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滅亡後,地球怎麼辦?​

2020-09-18 星空天文

或許還不致於跟著完蛋?

NASA

太陽死後它的兒孫們何去何從?人類可能無法活著看到這一幕,但在其他行星系那裡,我們卻能略知一二。

近日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80光年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白矮星。這顆編號為WD 1856的白矮星是一顆恆星的遺骸,也是一個「三體」系統的成員。在距離這顆白矮星很近的地方存在著一顆大小和木星相近的行星WD 1856 b。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大約只有34小時。而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WD 1856 b的體積要比它的主星大7倍。

天文學家一直以為恆星在轉化為白矮星的過程中,會摧毀它身旁的行星。行星如果和白矮星靠得太近,也會在白矮星的強引力場影響下解體。因此WD 1856 b的存在令人十分意外。

發現WD 1856 b的是NASA的TESS探測器,以及一個以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天文學家Andrew Vanderburg為首的科研團隊。在使用TESS發現這顆行星之後,研究人員又用退役前夕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紅外波段上對WD 1856 b進行了觀測,結果發現WD 1856 b本身並不會產生紅外線,因此認為這是一顆行星,而非低質量恆星或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褐矮星

天文學家一般不會將白矮星周圍的空間視為尋找行星的優選目標,因為白矮星的形成過程會給其周邊的行星帶來滅頂之災。

白矮星的前身通常都是那些在很多方面與太陽十分相似的恆星。這些恆星內核的核聚變燃料一旦耗盡,就會膨脹成為紅巨星。而一旦它們成為紅巨星,它們身邊的一切都將被吞沒並化為灰燼。我們的太陽50億年後也將成為紅巨星,屆時太陽身邊的水星、金星,乃至於也有可能包括我們的地球,都將被摧毀。恆星的外層物質在紅巨星階段中被逐漸拋出,最終只留下一個高密度的內核。這個內核的體積通常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質量卻可以相當於一整個太陽。這個內核就是白矮星。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WD 1856 b不可能是在它目前所在的位置上形成的,否則它根本挺不過其主星的紅巨星階段。計算結果表明,這顆行星原來的軌道,比它現在所在的位置要遠50倍。它是在WD 1856的紅巨星階段過去之後才遷徙至此的。

這一解釋合乎部分理論預期。理論上白矮星形成後,散布在行星系統中的小天體,例如小行星和彗星確實都會朝著它們的主星位置運動。它們最終都會被白矮星撕成碎片,形成一個圍繞著白矮星運動的碎片雲。WD 1856 b的存在又是一個令人吃驚的例外,因為它是一顆大行星,且在這個致命的遷徙過程中完整地倖存了下來。

研究人員依然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推動了WD 1856 b向內遷徙。力量可能來自這個「三體」系統中的另外兩顆恆星,或者一顆偶然路過的「流浪」恆星。但最有可能的一種情形是,在靠近WD 1856 b原生軌道的空間內,還存在另外多顆大小如同木星的行星。這些行星的引力影響足以給WD 1856 b向內遷徙提供足夠多的不穩定性。

研究人員並沒有在這個行星系統中發現其他行星。不過這不能證明它們一定不存在。

此外,令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既然類木行星可以在白矮星的形成過程中倖存下來,那麼類地行星是否也可以?研究人員認為,利用未來的大型太空望遠鏡,我們可以驗證那些原本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在它們主星死亡後是否依然還在,甚至於還可以檢測生命是否能夠在這些行星上倖存下來。樂觀地講,是生命在被給予合適的條件之後,或許能夠擁有比一般情況更長遠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參考來源
Big find! Scientists spot giant alien planet orbiting close to dead star's corpse
https://www.space.com/giant-exoplanet-found-orbiting-white-dwarf-wd-1856b.html

