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起了「發送名字到火星」(SendYour Name to Mars)的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交自己的名字,搭乘毅力號飛往火星。成功提交後,參與者可以獲得一張目的地為火星的登機牌。
圖片來源:NASA
3月16日,3塊指甲蓋大小的矽晶片被封裝在了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鋁製紀念牌的左上角,晶片中儲存了10 932 295位「探險者」的名字和155個NASA火星2020漫遊車命名大賽中入圍決賽的小短文,這些來自地球的問候,將隨毅力號一同,在明年登陸火星。
毅力號計劃於今年7月中旬發射升空,發射地點為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搭載的將是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Atlas V 541)。3月16日,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儲存了一千多萬探險者名字和一百多個命名賽決賽短文的3塊矽晶片,被封裝在毅力號的鋁製紀念牌上。
圖片來源: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
在這塊特別的鋁製紀念牌上,除了3塊矽晶片之外,還有用線條刻畫的地球、太陽和火星(圖中由左至右的3個圓形),由中間的太陽發射出的斷斷續續的線條,則包含了一句簡單而頗有意味的話。相信不少火星愛好者已經破譯出了這個小彩蛋,沒錯,就是用摩爾斯電碼表示的「EXPLORE AS ONE」(共同探索)。
3月31日,NASA毅力號官方帳號發布了一條推特,揭示了噴氣推進實驗室在毅力號上埋的一個小彩蛋:研究人員用摩爾斯電碼的方式向大家傳遞了一條信息,那就是「EXPLORE AS ONE」。
圖片來源:Twitter @NASA’s Perseverance Mars Rover
紀念牌的圖片剛放出來的時候,就有不少人注意到了這些特別的射線,按照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噴氣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脾性,不弄點「小心思」(無貶義)是不太可能的。
沒錯,這已經不是JPL第一次把隱藏信息用摩爾斯電碼「刻」在太空飛行器上了,這次在毅力號上,JPL終於獲得了NASA的首肯,可以大大方方地把JPL的logo印在毅力號身上,位置還相當顯眼(上圖中太陽地球火星的下方,和NASA並排)。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傳言說,在研發設計好奇號(Curiosity)的時候,JPL曾打算把自家的logo印在好奇號的車身上,但被NASA駁回了。機智的JPL並沒有死心,而是對好奇號的輪子進行了「打孔」處理,還給NASA說了一堆理由,比如帶孔有利於增加輪子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可以標記火星車的行進距離、以前也有漫遊車的輪子帶孔。NASA當時並沒有非常在意,直到好奇號的輪子製作完成之後,才發現這哪裡是普通的車輪打孔,JPL用這種高級的「摩爾斯碼孔」,讓自己的名號印遍了火星大地。
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好奇號鋸齒狀的齒輪軌跡之間,點線式的直線標記是一種摩爾斯電碼,代表「JPL」。 JPL表示,好奇號的這些「足跡」不只是向漫遊者的建造者致敬,還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記,讓操作人員可以通過這種視覺裡程表來更精確地駕駛好奇號。
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另一個傳言則說,JPL想在毅力號的輪子上「故技重施」,誰知NASA這次允許JPL把logo印在車身上了,所以JPL也就將一開始的輪孔設計給撤掉了。
2013年7月,JPL公布了一張火星2020(Mars 2020)漫遊車的基本結構設計圖,圖中的車輪部分沿用了好奇號的摩爾斯電碼孔設計。
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在最終的毅力號結構圖中,輪子的部分則取消了孔的設計。
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當然,傳言難以考證,不論是為了科學研究,還是致敬的執念,JPL都非常鍾情於用摩爾斯電碼來傳達訊息的。在更早的探測器上,用得更多的可能是二進位這種語言,比如先驅者10號(Pioneer 10)和先驅者11號(Pioneer 11),以及旅行者1號(Voyager 1)和旅行者2號(Voyager 2)。
