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流量粉絲突襲豆瓣讀書,這是一場明星粉絲與圖書編輯之間的戰鬥。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張雅婷
編 輯丨曹金良
圖書編輯貝塔減11月23日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男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灌水」了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王一博將上映的作品打分。
同時,重新出版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出品方同樣表示「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
對此,豆瓣讀書11月24日晚間回應稱,經查,評論異常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豆瓣讀書表示,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清除垃圾數據,異常的用戶將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這並非豆瓣首次出現水軍。今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不展示全部短評,豆瓣電影則早在2017年就已實行。豆瓣電影11月2日回應調整原因是「為了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反爬蟲、反水軍」。
對於飯圈追星與豆瓣文化生態再一次衝突,豆瓣讀書表示:「希望更多的新朋友來到豆瓣,不是為了給自己偶像的作品刷分,而是為了分享你最真實的熱愛。這才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對你自己的尊重。」
新書遭遇明星粉絲「注水養號」
這場「養號」行為,由貝塔減11月23日發布的《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一文揭露。
豆瓣圖書頁面介紹,《記憶記憶》為俄國作家瑪麗亞·斯捷潘諾娃所著的長篇小說,由中信出版集團於今年11月出版,共432頁。
11月20日,貝塔減打開該書豆瓣頁面,突然發現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評論,次日則發現多了上百條「讀過」的標籤。然而,該書11月6日入庫,11日之後才有現貨。
「一部不見得好讀的作品,一周不到的閱讀周期,哪來那麼多『讀過』?!」貝塔減疑惑,他注意到,上百條標註「讀過」的短評大約分為兩種:複製粘貼高贊短評和書評、莫名其妙的心得。
之後,貝塔減發現,這是因為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有三部電影將上映,豆瓣作為重要的電影評分指標陣地,便被該明星的飯圈看上了。
王一博微博超話中,粉絲提到了「豆瓣養號」:通過每日在豆瓣活動,給各種電影書籍打分等,把號「養起來」,之後好為明星的電影刷分,而不至於被判定成小號。
貝塔減表示,由於《記憶記憶》當前為豆瓣手機頁面新書推薦第一個,由此成為王一博粉絲評論的主攻地帶。通過分析11月22日對該書給出「讀過」及其短評的用戶,貝塔減看到多數用戶頁面與王一博此前作品相關。
「豆瓣讀書頁面是交流的場所,作為編輯,我希望看到讀者的感受和反饋;作為讀者,希望看到的是他人的感想和有啟發的書評。你們到書的豆瓣頁面下面養號,難道不覺得有哪怕那麼一點的不合適?」貝塔減認為,一本書書包含了作者、譯者和編輯心血的結晶,還有其他的版權籤約和印製流程等所涉及的同事們的付出。
截至11月25日早間,《記憶記憶》顯示評分為9.1分,288人「讀過」,88人「在讀」,5673人「想讀」,178條短評。
無獨有偶,始料未及的「注水」還存在於另一本新書頁面。
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今年10月重新出版,該書出品方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1月24日也發布消息稱,該書豆瓣短評區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這些短評或複製粘貼其他高贊短評、書評,或發一些與書關係不大的句子心得。
「我們對此感到十分遺憾。希望大家能夠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每一位豆瓣用戶,也尊重自己。」上述出品方表示。
豆瓣讀書:清除數據,打擊「養號」
對於圖書的評分評論出現異常的情況,豆瓣讀書11月24日晚間回應稱,經查,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
收到投訴後,豆瓣讀書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垃圾數據被清除的同時,這部分用戶也會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養號』不僅刷不動分,其行為本身亦嚴重違反豆瓣社區指導原則,與豆瓣社群共同理念背道而馳。」豆瓣讀書表示,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一經發現,違規帳號將受到處罰。這項工作將作為豆瓣反水軍機制的一部分持續推進。
「希望更多的新朋友來到豆瓣,不是為了給自己偶像的作品刷分,而是為了分享你最真實的熱愛。這才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對你自己的尊重。」豆瓣讀書稱。
豆瓣遭遇「注水」已非首次。
近期,有網友反映,豆瓣電影更改了短評顯示機制,不再顯示全部短評,網頁端基本只顯示5頁,APP端則在約300條時到達底部,改版被質疑影響電影評分的公正性。
11月2日,豆瓣電影官方發文回應道,調整早在3年前已經開始,自2017年起,豆瓣電影不展示全部短評,自2020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已不展示全部短評,並非豆瓣電影獨有。
豆瓣官方解釋稱,一方面,算法會試圖把不可信的短評藏起來,讓他們被正常短評頂掉,以儘可能消除水軍短評對閱讀者判斷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多數正常用戶僅需要閱讀有限數量的短評便可獲得所需信息,而真正需要巨量用戶評論數據進行分析的,要麼是水軍,要麼是盜取數據的爬蟲。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前提下,不提供超量數據展示,是反水反爬的通行做法。有些條目會有大量與條目無關的情緒化甚至人身攻擊的短評,這些也會被藏起來,爭議越大,被隱藏的無效短評就越多。
11月5日,國家網信辦曾發文要求豆瓣加強監管。相關部門將推進「知識社區問答」行業規範管理,督促含豆瓣在內的20家重點平臺開展自查自糾。
整治「飯圈」刷量控評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其中,7.3%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從事粉絲應援活動,據估算,實際人數大約達到了122.5萬人。
由於應援打榜、刷量控評、惡意攻擊等「飯圈」亂象頻發,國家層面近年來面對已對此進行多次打擊,監管趨嚴。
去年年底,國家網信辦出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其中第24條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明確指出通過技術實施數據、流量造假的違法性。
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整治刷量控評行為。
國家網信辦10月15日發布消息,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重點規範對公眾帳號信息服務平臺和生產運營者在網絡謠言、虛假流量、洗稿抄襲、冒用身份等方面的亂象。
針對虛假流量的問題,徵求意見稿規定,在帳號層面,平臺應當建立公眾帳號監測評估機制,防範帳號訂閱數、用戶關注度、內容點擊率、轉發評論量等數據造假行為。
本期編輯 黎雨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