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雨過天晴的時候,空氣中都會瀰漫著泥土的清香,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比較喜歡這個味道,聞著它的感覺好像自己可以融入到大自然中一樣。但是這種味道真的是泥土本體散發出來的嗎?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
咱們所看到的土壤是由十分細小的砂石和腐殖質形成的,砂石就是巖石長年累月下風化的結晶,腐殖質是動植物死後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所以啊,你所聞到泥土的氣息,其實是泥土中的各種微生物作用的結果,比如鐵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等等,它們可以散發出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這些有機化合物正是微生物們布下的陷阱。每當下雨的時候,地面上、泥土中就會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坑,當泥土中的有機物進入之後,就會在水面上產生薄膜,當一滴滴的雨水砸到水坑表面後,就會有大量的氣泡破裂,在破裂的同時還會把有機物和土壤微粒發散到空中去,剛才咱們也說了,微生物可以散發出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而咱們聞到雨後泥土的清香,也正是空氣的這些元素。
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的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聞起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當飯菜中或者是飲用水被微生物分解了之後,也會出現這兩種物質,而這時再聞到的就不是清香了,則是令人噁心的味道。話說回來,當雨後的泥土散發清香的時候,就會吸引一些小蟲小動物前來覓食,比如小跳蟲,它的小腦袋瓜上長了兩個觸角,猶如天線一般可以接收空氣中的信號,當小跳蟲捕捉到了泥土散發的味道後,它就能判斷出放線菌和真菌的位置,從而前往進食。
有趣的是科研人員在研究後發現,放線菌旗下的天藍色鏈黴菌會讓小跳蟲的很敏感,但是小蜘蛛或者是其它的小昆蟲對它的反應並不大。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微生物為什麼會暴露自己被吃掉呢?這就是十分神奇的一幕了。鏈黴菌是放線菌的一種,它在進行繁殖的時候產生孢子,會散發大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也就是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當小跳蟲聞香而來吃掉鏈黴菌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孢子傳播了,說到這你可能就疑問了,孢子都被吃了,它該怎麼傳播呢?雖然小跳蟲的皮膚不容易被沾粘,但是鏈黴菌孢子可以通過接觸來依附在它的剛毛上,平均1隻跳蟲就能攜帶上萬個孢子。除此之外,那些被吃下去的鏈黴菌在被小跳蟲排洩出來後,還有70%的孢子能夠存活並進行傳播。
除了小跳蟲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小動物也能感受到鏈黴菌所散發的「味道」,比如果蠅、秀麗隱杆線蟲等等,只不過它們聞到這個味道不會覺得香氣撲鼻,而是覺得臭氣燻天,從而避免吃掉它們而中毒。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鏈黴菌有毒,小跳蟲為什麼在吃了它們之後不會中毒身亡呢?科學家發現,小跳蟲的身體中擁有可以解毒的基因片段,同時還攜帶了一些病原體,而鏈黴菌進入到它身體之後會幫忙幹掉病原體,還不會造成中毒現象。不得不說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互助的關係。好了本期的三體世界學就到這裡,想看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識,就評論留言吧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