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06年9月13日西昌發射中星22A通信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6年9月 13日0時02分,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2號A」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火箭升空25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已順利進入近地點207公裡,遠地點42000公裡的預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星-22號A」是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1年10月7日西昌發射法國w3C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1年10月7日16時2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製造的W3C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為歐洲衛星運營商提供發射服務。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06年10月29日西昌發射鑫諾二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6年10月29日0時2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廣播衛星「鑫諾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火箭飛行約25分鐘後,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7公裡、遠地點高度為35932公裡、軌道傾角為28度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今後一段時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遠望」測量船將對衛星實施測量和多次變軌控制,最終使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定點於東經92.2度赤道上空,建立正常工作姿態。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西昌發射兩顆北鬥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完成已進入倒計時,北鬥將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肩為全世界提供精度更高、運行更穩定、功能更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成為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西昌發射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日晚20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中星18號衛星是一顆高通量衛星,具有30個Ku頻段、9個Ka頻段、2個KaBSS頻段,定點於東經115.5°E(與中星6B衛星同一軌道),未來,中星18號衛星將與同屬中國衛通運營的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一起,實現Ka頻段全國覆蓋,有效推動中國國內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應用,為全國廣大地區提供寬帶網絡接入能力。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2日回收發射嫦娥火箭殘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0年10月2日,當地人準備搬運墜落的火箭一級殘骸。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後,搭載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一級殘骸落墜在貴州鎮遠縣境,目前回收工作正在進行中。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太原發射風雲一號試驗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9時53分,我國第二顆「風雲一號」試驗氣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將這顆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之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衛星進行了控制。當前,衛星工作正常,13時14分,烏魯木齊衛星地面站收到第一幅甚高解析度可見光雲圖,雲和地表圖像清晰,雲層層次豐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國家氣象局衛星氣象中心正在按計劃對衛星進行在軌測試。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發射探月三期試驗器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02時0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9公裡、遠地點高度41.3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我國探月工程首次實施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首戰告捷。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酒泉發射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8時4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4組兩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約11分鐘後,「實踐六號」04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後,B星與火箭分離。
-
中國航天2020年開門紅!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月7日電(李國利、趙金龍)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表明,中國航天在2020年的首次發射任務實現開門紅。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2日太原發射資源一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D衛星(又稱5米光學衛星)發射升空。 資源一號02D衛星(5米光學衛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重要型號,衛星入軌後,可有效獲取大幅寬多光譜及高光譜數據,並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將為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監理工作提供穩定的數據保障,同時兼顧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相關領域應用需求。
-
2020年中國航天開門紅!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2020年1月 7 日 23 時 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主要用於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數據傳輸等業務,並開展高通量技術試驗驗證。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4次航天飛行。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發射2013年9月2日酒泉成功發射遙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遙感衛星十七號成功發射2013年9月2日3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七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遙感衛星十七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80次發射。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裡,西昌發射場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在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徵程上,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新高度。 西昌發射場組建於1970年12月,經過50年不懈奮鬥,這裡已成為我國發射次數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躋身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場行列。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9年8月31酒泉發射快舟一號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時間迴轉至1970年冬,一支隊伍從茫茫戈壁出發,穿河西走廊、越秦嶺、跨大渡河,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但是,地球同步衛星軌道高,發射技術難度更是難以想像。1984年4月8日,晴空萬裡。19時20分,長徵三號火箭搭載著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一飛沖天,在地球之外36000公裡開闢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空間。而下一個奇蹟,西昌航天人沒有讓祖國等得太久。一部分人可能記憶猶新: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億萬民眾觀看中國女排奮力拼搏,勇挫群雄。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9日酒泉成功發射一箭五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9日14時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之一
1986年2月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矗立起一枚新的「長徵三號」運載火箭,載著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飛向太空。2007年5月14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這是我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掀開了中非人民傳統友誼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