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字頭上一個「雨」,為何地震之後總是下雨?可不是迷信說法

2021-02-13 科技耶

地球本身是我們的家園,不管是在人們主宰地球的時候,還是在恐龍時代,地球時而發生一些自然災害,要是把地球當作一個人的話,那麼像火山噴發就算是人們打噴嚏一樣,下雨就像是人們流汗、流眼淚等。而地球在這幾十億年裡也出現了不少不安穩的事情,地球上的自然環境豐富,時而出現一些自然災害,地震就是其中較為獨特且造成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提到地震可能許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在古時候也時而發生一些地震,而那時候也出現了文字,帶「震」字裡,它的頭上就有一個「雨」字,在現代發生的地震裡似乎每逢地震之後都會下雨,其實這在古代也有不少迷信說法。

古代可沒什麼科技,那時候人們都比較愚昧,古代也時而會發生地震,人們認為這是帝王的不理朝政,導致所謂的陰陽不合。在地震之後老天爺都看不下去,因此流淚,我們都知古代人喜歡把事物和人都神話一下,從而寄託自己的情感。

可是現在的科技水平發達,這些封建迷信說法早被推翻,現在都是以科學和證據說話。首先下雨是自然界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水被蒸發變成水蒸氣,而當水蒸氣遇到冷空氣的時候就會凝結,之後變成雲最後掉落在地面上。其實形成雨也具有不少條件,在發生地震之後,地殼運動激烈,地球內部則會溢出大量的熱,從而讓地面的溫度增高,水分也會被不斷的蒸發掉,這樣就形成巨大的上升氣流。並且在發生地震的時候,一些房屋都會倒塌,導致空氣中遍布粉塵,這些水分和粉塵就會形成凝結核,從而形成降雨。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在發生地震之後會出現一段比較悶熱的天氣,在這種比較潮溼且溫度高的環境下,水分就會加快蒸發,導致水汽增多最終形成降雨。當然是比較科學的說法,其實這其中也有不少概率性的問題,要是碰上梅雨季的時候,隔上兩三天就會下雨。

就比如說汶川地震,在發生汶川地震之後,的確下了不少雨,而那時候四川剛好處於梅雨季,想不下雨都難。然而救援人員在發生地震之後最怕下雨,這會增大救援難度,但是也給困在底下的人帶來一定的水分,從而增加了生存概率。對於為何地震後下雨,相信大家也應該有所了解,要是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放

一個丟失的異世界,曾在山海經裡面提過,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史料發現中西歷史竟起源於同一個地方,據說那裡隱藏著地球的秘密

