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ian Clark Howard
編譯:EZDIVE / Sherry Li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處:National Geography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latest-stories/)
這條14英尺(4.3米)的皇帶魚,在2013年10月18日時被衝到加利福尼亞附近的海灘上。不到一個禮拜內,鮮少出現在海面上的深海魚出現在海岸上的事,已經在加利福尼亞發生兩起了。
兩隻罕見的皇帶魚被衝到加利福尼亞海灘上,不到一個星期,已經讓海洋科學家和公眾相當激動。皇帶魚生活在深水中,很少在海面上出現,被認為是「海蛇」傳說的故事來源。
周五,在加利福尼亞州歐申賽德的一個海灘上發現了一隻14英尺(4.3米)的。皇帶魚。而就在五天前,卡塔利娜島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也在加利福尼亞州卡塔利娜島的豐東灣,發現了一隻已經死了的18英尺(5.5米)的皇帶魚。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生物學家米爾頓·愛德(Milton Love)告訴多倫多星報,他懷疑罕見的雙重發現只是巧合。他說他懷疑這些長長、多骨的魚只是被強勁的水流推向岸邊,然後膨脹至死亡。網路上一直在議論紛紛關於皇帶魚的發現,還包括很多關於不知名的動物的問題,以及大量的笑話:
下面列出了一些關於皇帶魚最令人驚訝的事實:
1. 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
巨型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最早在1772年成為佳話,但因為它們生活在相當深的地方,所以很少被看到。 皇帶魚並非眾所皆知的魚類,因為它們最常出沒的是在3300英尺(1000米)的深度。
皇帶魚是世界上已知生物種類中最長的的骨魚,長達56英尺(17米)。它們可以重達600磅(270公斤)。
銀魚有時被稱為「鯡魚之王」,因為它們與較小的魚類表面相似,但皇帶魚之所以被命名為皇帶魚,是因為它們的長胸鰭,類似於划槳。在帛琉,它們出現在2000年的特色郵票,由於它們的身型纖細以及紅色翅片,而被稱為公雞魚,也因為他們的身體形態,有些人稱它們為帶魚。
2. 皇帶魚的味道像膠狀的果凍。
關於皇帶魚的保護狀況,我們了解不多,因為他們很少能夠在活著的狀況下被觀察,儘管漁民偶爾將它們拉到網子上,並變成不必要的捕獲。人們也嘗試過吃牠們,根據NOAA網站上的描述,「它們的肉質是鬆軟、有黏性的。」
3. 皇帶魚吃微小的浮遊生物,並不危險!
雖然皇帶魚可能是許多歷史上海蛇和海怪故事的來源,但它們對人們幾乎沒有危險。它們的消化系統有一個小開口,可餵食皇帶魚微小的浮遊生物。它們甚至沒有真正的牙齒,而是用具脆弱的結構被稱為鰓耙,以抓住微小的生物。
有時在水面上看到皇帶魚,但科學家認為它們被風暴或強流衝到上來的,又或者當遇到困難或死亡時,它們就會停留在那裡。飛躍濺射的皇帶魚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可怕的海怪,但它對人或漁夫皆不構成危險。
4. 皇帶魚沒有鱗片。
不像許多骨魚,皇帶魚並沒有鱗片。相反的,它們有結節和一個稱為鳥嘌呤的物質的銀色表皮。雖然它們適合在高壓下存活,但它們的表皮柔軟且容易損壞。
5. 據說皇帶魚可以預測地震。
在日本,長期以來,皇帶魚已成為民間傳說。比巨型鰻魚小,與細長的鰻魚(勒氏皇帶魚)相關,被稱為「來自海神宮殿的使者」。根據傳統的信念,如果許多魚被衝上岸時,它可能預示著即將發生的地震。
根據日本時報,這個故事可能有一些科學依據,即使科學家目前不使用魚類行為來預測地震。在非營利組織e-PISCO研究地震的科學家KiyoshiWadatsumi在文章中說:「海底附近的深海魚對活動斷裂的運動,比對靠近海面的活動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