先驅者10號和11號都攜帶了一片小小的鍍金鋁板,上面刻有一男一女的畫像和其他的符號,標明著探測器的來源,讓遙遠未來可能的偶遇者能找到它們。
圖片來源:NASA
在先驅者10號和11號探測器天線的主柱之下,有一塊鍍金鋁板,出自兩位天文學家和其中一位的太太之手,小小的一塊鋁板上包含了豐富的信息,雖然也有批評指出圖案包含的訊息難以解讀、太過以人類的觀點解釋宇宙,但在這裡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這些訊息究竟都是些啥吧。
先驅者10號和11號鍍金鋁板上的詳細信息圖。
圖片來源: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
在鍍金鋁板的左上角,刻有氫原子內電子自旋躍遷的圖像,兩種自旋狀態中間的短直線表示二進位裡的「1」,以此指明整個圖中的單位長度,也就是21釐米(21釐米線又稱氫線,指由中性氫原子因為自旋狀態改變即能級變化而產生的電磁波譜線,相當於在真空中波長約21釐米),以及單位時間,也就是頻率1420兆赫茲。
鍍金鋁板的右半部分,畫的是一男一女站在先驅者號探測器的前方,其中的女性右側繪有用二進位表示的「8」,乘以單位長度之後表示圖中女性身高為168釐米,而人類後方的探測器輪廓表示了人類與探測器的相對大小。
氫原子自旋圖示的下方,是一個放射性符號,其中14條射線上刻有二進位形式的數字,代表了銀河系中14顆脈衝星的脈衝信號頻率,外星文明可以依據當時的脈衝周期計算探測器的發射時間。
再向下則是太陽系的示意圖,當時的太陽系還擁有「九大行星」,每顆行星旁邊都標示了一組二進位數字,代表每顆行星距離太陽的相對位置,這裡還標出了探測器從地球出發經過木星離開太陽系的軌跡,也給土星畫上了光環。
在先驅者號之後,旅行者1號和2號的設計中也效仿了這塊鍍金鋁板,將更為複雜的信息刻錄在了旅行者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上,用圖形和線條記錄了地球上各種文化和生命的聲音和圖像。沒錯這張唱片可真實播放聲音和曲目,與中國相關的語言(或方言)包括漢語(普通話)、閩南語、粵語、朝鮮語和吳語,收錄的中國曲目為古琴曲《流水》。
旅行者金唱片的封面和面向外星文明的圖文指示。
圖片來源:NASA / JPL
旅行者金唱片封面上的圖案釋義
圖片來源:NASA / JPL
漢化:哇喳
回到毅力號的「EXPLORE AS ONE」,這簡簡單單的三個詞仿佛承載了一段沉重的歷史,以及對現在和未來的無限期待。進入2020年代,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已經開始籌備他們的火星之旅,包括中國、美國、歐洲和阿聯,都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新一代太空探索的熱潮已然到來,成為了人類的共同事業。
作為人類,我們也一直在搜尋宇宙中其他的智慧生命,契而不舍地將我們的語言傳達給它們,無論是二進位還是摩爾斯電碼,地球文明的聲音還是文化,我們在尋找也在等待,而下一個傳入天際的訊息,又會是什麼呢?
參考來源:
[1]https://mars.nasa.gov/news/8634/109-million-names-now-aboard-nasas-perseverance-mars-rover/
[2]https://mars.nasa.gov/resources/24877/send-your-name-placard-attached-to-perseverance/
[3]https://www.nasa.gov/feature/millions-tag-along-for-nasa-s-mars-2020-mission
[4]https://mars.nasa.gov/news/1329/rover-leaves-tracks-in-morse-code/
[5]https://twitter.com/NASAPersevere/status/1244763786789060610
[6]https://mars.nasa.gov/msl/spacecraft/rover/wheels/
[7]https://mars.nasa.gov/resources/5397/artists-concept-of-mars-2020-rover/
[8]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oneer_plaque
[9]https://solarsystem.nasa.gov/resources/706/pioneer-plaque/
[10]https://voyager.jpl.nasa.gov/golden-record/golden-record-cover/
[11]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yager_Golden_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