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豆瓣高分好書,不雞湯不煽情,給你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2020-12-04 什麼值得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帳號:湛廬文化 原標題:豆瓣平均8.9分,假期必刷的10本口碑經典, 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有人問一位登山運動員為何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得到的回答是:「因為它在那裡。」別的山峰不存在嗎?在他眼裡,它們的確不存在,他只看見那座最高的山。愛書者也應該有這樣的信念:非最好的書不讀。為此,湛廬君為你精心挑選了10本豆瓣高分好書,希望它們能讓你享受到高質量的閱讀時光,增加認知的深度和思維的廣度。

1

作者從古人類遺骨中提取DNA,從基因層面還原了人類祖先的面貌。原來,我們的先祖在地球上已經上演了幾百萬年的「權力的遊戲」:在任何一片大陸上,人群都經歷了多次毀滅與更迭;所有當代人的祖先都擁有一段複雜難辨的混血史,沒有人是「純種」;千百萬年來的種族、性別、階層不平等在我們每個人的DNA裡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豆瓣點評:

@p***fe:大概是國內出版過最出色的人類學著作(真不是水軍)!專業地展示了古 DNA 遺傳學研究取得的眾多前沿成果以及蘊藏的巨大潛力,使人對東亞古 DNA 研究也充滿期待。由此引出的對「種族」與「血統」概念的反思討論勇敢又務實。

@遊***歲:非常棒的一本書,了解了很多以前所困惑的事情。書寫得非常有趣且易懂,且作者興趣廣泛,涉及到相當多的人類歷史問題。如果能有來源更多更廣泛的DNA鑑定的話,那麼人類發展的歷史可能會改寫,而且歷史上一些已成定論的結論,可能也會有所改變。

2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原書第7版)》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與生活》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全書分為14個專題,涵蓋了當代心理學的各個領域,每個專題都由一個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引起,然後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一系列的關鍵問題和核心概念,引領讀者進行深入剖析。第7版還在每章末尾新增了批判性思維版塊,指導我們對14個遭到廣泛誤解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大家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豆瓣點評:

@零***俊: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殿堂級的教材。然而我是買來做心理學入門的消遣讀物的。作者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大量事例把深奧的心理學原理解釋得通俗易懂,越讀越有興趣,必須強烈推薦。

@bet***an:只當教材是委屈這本書了,每個人都需要讀一讀,雖然是入門級心理學科普,但是讀完對自己的身心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每章內容的量都不會太多,讀起來很舒服,翻譯也不錯。

3

《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自1934年出版以來,八十年暢銷不衰。市場反覆證明,《證券分析》是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證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最滿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最為鍾愛的版本。《證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級版,這本書在保持原書原貌的同時,增加了10位華爾街金融大家的導讀,既表明了這本書在華爾街投資大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為這部經典著作增添了時代氣息。

豆瓣評論:

@RIC**BBF:很棒!花了半年時間才看完,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加上爸爸的引導學得很快也很有成就感,骨子裡死愛錢的性格對我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To**y:時至今日,當投資者彷徨在變幻莫測、反覆無常、甚至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時,《證券分析》仍然是異常寶貴的投資路線圖。

@沒故事**男同學:這套書很難讀,但書中不乏班傑明的忠告,雖然只粗略讀過一遍,很多不明甚解。但這是一本需要多次反覆品讀的書。

4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應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

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缺少清晰的觀念,而只是把命運交由醫學、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控。影響世界的醫生阿圖·葛文德結合其多年的外科醫生經驗與流暢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對在21世紀變老意味著什麼進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書富有洞見、感人至深,並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路線圖,告訴我們為了使生命最後的歲月有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豆瓣評論:

@劈頭**睜木:看得幾度想哭,非常可怕的書,關於衰老、死亡、養老和臨終關懷。而更可怕的地方在於作者是用真實故事的方式一一道來,不是抽象的,而是代入感極其強烈。有一句話把我打得很重:「一個60歲健康人的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線也只是一個20歲年輕人的1/3。」這本書恐怕還會看上幾遍。

@慕**涵:「對於醫學工作者的任務究竟是什麼…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保證健康和生存,但是其實應該有更遠大的目標——我們的工作是助人幸福。幸福關乎一個人希望活著的理由。那些理由不僅僅是在生命的盡頭或者是身體衰弱時才變得緊要,而是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緊要。無論什麼時候…最重要的問題都是同樣的:你怎麼理解當前情況及其潛在後果?你有哪些恐懼,哪些希望?你願意做哪些交易,不願意做哪些妥協?最有助於實現這一想法的行動方案是什麼?」一晚上看完此書,全五星好評。遠不止是一個醫學課題的探討,引發非常多的思考。要寫個讀後感。

