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與基因編輯,杜德娜與可愛龍

2020-10-13 中國科大新創基金會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授予兩位女性:Jennifer A. Doudna(杜德娜)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以表彰她們在開發最先進的基因編輯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所做的工作。在2002-2005年,杜德娜實驗室有一位中國博士後、現任康奈爾大學教授可愛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108校友)。

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查實,可愛龍很可能是杜德娜教授唯一的科大學生。可愛龍教授也是一位傑出的基因編輯科學家。截止2020年的不完全統計,他在基因編輯領域發表了約17篇高水平論文(包括Cell、Nature、Science等權威期刊)。

師承諾獎獲得者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後,可愛龍即在Twitter向杜德娜發出了祝賀的Twitter。

可愛龍教授(圖片來源於網絡)

2002年-2005年,可愛龍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求學期間師從杜德娜進行生物物理化學研究。其間在Nature、Protein Science、The RNA World等期刊發表6篇文章。他們的合作成果在2010-2011年仍持續發表。

可愛龍Twitter截圖

可教授在康奈爾大學報導中也表示:「作為杜德娜教授曾經的博士後,我想指出的是,她的研究工作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都是一流的。從她開創性的結構工作——自切割核酶開始,她就在許多重要領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基因編輯的研究者

可愛龍教授向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介紹:他進入基因編輯領域並非受杜德娜影響。「我2005年離開時她的實驗室(編者註:此指杜德娜實驗室)還沒有關於CRISPR的工作。我是來到康奈爾08年以後進入CRISPR領域,初衷和Jennifer類似,都是在與同事合作中了解到CRISPR,對其中的未知機制感興趣而開展的工作。」可愛龍謙稱:「當然取得的成就和她比那就天上地下了:)」

左一為可愛龍教授(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相關資料顯示,可愛龍教授從2005年8月進入康奈爾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至今已在CNS等著名期刊發表50餘篇文章,其中至少17篇文章和CRISPR基因編輯相關。

2019年6月,可愛龍教授在國際RNA協會(RNA Society,核糖核酸協會)第24屆年會上,作為唯一獲獎者也是華人學者收穫該獎者,榮獲Mid-Career Award獎項。此外教授也獲得了NIH MIRA Award、康奈爾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創新獎等獎項。

可愛龍榮獲RNA Society 的Mid-Career Award獎(圖片來源於網絡)

迎接新冠病毒科研的挑戰

作為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生物物理學家,他在面對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的挑戰也挺身而出。可愛龍教授說:「人們有義務共同幫助抗擊流感大流行。」

康奈爾大學9月1日以《Teaming Up—Coronavirus Research at Cornell》《團結協作:康奈爾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報導了可愛龍教授參與新冠科研的新聞。據報導,可愛龍教授與其他微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等成員,正在合作設計一種分子誘餌,從生化角度來看,將更易吸引SARS-CoV-2病毒。

對於2020年諾獎結果,可愛龍教授對新創基金會表示:「大家更應該記住的是,最初進入CRISPR領域的科學家們,包括我,沒有一個人的初衷是想做基因編輯。大家是因為對基礎科學問題感興趣才選擇做研究。最後的革命性成果都是副產品。」

在康奈爾新聞報導中,可愛龍教授也強調:「(杜德娜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 獲得諾獎)她們的經曆本身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昭示著基礎科學是如何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引領技術與醫學革新!希望大家能因此有所觸動,靜下心來從興趣而不是功利出發做科學研究。」

可愛龍(918)簡介

可愛龍,1991年從北京市第101中學保送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1995年獲中國科大學士學位後赴美國留學,2002年在Cynthia Wolberger教授指導下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200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ennifer Doudna組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康奈爾大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系教授。

註解與參考文獻

1. RNA協會(RNA Society)成立於1993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核酸研究組織。Mid-Career Award獎是RNA協會為表彰在RNA研究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獨立開展科研15年之內的科學家所設定的。

2. 可愛龍教授論文發表記錄:https://sites.google.com/site/kelaboratory/publications

3. 康奈爾大學新聞報導:https://research.cornell.edu/news-features/teaming-coronavirus-research-cornell

新聞說明:新聞由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微信公號ID:USTCIF)與網站發布。作者畢宇昕,編輯劉志峰(9500)。歡迎轉載,但須保留文章完整性,說明新聞來源。

【轉載請註明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了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cn)】

