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陪伴「不如成長」的第11期
文丨楓子
Hi,大家好,這一期我想跟大家聊聊關於大學生兼職的事。
關於兼職,我詢問過很多學長學姐,甚至是職場大佬的意見。
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第一,利用空閒時間賺點小錢挺不錯;第二,應該利用這些時間充實自己,而不是為蠅頭小利浪費寶貴時間。」
那麼,為什麼要兼職?如果兼職,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兼職?
這是多數人沒有想過,但需要想清楚的事情。
01
先聊聊你為什麼要兼職這件事吧。
昨天我看見挺有意思的一句話:「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最大的煩惱估計就是沒錢了。」
的確,多數人兼職的目的就一個字:「錢」。
但我相信大多數兼職的人家庭條件都不差,至少每個月的生活費家裡是可以拿出來的,學費也可以貸款,再不濟也有學校的各種助學金。
那為什麼還想兼職賺錢呢?
剛進大學時,我也想著去兼職。感覺自己已經上大學了,應該儘量讓自己獨立了,不再問家裡要錢,自己也能買一些比較奢侈的東西。
我還專門跑到一個發放兼職機會的公司,交了幾百塊錢成為會員,酒店服務員、發傳單、扮玩偶等應有盡有。
想著通過這些讓自己「能夠長大」,但最終我還是停止了這些兼職。
說到底還是想清楚了自己為什麼要兼職。
首先,大多數兼職真的就是為了錢,收穫的成長和技能特別少。說白了,就是「體力兼職」,門檻很低,只要花費時間就可以。
很多人以為好像這就是接觸社會,為自己以後就業積累經驗。
但其實,當你真正去面試工作時,你的大部分兼職經歷,HR根本連一眼都懶得看。
因為這些對你以後的工作真的幾乎沒有一點幫助,除了給你增加了點「社會閱歷」,也許會讓你變圓滑一些。
因為後來你會漸漸明白,未來你花同樣時間與精力掙的錢,絕對比現在多得多,如果你現在好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02
那如果真的要做兼職,該做什麼兼職呢?
蔡康永曾說:「一份好的工作,不一定要做你最喜歡的,但一定是你能夠學到東西的。」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兼職。好的兼職,不是用錢來衡量一切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現在就在做著一份兼職,學校某部門的學生助管,薪水每個月不到400塊,比起兼職差遠了。
有人也許會說,一定是幹活比較少或者輕鬆。我承認,相對於體力兼職,幹活是比較少,但輕鬆可是一點談不上。
那我為什麼還要做呢?
因為在這份兼職裡,我需要撰寫新聞稿,需要運營公眾號,有時還需要為會議拍照。這些都是我未來就業可以用到的技能,也是面試時HR希望看到的東西。
我想起之前有一篇文章傳遍全網,是我喜歡的一個作家李尚龍寫的《以賺錢為目的的兼職,是最愚蠢的投資》。
講述了一個夢想成為優秀的經濟學家,人民大學經濟系的女孩,大一大二因為做兼職教小孩子英語,在大三身邊所有同學收到實習offer時,只有她一無所獲。
正如奇葩說裡薛兆豐教授說的一段話:
「我們都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要知道,真正值錢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體力,這也是為什麼,時間要比金錢重要的多。」
當然,不是完全否定你做「體力兼職」,而是讓你思考到底為什麼做?
你真正需要做「體力兼職」的時刻,應該大概是這兩種情況:「第一,家裡經濟條件真的不好,必須兼職養活自己;第二,自己想買一些比較貴的東西,比如給對象送禮物。」
03
否則,你就應該做一些「技能兼職」。舉幾個最常見的適合大多數「大學生」做的「技能兼職」:
1.學生助管:「學校裡各個部門、學院、老師都會招收。能很大地鍛鍊自己的各種技能,比如寫作、軟體使用等。」
2.寫作投稿:「公眾號、網站、紙媒都可以。文字能力仍然是大多數工作都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尤其是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
3.平面設計:「海報設計、logo設計,如果你做的好,甚至可以參加很多比賽,獲獎的獎金遠遠比兼職多,也更有成就感。」
4.攝影:「豬八戒網、閒魚這些平臺其實是可以接攝影的單子,當然需要你具有一定的攝影素養。」
還有很多。總之,儘量做能讓自己獲得成長的「技能兼職」,而不是僅僅為了錢。
04
最後談一談,不兼職你能做什麼?
其實大學裡能做的事真的很多,如果你想考研,那就需要去嘗試寫論文發表,同時好好研究怎麼把自己的績點提高,多參加創業科研比賽等。
就業的話,學校裡的社團可以培養你的興趣,學生組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鍛鍊你的能力。
當然,如果你真的想獲得巨大成長的話,那一定是實習,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儘管薪水不高甚至沒有薪水。
也不一定是你本專業的工作,實習要求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尤其對於大一大二的同學。
如果這些你都沒辦法進行,那就做最簡單的一件事:「閱讀」。當你真的讀了幾十本書(當然,是文學或技能類的書籍),那種感覺絕對要比現在好得多,無論對你的自信還是認知。
你需要明白的是,無論你做什麼事,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甚至是否對自己的長遠發展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