5

這本書從孟德爾神父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文學講述手法,在全書中埋下層層伏筆,抖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學之樹下搖著扇子對基因編輯的歷史脈絡娓娓道來。其內容之深入淺出、講述手法之駕輕就熟,令人手不釋卷。

豆瓣評論:

@曉林***悅:力推!非常好看,層層推進,文風明快、清簡。科普作品當如是。

@冷*國 :把主題如此深奧晦澀的科普書寫得如同小說一樣精彩,實在不易。起承轉合,草蛇灰線,懸念迭出,王立銘老師真是講得一手好故事,尤其是第四章《編程時代》,嚯波瀾壯闊。當人類執起基因編輯這把上帝的手術刀,未來將如何?攻克頑疾?從根本上改善人類本身?抑或是基因多樣性和嬰兒選擇權面臨威脅?貧富鴻溝將固化於遺傳物質代代相傳?光是想想,就既激動又焦慮。人類無法停下認識自身和改造自身的腳步,唯一能做的,只有更開放的心態和更嚴格的監管。

@子*東:明白曉暢,應該是目前為止讀過的最好的一本中文科普。在賀的基因編輯嬰兒事故後讀到這本2017年的作品,感覺真是太有預見性了!

6

約瑟夫·坎貝爾是20世紀偉大的神話學大師,因其對神話的獨特解讀在西方享有盛名。他提出的「英雄之旅」的模型最為人熟知,這一理論推動了西方流行文化的發展,使坎貝爾成為眾多藝術家、學者、政治家的靈魂導師。

《英雄之旅》由坎貝爾與世界各領域的精英人士的對話交織而成,頗具巧思。這些人士包括詩人羅伯特·布萊、人類學家安傑利斯·阿里恩、電影製作人戴維·肯納德、大門樂隊鼓手約翰·登斯莫爾、精神病學先驅斯坦尼斯拉夫·格羅夫、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歇·吉耶曼等。

豆瓣評論:

@li**eng47:神話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坎貝爾認為,存在著一個超越神話的神話、超越故事的故事,並據此提出了著名的英雄之旅循環模型。英雄之旅所表達的是人們對自我蛻變的共同追求,可以幫助我們辨識人生中反覆出現的模式。如果你能讀懂神話,能把神話中的精髓轉變成人生的精神食糧,它將為你提供一份人生時間表,幫你認識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

@璃**@2011:坎貝爾的生活狀態真是讓人心嚮往之,最神奇的是,成就英雄之旅竟然是這樣看似不經意的選擇。

7

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裡克· 坎德爾所說,迪昂開創的一系列意識實驗,徹底改變了腦科學領域。

在《腦與意識》中,作者集結了意識與思維近20年來的前沿研究成果,用豐富、富有創新性的實驗,將深奧難懂的腦科學知識,以大眾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來,發現了人類主觀意識的客觀標誌,原來意識是「可見的」,掀起了腦科學的新篇章。

豆瓣評論:

@ w***o:回答了二十多年前,科赫和克裡克在《意識探秘》裡提出的、關於NCC的許多疑問,看書看出追劇追到第二季的感覺,也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了。以及看了半本多才發現,迪昂就是《腦與閱讀》的作者,難怪文風如此眼熟,屬於完全不苟言笑的嚴謹細緻,加上書裡的科研內容都很新,讀起來非常紮實,知識刷新的高速率相當過癮。

@z*k:一流科學家寫的科普作品,專業性足以秒殺大部分同類讀物。雖然因此降低了可讀性,但勝在內容的前沿性。讀後最大感想:原來我的大腦這麼聰明,可比我本人聰明多了。

8

本書是小世界網絡之父、微軟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肯·瓦茨的顛覆式新作,他根據最新的網絡科學研究,以及商業、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內容翔實的決策案例,揭曉常識帶來的4大誤區和反常識帶來的3大紅利,並教授我們學會用反常識思維認識並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跳出常識陷阱,優化你的工作與生活。

豆瓣評論:

@ youy**0:書中有些觀念還是值得思考的,生活很多想當然,思想也許並不是那麼回事的。

@博*子:《反常識》教我們要更理性、更科學的看待周邊的事物,不要僅僅只憑直覺去判斷,尤其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科學數據作為判斷基礎,用概率的預測去推論可行性,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9

你是園丁還是木匠?你在把孩子養成你想像中的樣子嗎?還是幫助他成為他本應該成為的自己?