相關焦點

  • 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成功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由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疾病檢測、遺傳育種等領域有著巨大優勢和前景,三巨頭分別成立公司,開始CRISPR基因編輯的商業化應用。CRISPR進軍基因編輯領域的第一槍,就此漂亮打響。
  • 張鋒憾失諾獎,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僅僅一年之後,她們發現並證實來自化膿鏈球菌的spCas9蛋白的CRISPR系統,最適合做基因編輯工具,並用它成功編輯了大腸桿菌基因。CRISPR進軍基因編輯領域的第一槍,就此漂亮打響。
  • 張鋒,贏了官司卻輸了諾貝爾獎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給出了基因編輯領域中最有效的工具——CRISPR/Cas9。該工具的問世可謂是基因工程誕生以來生物醫學領域最激動人心的突破,近些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CRISPR/Cas9在醫學、農業、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技術背後有著一大批傑出科學家的辛勤付出。或許正是因此,該技術的專利之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
    圖這種被稱為「同源重組」的技術差不多就是最原始的「基因編輯」。只不過,這種「基因編輯」的前提是目標基因要自己出現損傷並啟動細胞的修復機制。然而,DNA本就被重重保護,難得出現一丟丟損傷,你還要這損傷剛好出現在某個基因上,這種事可遇不可求呀。
  • 張鋒贏得專利、憾失諾獎,細數CRISPR基因編輯三巨頭之間的愛恨情仇
    >Science雜誌發表了基因編輯史上的裡程碑論文,成功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三巨頭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接連取得重要進展,發表了大量重磅論文。由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疾病檢測、遺傳育種等領域有著巨大優勢和前景,三巨頭分別成立公司,開始CRISPR基因編輯的商業化應用。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丨直擊諾獎
    原創 鬼谷藏龍 果殼 收錄於話題#諾貝爾獎9個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 ( Jennifer Anne Doudna),獲獎原因是開發了一種基因編輯的方法。
  • 諾獎得主杜德娜和「冒名頂替症候群」
    在接受《國家地理》和《紐約書評》採訪時,伯克利大學教授,基因編輯領域的頂級科學家杜德娜兩次坦誠,冒名頂替症候群一直伴隨著自己。杜德娜在夏威夷的希洛市 (Hilo) 長大。有一天,父親送給年少的杜德娜一本書——吉姆·沃森的《雙螺旋》注1。那本書給了杜德娜重要的科研啟蒙。她一邊讀,一邊對自己說:「哇,科學家也太厲害了吧?他們可以做實驗,還能找出分子的結構。太神奇了。」這本書還向杜德娜展示了科學的人性一面:有衝突,但也有合作。這些,都是她之前不知道的。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導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埃和珍妮弗·A·杜德娜,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圖/人民視覺文丨記者 黃晏浩曾攬下多項國際大獎、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終於獲得諾貝爾獎。
  • 本次諾貝爾獎最大「失意人」:別人笑我沒拿獎,我自悶聲發大財
    在CRISPR-Cas9之前,生命科學界已經有基因編輯方法比如ZFN和TALEN技術(具體技術細節可以查看本站文章《斬獲諾獎,再掀熱潮 基因編輯到底是什麼?》)。但相較前兩者,CRISPR-Cas9來源於自然機制,不需要太多人工設計,簡便易用的同時,解決了基因研究最大的痛點——成本,使得研究人員可以真正做到「想剪幾次剪幾次、想剪哪裡剪哪裡」。
  • CRISPR基因編輯獲諾貝獎,兩位女科學家獲獎,張鋒痛失諾獎
    獲獎理由:闡述和發展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2012年8月17日,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和埃瑪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lle Charpentier)合作,在 Science 雜誌發表了基因編輯史上的裡程碑論文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剛剛過去的2020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發現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女性科學家先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剛剛過去的2020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發現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女性科學家先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五年後的世界」:基因編輯技術將徹底改變癌症療法
    在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馬丁·伊內克(Martin Jinek)以及克日什託夫·黑林斯基(Krzysztof Chylinski)的協助下,杜德娜改造了細菌用來對抗病毒的系統,發明了這項備受讚譽的基因編輯技術。我們採訪了杜德娜,探討了CRISPR對於未來科學發展以及疾病研究的意義。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剛剛過去的2020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發現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女性科學家先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最新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專利之爭
    兩名女性科學家此前已經因為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名聲鶴立。她們為研究人員在人體以及其它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並且把想要的基因片段進行拼接,使基因編輯跟在Word上面編輯文字一樣簡單,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驚人的發明,能為人類基因科技發展帶來巨大的變化,在資本社會,這也意味著巨大的財富資源。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樣認可了基因編輯技術,它被授予兩位基因編輯技術創始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部主任伊曼紐爾·夏彭蒂埃(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弗·A·杜德娜(Jennifer A. Doudna)。作為同樣年輕且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人工智慧在結構生物學上再迎突破。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2012年,杜德娜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率先提出CRISPR-Cas9可以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斬獲諾獎,再掀熱潮 基因編輯到底是什麼?
    Doudna),獎勵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上的突破。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方新聞稿中稱:「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將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並在許多方面為人類帶來了最大利益。」
  • 基因編輯被「諾貝爾獎風向標」青睞?
    ,引起了國內外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而基因編輯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之一。基因編輯究竟是什麼?關注「火石在線」並轉發,您將有機會參與「基因編輯」線上分享與線下沙龍!近年來,基因編輯在全球的熱度日趨高漲。
  • 基因編輯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一文詳解這項劃時代的新技術
    自從日本科學家20世紀80年代末發現CRISPR之後,科學家就一直在研究這種奇怪的基因序列。然而,直到杜德娜和卡彭蒂耶偶然注意到一種名叫Cas9的蛋白,CRISPR才顯示出它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巨大潛力。 RNA的力量 2011年,杜德娜和卡彭蒂耶在波多黎各聖胡安的一次科學會議上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