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iPhone 6s 時期,蘋果就引入 Taptic Engine( 線性馬達 )來輔助 3D Touch 去模擬真實多層級按壓震感。
以震動方式作為交互的一環,雖然不是首創!但通過優質的馬達和出色的算法,帶來出色統一的體驗,也算行業首例。
當然!後期安卓陣營中以魅族為首的 mEngine,通過大體積的線性馬達,加以系統層級的震動反饋優化,更加堅定了優良的 「 震動 」 反饋體驗,著實能觸動用戶。
是一個 「 感知很強」 的功能體驗!
那麼在系統層級的 「 點按 」 操作都玩膩了的時候!索尼的 XZ2 就推出了 「 動態振動系統」 !
該系統利用低頻執行器在特定的應用程式和遊戲中提供自定義的同步觸覺反饋。
在看視頻和聽音樂時,在起伏明顯的低頻和高潮段,就會通過震動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還能調節震動回饋的力度。。。力度?!等等,我有個大膽的。。。
算了,不說了,隨便錄了個視頻,將就看看。
雖然想法是不錯,但在體驗上是十分糟糕的!這個有機會的小夥伴上手體驗下就知道了。索尼要是肯整合下 Dualshock 4 上的震動體驗,那就真的成了!
你有想法,但是你做不好!那麼肯定有人會藉此想法去完善。
而前不久,bilibili( B站 )就上線了 「 動感視頻」 。目前只有特定的機型和特定的版本,才能使用該功能!
根據適配情況,目前只有 iPhone 8 / iOS 13以上的用戶可以嘗到該功能特性!小狐也試了下 SE 2 ,是完全沒問題的!
至於 iPhone 6s 、7 為什麼不能用上該功能,小狐認為這算法目前應該比較吃機能。
而實現這個方案的原理,B 站也是正兒八經的介紹了一番:
通過 AI 技術識別出視頻中相應的節奏點,並根據具體的音頻功率確定相應的振動幅度,最終在支持的硬體上達到不同強度的振感效果。
但目前適配支持的視頻資源也很有限,不多,但也不少!
官方在類別的甄選上,也分為:鬼畜金曲 、節奏風暴 、鎮站之寶 、古風神曲、電子歌姬!
比如最近大熱的:給我一杯奶茶!
前段時間火爆大街小巷的:老舅魔性洗腦神曲!
都有適配!在體驗上,除了看久了手機有點熱以外,還是比索尼那個感覺要棒的。
回饋短促有力,要是在短回彈上,延遲在低那麼一點,乾脆一點,感覺就完美了!當然安卓的小夥伴也不用灰心,這目前只是一個體驗測試功能,將來完善了就會安排上。
而這種想法和算法技術,也並不是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早在壓感屏火熱時期,就有一家專做此方案的公司脫穎而出 —— immersion!
他們致力於觸覺的感應體驗,有多種方案供消費企業選擇。
而一些技術層面的東西,官網也是有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索下。
其實不難發現,在現階段甚至往後的趨勢中,手機震動馬達及算法的日益強大,也必定影響著我們交互體驗的全新升級。
各家遊戲廠商的適配,追求感官刺激突破的我們,也不會就此滿足!
而最後,小狐還是很期待往後的 「 音震」 交互能到達怎麼樣的高度。
隨著 B 站 「 動感視頻 」 的好開頭,還是會有吸引很大一部分同平臺甚至跨平臺的 App 去完善去挖掘。
就像 「 火影 」 裡帶土和卡卡西的寫輪眼一樣!當硬體端和軟體算法端相互完善,最終才能發揮該功能最大的威力。而到時候的體驗必定是不同凡響的。
圖片及資料來源: immersion,黑鯊,聯想拯救者,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