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1年10月7日西昌發射法國w3C衛星

2020-10-09 天宇飛航秦蒙友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1年10月7日16時2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製造的W3C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為歐洲衛星運營商提供發射服務。

火箭升空約26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正常,衛星準確進入近地點206公裡、遠地點35973公裡、軌道傾角26.1度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這次發射任務是根據中法雙方2008年籤署的衛星發射服務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共同合作實施的。

W3C衛星是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為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研製的大功率廣播通信衛星,質量5.4噸,裝載Ku、Ka波段轉發器,設計壽命15年,可提供電視廣播、寬帶、視頻、數據傳輸、網際網路等服務。

用於此次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48次飛行。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9年10月17日西昌發射通信試驗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10月17日23時21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四號主要用於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信技術驗證。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06年9月13日西昌發射中星22A通信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6年9月 13日0時02分,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2號A」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火箭升空25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已順利進入近地點207公裡,遠地點42000公裡的預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星-22號A」是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06年10月29日西昌發射鑫諾二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6年10月29日0時2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廣播衛星「鑫諾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火箭飛行約25分鐘後,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7公裡、遠地點高度為35932公裡、軌道傾角為28度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今後一段時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遠望」測量船將對衛星實施測量和多次變軌控制,最終使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定點於東經92.2度赤道上空,建立正常工作姿態。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西昌發射兩顆北鬥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完成已進入倒計時,北鬥將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肩為全世界提供精度更高、運行更穩定、功能更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成為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2日回收發射嫦娥火箭殘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0年10月2日,當地人準備搬運墜落的火箭一級殘骸。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後,搭載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一級殘骸落墜在貴州鎮遠縣境,目前回收工作正在進行中。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西昌發射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日晚20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中星18號衛星是一顆高通量衛星,具有30個Ku頻段、9個Ka頻段、2個KaBSS頻段,定點於東經115.5°E(與中星6B衛星同一軌道),未來,中星18號衛星將與同屬中國衛通運營的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一起,實現Ka頻段全國覆蓋,有效推動中國國內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應用,為全國廣大地區提供寬帶網絡接入能力。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1年9月29日酒泉發射天宮一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內部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8年9月7日太原發射海洋一號C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海洋一號C」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星,主要用於全球大洋水色水溫環境業務化監測,將為中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河口港灣的建設與治理、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調查與開發,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等領域服務。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酒泉發射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8時4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4組兩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約11分鐘後,「實踐六號」04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後,B星與火箭分離。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發射探月三期試驗器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10月24日02時0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近地點高度為209公裡、遠地點高度41.3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我國探月工程首次實施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首戰告捷。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發射2013年9月2日酒泉成功發射遙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遙感衛星十七號成功發射2013年9月2日3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七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遙感衛星十七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80次發射。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9日太原成功高分二號衛星發射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9日11時15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二號」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是當前我國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民用衛星,它使國產光學遙感衛星空間解析度首次精確到1米。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8年9月7日酒泉發射商用重慶兩江之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8年9月7日12時10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發射了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OS-X1)。這是「重慶兩江之星」系列火箭第二次成功發射。「重慶兩江之星」火箭由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火箭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可為載荷提供4.5馬赫的飛行速度,用於開展相關試驗。據了解,在不到48小時之內內,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兩度組織實施民營企業商用亞軌道火箭火箭發射。此前,北京星際榮耀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雙曲線一號商業亞軌道火箭,已於5日在酒泉發射成功。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酒泉發射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5年10月12日,9:00,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第二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2日太原發射資源一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D衛星(又稱5米光學衛星)發射升空。 資源一號02D衛星(5米光學衛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重要型號,衛星入軌後,可有效獲取大幅寬多光譜及高光譜數據,並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將為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監理工作提供穩定的數據保障,同時兼顧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相關領域應用需求。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太原發射風雲一號試驗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9時53分,我國第二顆「風雲一號」試驗氣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將這顆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之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衛星進行了控制。當前,衛星工作正常,13時14分,烏魯木齊衛星地面站收到第一幅甚高解析度可見光雲圖,雲和地表圖像清晰,雲層層次豐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國家氣象局衛星氣象中心正在按計劃對衛星進行在軌測試。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新華社西昌10月15日電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王玉磊、黃國暢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50年來,我國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其中有9顆是從西昌奔向太空的,目前仍有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觀測能力,綜合性能達世界先進水平。    誰又曾想到,這個中心在1984年第一次執行發射任務時,請的是當地老農和彝族同胞上山幫忙觀測天氣。1997年第一次發射風雲衛星時,卻又因為天氣原因被迫推遲。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那一天,中國成功開啟衛星通信時代,使電視、電話等現代文明設施,走進了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千家萬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發射高軌衛星的實力。出國門,編織中國「太空絲路」2020年7月9日,在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過後,亞太6D衛星在中心成功發射。據悉,該衛星將以中國為核心,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太空絲路」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