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在民間有傳說這是「智慧之齒」,是一個人有智慧的象徵,但智齒其實是我們在進化過程中的遺留物,在人類進化時,整個頭骨、下頜骨在變小,留給牙齒的空間在縮小。
部分人在進化時,智齒的基因就慢慢被「優化」,這類人就不會再長智齒,另外部分人的基因還有改變,仍然保留了智齒的設定,所以這類人就會長出智齒。
智齒的位置比較尷尬,往往會影響到其他牙齒的生長並且引起疼痛,所以很多牙醫都會建議患者拔除智齒。但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很多人都懷疑醫生推薦拔除智齒究竟是為了利益,還是真正為患者著想,今天就告訴大家。
1.引起症狀的智齒最好拔除
這類智齒又被叫做「阻生齒」,正常的智齒在20歲左右萌出,但阻生齒萌出時間較長,一般是在後期反覆感染、引起明顯臨床症狀之後,才會引起患者注意。這類智齒主要引起食物殘留、牙髓炎、影響正常牙齒生長等症狀,尤其是牙髓炎引起的牙疼,會讓人想起那句經典名言「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而如果這種智齒長期存在,就會把前一顆牙齒頂壞、甚至是使得整副牙齒的生長受影響,如果炎症較重,還會引起心內膜炎感染。所以,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這類智齒需要拔除,避免後期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2.正常萌出的智齒不用拔除
部分人比較幸運,雖然存在智齒基因,但是其智齒均能正常萌出,並且不會對周圍的正常牙齒造成影響、也沒有導致口腔下頜關節畸形,長有這種智齒的話,就屬於「幸運兒」,可以暫時不用拔除智齒,只需要定期複查智齒的成長情況,評估其風險即可。
長有智齒的人群,在平時應該主要以下注意事項:
1.保持口腔清潔
保持口腔清潔,不僅要求飯後及時刷牙,更要求患者學會使用牙線等工具,因為牙線可以更深入地清潔口腔牙齒間,清除掉殘留的食物殘渣等物質,避免引起牙齦炎症或者齲齒等併發症。
2.拔牙後的注意事項
如果阻生齒患者在反覆感染後,最終選擇了拔除智齒,也要注意並不是拔完牙就一了百了,而是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在拔牙後,多數患者在麻藥的藥效過後都會出現疼痛,如果能忍受則不需要處理,如果不能忍受則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等止痛藥物。
另外在家中還可以備用冰袋等物品,如果牙齦腫痛明顯,可以用冰袋外敷減輕腫脹和疼痛感。另外飲食要保持清淡,出現牙齦腫脹嚴重或者疼痛加重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複查。
醫生建議拔除智齒,並不單是為了所謂的「利益」,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阻生的智齒引起了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才需要及時拔除,雖然拔牙的那會是疼痛的,但是拔牙之後的卻不會再因為智齒發炎而疼痛難耐,所以一定要以醫生的建議為主,及時採取相關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