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鍾-經度的故事》——製作時鐘的天才,約翰·哈裡森

2021-02-27 青島青雅鐘行
「幾百年來,船隻航行到遠近各地,卻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水手們知道如何測量緯度,即他們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的位置,但他們無法測量經度,即他們在母港以東或以西的位置。因此,全世界許多人在海難中失去了生命。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設計一種能在海上保持絕對準確時間的時鐘,而不受洶湧的海水或天氣條件的影響。有了這樣一個計時器,水手們就能知道回到母港的時間並計算經度。但沒有人知道如何設計這樣一個時鐘。約翰·哈裡森(1693-1776),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的英國人,四十多年來不知疲倦地工作,去創造一個完美的時鐘。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非常重要,171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2萬英鎊(相當於今天的三千萬元人民幣)的立法。哈裡森在1773年因他的工作而獲得認可。來自英國林肯郡(LINCOLNSHIRE)的男人。
於1693年3月出生於約克郡(Yorkshire)。

關注「青島青雅鐘行」公眾號

青雅鐘行

歡迎蒞臨品鑑

感受傳世鐘錶的魅力

更有眾多世界頂級鐘錶品牌

等你來!

青雅鐘行

青島旗艦店:青島市市南區東海西路52號丁

(海信廣場加油站東側)

電話:0532-85735685

青島海信店:青島市市南區海信廣場F4

(青雅鐘行專櫃)

電話:0532-67781891

青島居然之家店:青島市市北區黑龍江路居然之家A館二樓(肯寧家)

電話:17753228511

相關焦點

  • 沒有衛星定位的年代,測經度依靠航海鍾,它與普通鐘錶有何不同?
    不同點的時差,可以換算為經度差。反過來,經度差也可以換算成時間差。具有相同經度的點,從南極到北極,可以連成一條條經線。對數百年以前的人來說,如何測量經度值一直是個難題。直到16世紀中期,歐洲探險記雷納魯斯·弗裡西斯·傑馬在他的著作《天文學和製圖學原理》提出了經線可以用時鐘來確定的方法。
  • 機械時鐘,就是這麼有歷史
    約在1582年,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惠更斯將重力擺引入到機械鐘中去,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精確的擺鐘,這是機械時鐘史上一大事件。    相較於以前的需要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壁的鐘表,擺鐘顯然要省事得多,利用地球的重力來推動。再到後來,單擺被應用於時鐘,時鐘也精度也因之越來越高。
  • 經度是怎麼算出來的?這位年輕牧師為世界海事留下寶貴遺產
    準確測定經度成為了一個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數學家、航海家、天文學家和儀器製造商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航位推算是一種通過累積記錄船速和航向並對比最新的已知船位來估算航位的技術,其中還涉及許多其他因素,如洋流和季風。但這種有用的方法已經過時。觀察太陽或恆星的位置可以在陸地或海洋上推算出當地時間,但經度的秘密卻依舊懸而未決。
  • 寶璣MARINE系列 大航海時代的遺寶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戴瓦・索貝爾著)01翻開奠定西方文明的航海史,可發現,在無數驚心動魄的新大陸殖民故事中,隱藏著一個不為人們所熟知但卻至關重要的「角色」——經度測量。」和「時鐘派」兩類。兩者的理念簡單來說前者是通過觀察星象的移動距離來知悉經度,後者則是通過兩地時間差來計算經度。其中,「時鐘派」因為船隻航行過程中無法準確獲取當地時間,而一度被「天鍾派」壓一頭。直到18世紀初期,約翰·哈裡森H1航海天文鐘的面世,才讓情況發生反轉。得益於能在船隻航行過程中準確測量時間(日誤差小於3秒)的航海天文鐘的發明,經度測量的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格林尼治天文臺位於倫敦市東南郊,全稱是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本初子午線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指示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也設在這裡。
  • 航海史上曾有一大難題,諸多科學家都解決不了,被一鐘錶匠解決了
    英國政府損失慘重,將此次事件定為國難,並痛定思痛,決定著手解決困擾人類航海的技術難題—經度測量,為此開出兩萬英磅的高額獎金,附帶的條件是:從英國出發,一路向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島,保持經度測算偏差在半度以內、時間約兩分鐘。消息放出後,因懸賞而專門設立的評審委員會裡,科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大腕雲集,但對難題都束手無策。
  • 經度其實是緯度的「小老弟」
    經度其實是緯度的「小老弟」
  • 從困擾歐洲幾百年的經度測量問題,看創新到底是件什麼事
    《經度》這本書的作者索貝爾,為了強調戲劇性,他有意識地把馬斯基林描述成魔鬼。其實能夠擺得上檯面的顯示這個馬斯基林對哈裡森的迫害的真的沒有幾件事情。我就說《經度》中寫的迫害哈裡森最過分的一件事吧,有一次經度委員會把哈裡森的航海鍾給沒收了!雖然小說中用的是沒收這個字眼,但真實情況不是沒收。當時經度委員會講,你哈裡森要我們把獎金給你,你總得把東西給我。
  • 經度之戰(二)
    結果,由於得不到弗拉姆斯蒂德數據的支持,牛頓被迫放棄了這項研究,否則他很可能早就計算出了月球的運動軌跡,「月距法」也很可能早就被應用到航海中了。  這一耽擱,給了「鐘錶法」一個奮起直追的機會。  經度之戰終於正式打響了。
  • 世界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鍶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和丹麥科學家日前聯合研製出一款迄今走時最為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時鐘的精度比當前的國際時區校準儀高出2倍以上,每3億年的誤差只有不到1秒。 研究人員聲稱,這種最新研製的原子鐘比當前國際時區校準系統和衛星系統所採用的計時器要精準2倍以上。這座鍶原子鐘現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以往的其他原子鐘一樣,鍶原子鐘也是採用極其穩定的原子自然擺動原理進行計時。
  • 小木匠傳奇,一個打敗了牛頓的鐘表匠傳奇故事
    牛頓說不可能造出可靠的鐘表可以用於航海,但是有一個叫哈裡森的民間人士,就是我們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成為這個說法的挑戰者。但這個人比較喜歡機械,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為他周圍的教堂做過幾個鍾。可他並不懂鐘擺的原理,不懂的人就容易想出一些歪點子,他造出了一種不用齒輪的鐘,這個鐘走得還挺準。他還有一些其他的發明,比如說一個「烤架」式鐘擺,還發明了一種擒縱器系統等,具體技術咱們就不說了,反正他覺得他造的這個鐘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