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算得上是高中留學生們在學習上的終極大BOSS。其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和加拿大對於英語這個科目的教學目標大不相同,導致其教學內容有著天壤之別。
在中國,老師著重於語法的教學,通過對詞彙,短語和句型的解析,讓學生正確使用英文。學生通過背誦三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不斷的做題和背單詞,為的是掌(ying)握(fu)一(kao)門(shi)外語。
但是在加拿大,高中已經是需要全面進入和開展文學鑑賞的時候。除了通俗的現代文,甚至加入了例如莎士比亞等古英語賞析 。古英文就像是國內語文課堂必學的文言文,幾百年前的古人,用與現代英語完全不同的字母排列組合,創造出的英文表達。教師會要求學生針對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某一個章節,進行社會,種族和文化衝突間的辯證分析。
哲學,宗教,民族,信仰是學生將在加拿大高中英語課堂中探討的主要話題,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中極少涉及。比如加拿大高中生必讀書本之一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是近年很流行的反烏託邦題材小說。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書中充斥著對生育權,暴力和宗教的思考,用荒誕的情節來拷問人性和自由。
高中生必讀書單:
奔潰(Things Fall Apart by Chinua Achebe )
本書大概 56,550字
閱讀需要 6小時以上
異鄉人(The Stranger by Albert Camus)
本書大概 36,830字
閱讀需要 4小時以上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by Aldous Huxley)
本書大概 69,600字
閱讀需要 7小時以上
追風箏的人 (The Kite Runner by Khaled Hosseini)
本書大概 104,545字
閱讀需要 11小時以上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 by Margaret Atwood)
本書大概 105,270字
閱讀需要 11小時以上
除了天差地別的學習要求,留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也一下子從全中文環境變成了一個全英文環境,所產生的語言障礙和文化衝擊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戰。
未成年的留學生們往往都需要住在寄宿家庭,初來乍到的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樣向寄宿家庭的大人們提出合理的飲食要求;不知道如何在公車上問路;不知道如何在餐廳正確點餐,只能捧著菜單上的圖片說,「this and that。」
在學校裡,語言障礙甚至導致許多留學生在每一次說英文之前都要在腦子裡預演好幾遍,「我這樣說對嗎,對方聽懂了嗎?」 如此不順暢的交流方式,讓一些本來有興趣和留學生們交朋友的本地孩子也打起了退堂鼓。小留學生們當然也想和班上的同學們一起笑,一起下課打球,一起去做好多事,但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讓他們總是無法真正融入到大集體當中。
加拿大在高中階段,會要求學校裡的升學指導安排一些一對一的諮詢,通過溝通了解,為學生分析他們未來的專業選擇以及相關高中選課事宜。許多小留學生們有很多的想法,或許因為新出的某款遊戲而對設計和編程有著濃厚的興趣;或許因為熱愛辯論,而對法律或者是政治心之嚮往。但由於英語表達的不熟練,讓他們無法準確和完整地說出自己的意願,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數十年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