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顯示產品設計日趨薄型化,對玻璃基板的厚度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從0.7mm到0.2mm的減薄意味著生產工藝中上千個數據參數的調整和摸索,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對於起步較晚的我國企業而言,追趕國際先進技術的困難較大。在追趕的過程中,技術壁壘又是國內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兩年前,玻璃基板龍頭企業美國康寧公司以我國東旭集團侵害其商業秘密為由提起訴訟,導致處於良好發展勢頭的東旭集團不得不放緩建設步伐,集中精力解決官司纏身的麻煩,直接影響了東旭玻璃基板產線建設和市場開拓進程。
國產玻璃基板在面板生產線的導入也存在多重阻礙。配套材料在面板生產線的導入往往需要漫長的認證周期,與國外產品相比,本土玻璃基板在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授權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和缺失,從而使得剛剛發展起來的本土面板企業在引入國產玻璃基板時顧慮重重。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我國玻璃基板發展的僵局有望破解。東旭集團經過友好協商並與康寧公司達成相關協議,康寧向東旭提供相關技術授權,東旭將為此支付部分相關費用以進行第6代及以下液晶玻璃基板製造。不難看出,協議的籤署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它標誌著我國玻璃基板從被「圍追堵截」走向「各司其位」,必將給未來幾年國內液晶玻璃基板行業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一方面技術授權為我國玻璃基板企業拓展市場打開通道。根據協議,我國玻璃基板企業將在技術授權的基礎上進行6代以下玻璃基板生產,解除後顧之憂的本土企業可以順利拓展國內市場,加速下遊客戶認證周期。憑藉在政策、市場以及成本方面的優勢快速佔領6代以下玻璃基板市場。二者合作氛圍為我國玻璃基板企業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康寧與東旭的合作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巨大的下遊市場;二是本土企業玻璃基板在質量和下遊客戶方面已初具規模。
另一方面,競合模式的形成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配套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玻璃基板的發展路徑在我國液晶面板產業鏈建設中具有典型意義。在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市場規模小,國際大公司對配套材料和關鍵零組件往往採取限制和封鎖的方法來獲取高額利潤,更有甚者採用以次充好、大量傾銷的方法擠壓國內企業。隨著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並且成為全球主要增長力量後,國際大公司開始為保障利益而表現出合作意願。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與競爭中的國際企業開展合作,同時培育和發展本土配套能力成為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新課題。因此,此次在玻璃基板市場形成的競合模式為提升本土配套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範本。
目前,全球四大龍頭企業把持全球玻璃基板市場的現狀未曾改變,我國企業的發展建立在技術授權基礎上,依然受制於人。如何抓住下遊市場快速增長和發展環境的暫時緩和帶來的機遇快速發展本土玻璃基板產業,仍然極具緊迫性和挑戰性。
今年ITO導電玻璃市場規模繼續增長
當今世界正處於資訊時代, 平板顯示器是我們接受信息的一個重要視覺窗口。而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等電子商品在生產製造中都離不開ITO 導電玻璃。ITO導電玻璃可用於多種顯示終端, 主要有液晶顯示器( LCD) 、有機電致發光( OLED) 顯示器、觸控螢幕等。隨著近年來液晶產業不斷地發展,在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得到日益廣泛應用。而ITO導電玻璃市場規模也相應地增長,今年將繼續擴大。
目前,大陸有ITO導電玻璃生產線60條左右,主要的廠商包括深圳南玻、深圳萊寶、深圳南亞、深圳三鑫、深圳豪威、安徽蚌埠華益、安徽蕪湖長信科技、金壇康達克、常州康龍、邯鄲華天、煙臺多納勒、成都光明等廠商。中國大陸所生產的ITO導電玻璃目前已能基本上滿足國內需求,出口比例也達到一定水平,並且是低、中端ITO導電玻璃的主要生產基地。
一、ITO導電玻璃
ITO( Indium Tin Oxide , 氧化銦錫)導電玻璃是在鈉鈣基或矽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礎上,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鍍上一層氧化銦錫(俗稱ITO)膜加工製作成的。在平板顯示產業中主要應用在觸控螢幕和液晶面板領域。觸控螢幕領域應用的是TP-ITO導電玻璃,而液晶面板領域應用的是LCD-ITO導電玻璃,兩者的主要區別在LCD-ITO導電玻璃還會在鍍ITO層之前,鍍上一層二氧化矽阻擋層,以阻止基片玻璃上的鈉離子向盒內液晶裡擴散。高端LCD-ITO玻璃在濺鍍ITO層之前基片玻璃還要進行拋光處理,以得到更均勻的顯示控制。LCD-ITO導電玻璃基板一般屬超浮法玻璃,所有的鍍膜面為玻璃的浮法錫面。
ITO導電玻璃是一種既透明又導電的玻璃, 它採用磁控濺射沉積成膜技術, 以ITO 材料作為濺射靶材, 在玻璃基板上生成一層很薄的ITO 膜。這層ITO 膜同時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透光性, 適於製作透明顯示電極, 是平板顯示器生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玻璃基板的厚度通常只有0.3~1.1mm, 它具有重量輕、透明度高、平整度高、有一定的機械硬度、容易切割加工等特點, 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器上。ITO 導電玻璃隨著20世紀70 年代初LCD 顯示器的興起至今已經歷了40 多年的歷程, 並從過去只能生產高電阻、小尺寸、普通表面、黑白顯示的產品, 發展到了現在能夠生產低電阻、大尺寸、拋光表面、彩色顯示的產品。
早期的ITO 導電玻璃是採用銦錫合金作為濺射靶材, 通過氧化反應而成膜的。此種靶材對濺射工藝控制有極其嚴格的要求, 尤其是氧氣流量的稍許波動, 就可能形成氧化反應不充分, 而使膜層透過率和蝕刻性能變差; 或因氧氣流量較大, 而造成靶面" 中毒", 使濺射效率下降, 從而使膜層變薄、電阻升高。鑑於此, 材料商開發出了氧化靶, 即將高純度的氧化銦和氧化錫超細粉末, 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好, 再採用粉末冶金工藝燒結成固體靶材。隨著製作工藝的不斷改進, ITO 靶材密度逐步提高, 現在已達到99.5%以上, 基本滿足了ITO 導電玻璃的需要。ITO 導電玻璃的性能指標主要有基板玻璃的外形尺寸、表面電阻( 或方塊電阻) 、透光率、膜層厚度、蝕刻性能和可靠性等。
ITO導電玻璃按電阻分,分為高電阻玻璃(電阻在150~500歐姆)、普通玻璃(電阻在60~150歐姆)、低電阻玻璃(電阻小於60歐姆)。高電阻玻璃一般用於靜電防護、觸控屏幕製作用;普通玻璃一般用於TN類液晶顯示器和電子抗幹擾;低電阻玻璃一般用於STN、TFT液晶顯示器和透明線路板。ITO導電玻璃按厚度分,有2.0mm、1.1mm、0.7mm、0.55mm、0.4mm、0.3mm等規格,厚度在0.5mm以下的主要用於STN、TFT液晶顯示器產品。ITO導電玻璃按平整度分,分為拋光玻璃和普通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