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5 10:29
捕蜂達人 單水龍
在紹興市越城區,活躍著一位捕蜂達人——單水龍。看到馬蜂窩,周邊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從1997年至今的20個年頭,他已義務端掉了3000多個馬蜂窩。大家肯定也好奇,單師傅摘蜂窩用的是怎樣的工具。其實,這麼多年來,他的捕蜂裝置經歷了多次更新換代,如今已是第五代了。
第五代新裝備剛製成
近日,紹興市職教中心的宿舍樓,盤踞著不少馬蜂,走廊裡、窗戶上,大大小小的馬蜂窩把老師們嚇得不輕。萬一有人被蜇了可咋辦?6日晚上,單水龍父子倆花了3個多小時,將一個個馬蜂窩「拿下」。「總共摘了15個,最大的一個直徑有50釐米。」單水龍說。
馬蜂窩被摘掉了,老師們拍手稱快,同時對單水龍使用的捕蜂裝置很感興趣。原來,這個裝置是他剛剛製作成功的。
記者在他家見到了這個裝置:兩根鋼圈內固定了一個布袋,布袋口縫著一根拉鏈,用力一拉扣在拉鏈上的繩子,袋口就能合上。下面的鋼圈上焊接著一鐵片,鐵片上鑽有3個孔,固定在手柄上可調整袋口的角度。
「這個裝置不同型號的做了好幾個,優點是靈活、輕便。」他說著拿出了一個最大裝置,記者掂了掂,重僅1斤左右,「按之前的裝置,同樣規格的重約15斤。」他補充說。
「設計這套裝置,大徒弟和防盜窗加工師傅幫了不少忙。」單水龍說,妻子俞美鳳也幫著縫製袋子,每次拆了裝,裝了拆,她也沒有一句怨言。單水龍說,這套捕蜂裝置已是他的第五代裝備,使用起來很順手。
捕蜂神器
前面四代「長」啥樣?
前四代裝置是怎麼樣的呢?9月14日,單水龍帶記者參觀了他的車棚,那裡堆放著不少裝置。
第一代裝置比較複雜,採用了電蚊拍的原理。外部套一個純淨水桶,內置一個燈泡和電網,捕蜂時,通電開燈引誘馬蜂,套住整個蜂窩後用力一搖晃,蓋子就蓋上了。這種裝置使用起來比較麻煩,附近要有電源插座,使用範圍有限。
第二代裝置最簡單,將塑料桶上部截去,捕蜂時用力搖,蓋子就合上。缺點是蓋子蓋不太嚴實,需用手按住,不然馬蜂容易跑掉。
第三代裝置呈四方體狀,外部由玻璃鋼構成,採用插入式蓋子,缺點是手柄被固定在底部,無法調整口子的角度,不夠靈活又比較笨重。
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將手柄裝在口子邊緣,另一邊固定有一根帶孔鐵片,不同小孔套在手柄固定點上,可調節裝置口的角度。其缺點依然是太重。這一代裝置,單水龍根據蜂窩大小設置了10多個型號,使用的時間也是最久的。
記者了解到,所有裝置的製作費都是他自掏腰包的,「每做一個裝置要花100~600元不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單水龍笑著說。
據紹興網,原標題:《「捕蜂能手」自製工具更新到第五代》,原作者:陳乙炳。編輯:杜文燁
14739065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