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是真空下,沒遮擋物,飛行器一直緩慢加速飛下去,會不會有一天超過光速?比如跌入黑洞的物質,加速度一直增加,永遠也跌落不到終點的話,會不會跌落速度有一天超過光速?
黑洞也不能給飛行器強行突破真空光速的能量,但黑洞對空間的拖拽可以讓它附近的物體用和曲速引擎類似的方式超越光速。任何活人和現有的飛行器都無法承受這個加速度,否則就上百萬年慢慢加速吧。要想科幻小說中這麼快地完成加速,同時保證構成活人自身的分子不被壓壞,唯一的辦法就是——裝上死人。把人的遺傳信息中子態排列在一塊小晶片上,並且編上啟動程序。到了目的地以後,再激活,慢慢一層層把人的壓縮的遺傳信息給解壓,然後再復原成DNA、PW,再組裝,形成生命。這不亞於一次新的創世。
所以星際間的旅行,就目前的物理學理論和科技仍處於做夢階段。
時空本身超光速移動,飛船並沒有違反光速限制原理。
科技可以進步,但物理法則無法改變。大家在屬於自己的孤島上自生自滅。
我一直以為,費米猜想的最好解釋應該就是,所有的智能生物都被困在了各種的孤島上,永遠也不能互通信息,更不要說相互串門。
光速的速度是由麥克斯韋推導出來的,被真空中介電常數和磁導率決定的
我們在歐式空間關於運動和時空的幾何直覺在相對論時空觀,黎曼幾何中被顛覆,我們對時間的本質仍然一無所知,那麼同理,空間也是。試想,在了解光速不變原理之前我們很自然地在x-t圖象中用運動曲線的斜率表達速度(如果不考慮光速的問題,這樣沒什麼不妥),然而相對論橫空出世告訴你,隨著斜率的增大,t軸居然會變得稀疏(鍾慢效應),為什麼坐標系中的內容居然會影響到坐標系自身的定義的,於是我們必須推翻之前所有的直覺,重新審視時間空間,質量速度,這一切存在何種關係。
我也提出個觀點:
第一,人類有沒有必要用光速旅行,我認為沒有,除非能解決極大速度下碰到小物體造成的毀滅性情況發生。
第二,如果此種方式不切實際,那麼能否有其他高速旅行的思路,比如蟲洞,比如將人分解為信息流通過某種載體傳輸出去(就如光纖傳輸信息一樣),在終點再將信息流組合恢復成人體這種模式來進行星際旅行。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實體的方式進行旅行會存在的各種困難,當然,如果真這樣就不是星際旅行而是星際傳輸了。把物質信息量子化送到另一個地方接收重組裝這種技術比星際飛行還要科幻。現在人類連真正的量子通信都沒有做到,墨子號只是在加密上進行量子化,傳輸也不是量子化,以為接收端一旦檢測接收到的量子狀態就會不準確。而且物質信息怎麼進行標記,怎麼準確的進行組裝,那更是連理論都沒有。
哈勃常數,用宇宙膨脹速度推出光速
如果光速沒有限制,電磁作用的演化過程就不存在,在一個瞬間整個宇宙的電磁作用的演化就結束了,大爆炸奇點根本就炸不開(電磁作用範疇下,其他作用的還是會發生,只要這種作用的傳播有速度限制),或者說這種相互作用不存在。量綱的單位可以人為定義,因此有量綱的常數,你說它變了,我說另一個變了,沒有誰對誰錯,因此沒有意義。我們沒法把今天定義的單位(依賴於今天的物理現象)去衡量明天的光速。這也是為什麼無法進行比較的原因。談論有意義的情景,無非是將不同的物理數據組合成無量綱的量罷了。也相當於把有量綱的值去和同量綱的其他東西作比。
所有物體都受電磁力驅動啊,電磁力不能超光速,引力不能超光速,你因而不能超光速。你越接近光速,電磁拉力拉你的效率就越低,看起來就像是質量變大了,再有你說你用一個機械錶或是電子表來測時間,那電子在近光速運動裡,被電磁力拖了後腿已然慢了,你還用它來計時,不鍾慢尺縮就怪了。你必須找到一個非電磁力驅動的飛船和鐘錶再考慮超光速,然而這玩意也許不存在,不受引力或是電磁力的物體未被觀測到過。
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
工質引擎哪怕給無限的能量也沒辦法接近光速,所有的工質引擎都是靠能量將工質反方向噴出,然後靠反作用力作為飛船的推進力來獲得加速度。推進力可以說是來自於飛船損失的質量,除非噴出的氣體接近光速,否則無論如何也無法讓飛船接近光速。
簡單來說現有理論就是因為飛船有質量,速度越大需要的動力能量就越高,沒等到光速,需要的動力能量就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如果真要靠推動來達到光速甚至超光速就需要飛船質量為0才行,而且認為光已經沒了質量,所以光速就是上限速度無法突破。不過個人認為這點還需要多加證實,因為光在一些介質中的運動速度甚至遠不及音速快,是很慢的,速度是米/秒單位。
我之前的一個觀點是,模擬宇宙不止一層,可能更高一級的宇宙也是被更更高一級的宇宙模擬出來的,這個過程不斷鑲嵌,或許鑲嵌的盡頭存在著光速無限大,時空完全連續的最高級真實宇宙。但也可能只有無盡的光速更大但有限,模擬粒度更細的上層宇宙。就像整數雖然可以有無窮多個,但仍然比連續實數少。
赫茲裝置的部分還原
飛船加速用的是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Δv=v0*ln(M/m),決定速度上限的只有排氣速度和幹質比(結構質量加上燃料質量和結構質量的比例),如果用氫核聚變的話v0約5%-10%光速,達到光速20%,最差情況幹質比達到e^4=55就可以了,使用普通的多級火箭就可以做到這樣的幹質比。20%光速下相對論效應基本可以忽略,考慮的話把55換成70也差不多了,點出了核聚變完全可以做到。
是否可以這麼理解,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光速運動的粒子,如果有一個實物達到超過光速,就會在撞到無窮多的粒子,從而造成減速。而達到光速時,由於真空中的光速粒子是並不全部和飛船同方向,所以一樣使其減速。而光子這些粒子,在真空中呈現波的性質,可以無限疊加,所以忽略這種減速作用,所以能達到光速!
需要找到比核燃料能量更大的推進物質。第一個可能是光子。光子是一種物質,可以想方設法收集到更多光子並且壓縮起來。第二個是超固態物質,據說能夠把物質壓縮到白矮星一樣密度的技術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體積,火箭就能做到手指頭那麼小。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