科學家發現地球核心秘密!原來地球才是太陽系最大的「土豪」

快看看都有誰「在看」呢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震後容易下雨?
    仔細看看「震」字,我們會發現它的上面就是「雨」。
  • 地震後為什麼常會下雨?原來有這關係,地震還會「造雨」啊
    很多人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級別比較大的地震後常常會伴隨著下雨,比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震後都有降雨出現,歷史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通常也是會伴隨著下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地震後常會下雨,其實這是人們很早時就總結出的一種現象,據說地震的「震」字,上面是一個「雨」字頭就體現了這種關係,我們先來看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大級別的地震通常都是構造地震,是地球板塊相互碰撞與劇烈運動的結果,在板塊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有很多的能量釋放,產生的部分熱量會釋放到大氣中,同時這些熱量釋放還會致使地面所含的水分快速蒸發,這樣又增加了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度。
  • 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為什麼剛地震過的地方更容易下雨呢?每當震級較大、或破壞力較強的地震發生之後,救援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時間的緊迫性之外,連續性的強降雨便成為了該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全球各地每天會發生的地震次數都是過萬級別,只是因為我們同一時刻總是身處一地,並且,那些震級較小的地震也很難被我們主觀感受到,所以,地震(直接感知到的震級相對更大)才成為了很多人心裡的自然災難。而下雨似乎很常見,就不說那些有梅雨季節的地方,只要沒有遇到乾旱,通常來說,下雨就是隔三岔五的事兒。
  • 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聽過「地震雲」這東東?
  •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下雨的說法是什麼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這是什麼意思?怎麼說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農村流傳的24個節氣相關的許多常見說法和農場都是古代農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經歷,也是古人的智慧節氣。這些農場在回應當時的節日節日時非常準確。
  • 地震後就會下雨?錯!
    在歷史上,也曾有很多大地震之後下雨的情況,如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4年雲南昭通魯甸地震。人們不禁聯想:是不是每次地震之後都會下雨?
  • 地震之光?解密那些關於地震的神秘現象
    最近接連發生的地震讓很多人揪心,截止4月19日,在過去近一個半月間,全球先後發生了5次7級以上的地震(3月2日蘇門答臘7.8級、4月10日阿富汗7.1級、4月13日緬甸7.2級、4月16日日本九州7.3級、4月
  • 一首出人意料的詠雨詩,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
    雨是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詩歌中最普遍的一種題材。從南北朝何遜的「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到唐代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再到宋代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可見歷代文人的筆下,不乏與雨有關的詩歌佳作。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雨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自然現象,一年四季那都是會下雨,而這種原本很自然的一種現象,可是到了詩歌中,卻又是往往獲得了升華,會成為一種意象。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闢謠101】一個地震紐西蘭被震出來的海鮮竟然是假的!「凱庫拉海鮮」其實是謠言!節操呢?
    話說,自從上次我們的鄰居紐西蘭地震了之後,由於海床運動,
  • 星震學 | 研究天上的「地震」, 了解恆星的「內心」
    即使在天文學專業中,星震學也並不是一個很流行的方向。我們不妨從「地震」開始講起。目前,地理學家對地球內部結構知之甚少,畢竟以當前科技,人類還不能鑽入地球深處去直接研究地球內部。但是,地震這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傢伙,卻能夠讓科學家一窺地球內部的秘密。
  • 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相當於11個唐山大地震,餘震還震了3年
    蒲松齡在《地震》中提到:康熙七年…地大震…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康熙年間也發生過地震,而且發生地震時聲音非常響。其實地震屬於自然災害,是地殼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所碰撞出來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會造成一系列惡循環的結局。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地震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地震
    【夢境1】 夢見打雷閃電:夢見打雷閃電和一個人站在馬路中間,有人過來擋風,叫我快點一起走,這個人是拿著工文包,過了馬路站在房子邊,我抬頭看見房子在晃,看前面的酒吧,商店的人在吸焑,不久之後就停了,天氣很好,我還找到了一個喜歡吃的東西。
  • 大旱之後必有大震嗎?可有科學依據和現實依據?
    當然,即便是在民間,也流傳了很多種能預兆地震將要發生的現象,比如:地震雲、地震魚,魚兒跳出水面,貓狗發出異常叫聲,當然,也包括很多人堅信的「大乾旱以後必有大震」。那麼,大乾旱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會有大地震發生?
  • 地震科普:地震為何對建築物破壞力巨大?
    截至目前,這次地震已造成650多萬間房屋倒塌,2300多萬間房屋損壞,北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部分城鎮夷為平地。    地震對於建築物為何會擁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地震中決定房屋損毀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災區新建房屋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我國建築領域的專家——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寶民、賀小崗。
  • 地震求生指南 千萬別迷信 「生命三角」
    地震求生指南 千萬別迷信「生命三角」
  • 老年人老是被說「迷信」,這些俗語到底有沒有依據?
    不過呀,老年人聽這句話聽了快一輩子,心裡自然總是放不下。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01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到底有沒有依據?陽象徵發財,陰象徵災禍,也就有了這樣的說法。
  • 萌娃寫「下雨」兩個字,越寫越不對勁,這「雨」怎麼越來越大了?
    01萌娃練習「下雨」二字,從小雨寫到暴雨,老師:已教孩子重寫學校都已經開學了,每個孩子也在新學期裡開始慢慢接受新的知識,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位寶媽在孩子完成當天的練字作業後幫孩子檢查時發現,孩子寫「雨」字可謂是寫出了一頁天氣預報。仔細一看孩子的作業本才發現,老師布置孩子練字下雨的「雨」字,在作業本的前兩行寫的都是正確的。
  • 紐西蘭地震震出以間諜網?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凌朔)距紐西蘭南島城市克賴斯特徹奇今年2月遭受地震近5個月,紐西蘭媒體披露,地震將一個藏身克賴斯特徹奇、意在竊取警方計算機網絡數據的以色列間諜網「震出原形」。大洋洲費爾法克斯新聞集團和紐西蘭 《南島時報》20日以紐西蘭安全情報局為消息源,還原了今年2月22日克賴斯特徹奇地震的「節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