餘震不斷。  此時正值九寨溝的旅遊旺季,氣候涼爽,大量遊客前往九寨溝避暑度假。  地震原因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為何發生?  九寨溝地震,跟2008年汶川地震成因相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分析,此次地震的成因與汶川地震相同,即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導致地震。
  • 地震和氣象專家解析: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哪些天氣因素影響震後...
    我國地震結果速報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結果為官方結果,通過12322、臺網中心官方網站、官方微博以及中央級媒體對外發布。  記者:有哪些天氣因素影響震後救援工作的開展?未來一段時間,四川九寨溝震區及新疆精河震區天氣情況如何?
  • 九寨溝地震|此次地震屬於什麼類型?如何認識震後餘震預警?
    新華社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時間關於九寨溝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神經……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究竟屬於什麼地震類型?怎麼看此次地震後的次生災害?地震預警該如何發揮作用?
  • 2017九寨溝地震幾級?發生原因?與5·12汶川地震有關嗎?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九寨溝7.0級地震七疑問 專家逐一解析  中新社記者張素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7.0級地震8日夜發生後,中新社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次地震的七大疑問逐一進行了解析。——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為何發生?
  • 滯留九寨溝地震地區的港人得到安置
    新華社香港8月9日電(記者張雅詩)四川九寨溝縣8月8日晚發生7.0級地震。據已知消息,滯留當地的香港市民全部安全。香港志願者團體已派出義工前往地震地區提供援助。 香港旅遊業議會當天表示,目前有兩個香港旅行團共30名旅客滯留九寨溝,所有人安全。負責這兩個旅行團的永安旅遊和新華旅遊均表示,旅客正在等候當地政府安排,會在安全情況下離開九寨溝前往成都。另外,康泰旅行社的兩個旅行團共約40人早前完成了九寨溝行程,現在分別在成都和峨眉山,並會繼續餘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