相關焦點

  • 50億年後太陽將滅亡,在太陽滅亡之前,人類能發展到七級文明嗎?
    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陽光都會透過窗戶給我們帶來一絲絲溫暖,美好的一天也就開始了,當然太陽不僅僅給我們帶來的是溫暖,從日常生活到氣候生態再到地球生命,太陽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這些事物的發展,而太陽給地球帶來最大的貢獻是它為地球生命誕生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不會擁有如今生機勃勃的生命景象
  • 太陽現三年來最強耀斑爆發,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文明怎麼辦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地球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光的照射,而太陽的能量來自源源不斷地核聚變反應。由於太陽並不是穩定的,所以也會出現一些有規律或者無規律的太陽活動,當太陽活動爆發時,我們地球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為有時候太陽活動爆發時,釋放的能量、輻射都可能會相對較多。
  • 太陽現三年來最強耀斑爆發,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文明怎麼辦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地球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光的照射,而太陽的能量來自源源不斷地核聚變反應。由於太陽並不是穩定的,所以也會出現一些有規律或者無規律的太陽活動,當太陽活動爆發時,我們地球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為有時候太陽活動爆發時,釋放的能量、輻射都可能會相對較多。
  • 地球「結局」會怎樣?科學家表示,這三種原因都會導致地球滅亡
    地球「結局」會怎樣?科學家表示,這三種原因都會導致地球滅亡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目前已經走過了45億年的歲月,而孕育了生命的重要恆星太陽,100億年的生命也已經走過了50億年,步入了「中年」。那麼未來太陽總有「熄滅」的一天,等到太陽這顆恆星徹底的「燃燒殆盡」之後,我們人類又將何去何從?我們誕生的地球又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科學家們預言的地球滅亡的三種結局。首先第一種,就是我們的地球內核的冷卻。
  • 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文明能延續嗎?
    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文明能延續嗎?人類一直希望可以擁有永恆的生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直生活在地球上。但是現實卻不容我們人類樂觀,如果我們地球不會出現問題,也不會發生遭受襲擊,留給地球的時間也是非常少的。
  • 地球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滅亡:太陽演化
    地球有朝一日會滅亡嗎?答案是必然的。地球末日的版本有很多,諸如星球撞擊,遭遇高級文明攻擊,甚至是被黑洞吞噬......然而,這些都是可能性事件,唯獨有一種是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太陽演化而來的末日。現階段,太陽每秒鐘燃燒掉的氫達到了驚人的6億噸,通過氫聚變為氦的過程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
  • 人類滅亡的可能,人類滅亡後地球會變成怎樣?
    目前人類是地球的主宰者,在地球上處於至高的地位。幾乎沒有任何物種能給人類帶來威脅,但從自然生存法則來看何物種都有消亡的一天哪怕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由此我們不難推測人類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人類滅亡的可能1.疾病疾病大流行無論是SARS,H1N1,伊波拉,寨卡病毒或者其它一些疾病,都有可能大流行,並且無法阻止。某些疾病已經對抗生素有耐藥性,一旦對現有藥物免疫,就會瘋狂傳播,破壞整個世界的穩定。隨之而來的騷亂、戰爭,會殺死更多的人,甚至導致人類滅亡。
  • 地球「鄰居」將爆炸,或暗示太陽的未來,人類怎麼辦?
    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地球成為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可科學家又發現了:就在非常接近太陽系的位置,存在著一顆即將爆炸的恆星,它會對地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都知道,太陽就是一顆恆星,而宇宙中的所有恆星都有著一定的壽命。
  • 地球會不會有滅亡的一天?
    地球會不會滅亡,先要看你給「滅亡」下的定義是怎樣的。地質意義上的滅亡,大約二十億年之內就會到來。當然了,那時候地球還在,但它可能會變得不再適合生物生存。別看速度差很小,它是我們地球擁有強大磁場的根本原因。就像你杯子裡的熱水會越放越涼一樣,我們地球的內核也正在一點點變冷。十幾億年後,外地核的鐵水會一點點凝固,內地核與外地核凝結成一個整體,它與地球表面的速度差消失,地球磁場也隨之消失了。這意味著地球迎來地質死亡。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到時候地球怎麼辦
    我們知道,太陽是通過熱核巨變,靠燃燒集中於它核心處的大量氫元素而發光、發熱的,它平均每秒鐘要消耗掉600萬噸氫。太陽中儲備的氫元素,還可以供太陽像這樣繼續燃燒50億年,那50億年後,太陽會怎麼樣呢?到那時,太陽的溫度可高達1億多攝氏度,其內部會導致氦聚變的發生。
