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朋友在後臺問:盎司和毫升的對應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所以我決定今天不寫酒了,咱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單位換算。
結論黨請看文末的換算表。
我是學熱能出身的,所以先說說關於溫標的事,因為我們喜歡酒,所以要知道標準大氣壓下的78.3℃這個數字和單位是酒精的沸點,這為蒸餾酒的生產提供了理論的武器,雖然很少有人告訴你這樣的事實,釀酒廠的蒸餾器裡的溫度根本不會控制在78.3℃。
先放下這個不談,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需要溫標,很簡單,數字可以更直觀的表達物理狀態。更確切的講,它是為了測量和計算熱量流動應運而生的工具。
幸運的是,我們有熱力學的第零定律使我們可以定義溫度。否則它會像是情感或者感受一樣,無從測量。接著你需要某種物質並利用它在不同溫度下的表現出的性質比如壓強、體積、溫度、甚至電阻率來製作一個溫度計。但怎麼定義某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參考點了,比如,標況下,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冰點是0攝氏度。接著,你要給出這兩個狀態點之間的變化方法,這可以是線性的,也可以是某個函數,好,我知道到這開始枯燥了。確實,這並不容易。從19世紀到今天,熱力學裡有好多種溫標表示方法,中國人最熟悉的是攝氏度,利用水銀的體積變化可以線性的表達從零攝氏度水在標況下的冰點到100攝氏度的沸點的狀態,從攝氏度後來引入了開氏溫標的表達,所以如果學過熱力學,你會知道有個絕對零度的事。要知道最早有很多種表達啊,比如更有意思的華氏溫度,這個華氏指的是丹尼爾華倫海(Daniel Fahrenheit),是一位德國的儀器製造師,他發明的華氏溫標是在早前丹麥人羅默發明的溫標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羅默定義水的冰點是7.5羅默,溫暖體溫的血液溫度是22.5羅默。他用水和血液這兩種物質和兩個參考點給出了自己的溫標,這樣一來,在丹麥如果使用他定義的溫標,就不會出現零度以下的天氣預報了。很聰明,但是丹尼爾華倫海覺得這小數點太討厭了,所以將這些數字乘以四,又乘以16/15,這樣一來,水的冰點就是32℉了,之後他測出了沸點是212℉。由於是線性的,所以華氏度與攝氏度的轉換:°F=℃×9/5+32
溫度說完,回到正題,盎司和毫升的關係。
同溫度相比,液體體積的測量方法要簡單許多,在數字上也不存在負數的問題。但單位卻更加的細緻,大單位諸如升、加侖,小單位到毫升,盎司。
液體體積上所使用的盎司同物質質量所說的盎司並不相同。它大約等於30毫升。這是所有我接觸到的調酒師都知道的再簡單不過的結論。甚至我們約定俗成的規定,1盎司等於30毫升。而配方裡多出現的1.5盎司,3/4盎司,1/2盎司和1/4盎司也就相應的被當作45毫升、22.5毫升、15毫升和7.5毫升了。在配方裡常記作fl oz, fl. oz.或者oz. fl.
實際上,液體盎司這種表達運用在兩個不同的體系裡,英式制式和美國習慣制式。
英國人很早就有盎司這一用法,在1824年,英國的國會規定,10磅水的體積為1加侖,1加侖被等分為4夸脫,1夸脫等分為2品脫,1品脫等分為4及耳,而1及耳被等分為5盎司。這樣一來,1加侖的水有160盎司,這使得1盎司的水約為28.4克。後來當1加侖被定義為4.54609升的時候,使得1盎司等於了28.4130625毫升。
美國對液體盎司的定義是跟著美國的加侖定義走的,而1美式加侖的葡萄酒被定義為231立方英寸。但隨著上面提到的1824年英國制式的再規定,使得英寸也隨之發生變化,從而使得1美式液體盎司為29.5735295625毫升,這比英式的液體盎司多了4%。
下面附上維基百科的關於兩種制式下的液體盎司和其它單位的換算:
Gallon翻譯為加侖,Quart為夸脫,Pint為品脫,Gill為及耳,請對應著上文的文字看
歡迎關注酒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