作者在本書中,帶你看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學習規律,用大量經典而富有創造性的實驗,向你描述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和動作行為中都是如何學習和成長的。並以科學有效的建議,幫助你成為高手父母,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他的成長生態。

豆瓣評論:

@蠍*號:是的,這本書改變不了教育模式,教育的現狀有慣性,也有社會環境的影響。但作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是必須要有格局和高度的,它可能會影響你在日常教育中言行舉止,判斷決策,決定孩子的潛力空間。

@文*雋:這確實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育兒書了,讓我篤定了自己的養育方式,讓我和女兒的相處更加舒服,也讓我更明確我要怎麼培養她。

10

對於領導者來說,本書提出,領導者只有學會挖掘員工的優勢與閃亮之處,並且要敢於賦能員工,才能打造更優質、更高效的團隊,提升團隊的工作績效,成為高效的領導者;而對於個人,本書不僅提供了高效的工作方法,還針對個人心理問題,提出了應對建議,即只有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積極性,並從中獲得更多幸福感。

豆瓣評論:

@三**既:可操作性強、專注於效果、不在理論上過多糾纏。

@*子:真正的高效是發揮自己的優勢。

相關焦點

  • 寫作靈感:聯想和創新,廣度和深度,思維導圖為你解決
    都說寫小說要有廣度和深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呢?廣度與深度就像一個十字坐標,橫坐標是廣度,縱坐標是深度;要想成為最優點,兩坐標都得同時延長。寫作構思水平,取決於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想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還得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激發靈感以前上文體課,我上臺講故事。這可難不到我,我把之前背熟的故事,背一遍講出來,不僅沒感情,自己腦袋還一片空白。
  • 豆瓣高分推薦,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你讀過嗎?
    在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數以億計紙質書籍和電子書資源,如果我們不對閱讀書籍進行篩選和整理,最後這些書籍只會成為堆滿我們儲物空間和佔滿Kindle內存的雜物。我們不僅要多讀書,還要學會讀好書。結合豆瓣TOP100高分書籍和知乎萬贊回答推薦書籍,書香君為你精選了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每一本都值得你認真咀嚼,它們最終將會內化為你人格的一部分,並對你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 豆瓣高分:大學生寒假必看的5部勵志電影
    今天為大家推薦5部豆瓣高分的勵志電影,這個寒假,你一定要抽出時間看看這些電影。1、《狗十三》導演:曹保平 豆瓣評分:8.3《狗十三》這個電影名設計的很有深意,把十三換成數字13,再連起來看就成了「狗逼」。
  • 不煽情不雞湯,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美小酒文案
    說到酒品牌的文案,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江小白和紅星二鍋頭。有煽情、有雞湯、有熱血、見慣了大瓶身,大LOGO的品牌文案。如懷舊電影的一天草會萌芽,也會枯萎今日與春風相會深之冥想錄駛來一列不載人的火車獨自旅行中的海在花面前,顯的太匆忙寒燈得到了芒果值得敬佩的是,亦竹的這組海報文案已經堅持了30年,著實不容易
  • 投資的深度和廣度
    tlh681101如果你是一個拖拉機手,那麼應該看看天氣預報、實地考察地勢、研究收割路徑、研究橫向收割還是縱向收割?如果你是一個拾麥穗的,直接跟在收割機後面就行了;我就是一個拾麥穗的,所以從來不研究國際國內形勢,不看行業,不讀財務報表(也弄不明白),不看K線,不數浪。
  • 豆瓣2020年度讀書榜單 伊藤潤二《旋渦》列高分圖書
    如果你下決心準備讀幾本書,不妨參考下豆瓣的2020年度榜單,一共260本,包攬了國內外最受關注、評分最高的書籍。 今年的豆瓣年度讀書榜單有以下一些變化:「再版好書」拆分為「再版經典」和「重新發現」兩個榜。同為再版書,「再版經典」選入的是廣為人知的經典著作,「重新發現」則選入了一批過去尚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作品。
  • 如何快速提高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究其根本是自身的思維停滯,人云亦云。沒有一點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思維有深度=看問題的角度多樣=規避風險的可能性提高=我們獲益的可能性提高。試著想想過去那些讓我們後悔得事兒?「如果我當時想到xxxx我絕對不會這樣」「如果我當時能考慮xxx這個問題,我可能就不止今天這樣了」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的思維廣度和深度不夠造成的遺憾。那麼如何讓自己在思考的時候有更廣闊的思維廣度和深度?
  • 決定格局的三大要素:深度,廣度和遠度
    眾所周知,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是由思維格局所決定的,那什麼是格局呢?我想把它總結為三句話:1, 看事情的深度。2, 看事情的廣度。3, 看事情的遠度。1 看事情的深度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段輝煌的思想黃金時期,那就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面對當時社會的急劇變化,和出現的各種問題,社會上開始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其中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