  • 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
    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時間:2018-04-10 11:37   來源:博科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 人們喜歡把地球看作是最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因為它滿足了目前我們所知適合生命生存、繁衍和繁榮數十億年的所有條件。畢竟地球大氣層厚薄適中,表面又有液態水存在。海平面上壓力和溫度的結合讓水存在成為可   原標題: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 地球滅亡倒計時,人類只有20億年時間離開銀河系
    地球不是有沒有滅亡的那一天,而是必將滅亡,科學家已經計算出來的毀滅性災難,就註定地球有一個黑暗的命運。地球內核冷卻、太陽死亡、星系衝撞,這些都是在未來必定會發生的災難,任何一個都可以讓地球滅亡!失去磁場後,地球會直面宇宙射線和太陽風暴,大氣層會被快速剝離,最終地球會變成下一個火星。太陽死亡(滅亡倒計時——50億年):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需要經歷死亡,我們的太陽也不例外,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的壽命大約還剩下50億年。
  • 恐龍的滅亡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
    在人類浮現在地球以前,曾在地球擔綱霸主官職的生物是恐龍。恐龍龐雜的身軀,無人對抗的力量,和兇悍的性格,地球上沒有生物可以或許與之抗衡。但是即便恐龍的能力再強壯,也沒法抵擋大自然的力量。依照科學家對恐龍的探究,恐龍的滅亡很有可能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漫長的冰凍時期連帶。最終,整個的恐龍要麼被餓死,要麼便是被冷死。
  • 太陽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如果有一天熄滅了怎麼辦?
    在這緊急關頭,如果把太陽的全部能量集中射向地球,那麼不到一個小時,地面上的巨冰不僅全部融化掉,而且會蒸發成熱騰騰的水汽!太陽的表面溫度是6000℃,而煉鋼爐裡的鋼水也オ只有1700℃左右,如果繼續加熱到2450℃以上,鋼水就變成「鋼氣」了。太陽的中心溫度更是高得無法想像,它竟高達1500萬度!如果一個大頭針的針尖有這樣高的溫度,那麼,它就足以使1000公裡以內的一切東西化為烏有。
  • 太陽最終會消失嗎?太陽消失後我們怎麼辦!
    hello,大家好我是愛分享的小廝今天給大家說說我們頭頂上的太陽名詞解釋紅巨星: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在這個結算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需要陽光,植物靠吸收陽光、水分和其他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而氧氣又為其他生物吸收利用。那如果太陽消失了之後我們怎麼辦?1979年,美國天文學家艾迪對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長達117年的「子午環太陽觀測記錄」進行了極為細緻的研究。最後他得出結論:太陽角直徑每百年大約會減少1角秒。
  • 太陽滅亡時為什麼會膨脹?原理是什麼?看看專家怎麼說
    太陽在這麼多年來一直給我們帶來光和溫暖,科學家稱太陽已經活了45.7億歲,現在正值中年期,預計再過50億年就會滅亡了。而在太陽在滅亡之際先會變成紅巨星,再會變成白矮星,當太陽膨脹的同時會發生氦閃,那時的地球會被吞噬,人類也會不復存在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太陽滅亡時會發生膨脹呢?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在此危急關頭,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聯合共和國作出了一項緊急決定,在地球上建造上萬座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每個產生上百萬億噸的推力,把地球當成一個龐大的宇宙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而開啟了一段長達2500年的星際旅行。  今天,我們就電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故事來聊一聊,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  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 如果太空人登月後,回不了地球該怎麼辦?
    ​從1969年至1972年,美國宇航局(NASA)先後進行了7次載人無奈之下,此次登月計劃不得不被迫終止,太空人克服重重困難後,成功返回地球。如果阿波羅13號的故障是出現在成功登月之後,太空人在月球上無法返回地球,那該怎麼辦?
  • 50億年後太陽滅亡前,人類文明能達到什麼程度?科學家給出參考
    我們希望能夠永遠存在於地球之上,畢竟誰也不想遭遇毀滅之災。但是,實際的情況,並不像想像中那麼樂觀。即使我們地球內部不出現問題(如戰爭等),也不遭遇外部的威脅(如小行星撞擊地球等),留給地球的時間其實也是有限的。因為世間萬物都需要依靠太陽光照滋養,如果太陽滅亡了,意味著世間萬物也將不復存在。問題是,如此碩大的太陽,會有毀滅的一天嗎?
  • 世界滅亡了,地球沒有了,人類該何去何從?
    大家好,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2012》,真的要給大家強烈推薦,這是一部超級好看的災難片,該電影講述了,太陽活動異常,地球生態內部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地球即將在2012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