  • 高考複習要有廣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適「度」
    高考複習要有廣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適「度」在高考總複習中,要注意處理好複習中深度與廣度的關係,使自己的知識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有較大的覆蓋面,以適應高考的要求。首先,要認認真真地看幾遍課本。考試中的題目,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課本。
  • 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我看了那道題,對他說,這是一道初二的題目,你兒子不會做很正常,你也不會做我沒想到。這個例子是說明我們的數學教育有深度嗎?恰恰相反。一個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著和數學多少有點關係的職業,數學水平退步到接近小學生,之前的所謂「深度」意義何在?而在專業領域,中國數學家與西方數學家的水平差距,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可以形容。誰更有深度?
  • 北京中考數學解析:加大數學思維考查深度廣度 關注實踐能力
    對此,相關專家介紹,今年中考數學試卷在全面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擴大選材範圍,加大了對於數學思維深度和廣度的考查,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試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識的運用與實踐。教育考試院專家介紹,數學試卷選取合適的素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融入到試題中,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
  • 《一本好書》:「綜藝節目」如何帶領觀眾「讀」原著
    由實力文化、騰訊視頻和江蘇衛視聯合出品的《一本好書》10月開播,騰訊視頻每周一20:00上線,江蘇衛視每周三22:00播出。《一本好書》首期節目演繹的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化身毛姆,帶領觀眾穿越到20世紀初的歐洲,重溫了黃維德扮演的畫家斯特裡克蘭的一生。
  • 如何拓展思維廣度和深度,這道面試真題解析中有你要的答案
    這種陷阱式的出題方式相當常見,比如下面這道:你單位組織召開農民工豐收節活動,但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存在農民參與度不高的情況。先請你策劃兩個創意活動,並就其中一個說明如何組織。要提高這兩種能力,要麼拓展思維寬度,要麼提升思維深度。
  • 淺談技術的廣度與技術的深度
    codereview等等的機制,相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沒有這麼自由,不過這是為了要讓工程師有個良好的coding習慣,在多人合作中如果開發方式沒有一個規範及約束的話其實是會對這個產品埋下未爆彈,但也是因為平臺的規模跟一般網站就是不一樣(就好比一層樓跟10層樓的房子蓋法也不一樣),所以這種產品公司的專案會讓你在coding的時候慢慢提升你寫code的能力,也同時會讓你了解對於技術的知識還明顯不足
  • 童心制物(Makeblock):廣度比深度更重要,不做信奧和等級考試
    據外媒《福布斯》報導,「Makeblock是微型跨國公司的一個例子,這家公司從誕生到領先於世界其它同類型企業,甚至還不到10年,其中有70%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國以外的地方。」 截至目前,Makeblock系列產品已進入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駐25000多所合作院校,擁有超過1600個渠道合作夥伴,用戶人數超過800萬並持續增長。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那麼尋根本源,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 深度&廣度——我的投資體系
    一般來說,不太可能深度和廣度同時兼備。大部分投資者選擇的是深度,而我恰恰相反,選擇的廣度大於深度。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先舉個實際的例子,2008年是我入市的第二年,當年滬深300大跌65.95%,我當年也虧損了,但只有虧損了20%,要知道當年最有名的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也虧損了34.86%。
  • 心靈毒雞湯,你喝還是不喝?
    最近網絡上流傳比較盛行心靈毒雞湯,早中晚在朋友圈都在轉發點讚,這些看似勵志又激勵人心的話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心靈毒雞湯呢?1、今天你讓我愛理不理,明天我就讓你高攀不起2、你有足夠努力讓未來看見你嗎?別人都在拼命,你怎麼好意思浪費時間?
  • 體現深度和廣度
    體現深度和廣度 2010-03-18 00:00:00 來源: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3月18日訊  每一年的intertextile面料展,除了吸引國內外面料企業藉此機會展示新產品與新理念
  • 共賞百本好書|百本好書,等你免費來讀
    在讀書日濃鬱的閱讀氛圍中,「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二期的10本好書新鮮出爐。本期推薦的這10本送讀好書,有再現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簡練而深刻的中國通史傑作《中華史綱》,有讓人感受到愛與美的《青銅葵花》等等。讀書就像修行,讓你能時時仰望星空,汲取前行的力量。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快抓住明媚春光,盡情悅享書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