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00後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爆火,還被人民日報點讚!
目前該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已接近170萬,彈幕達1.1萬多條。在抖音中同時發布的視頻,已收穫800餘萬播放量。
視頻中,一枚擁有透明箭體、外形炫酷的火箭,矗立在一片空地上等待發射。
伴隨著「倒計時開始,3、2、1發射!」
彈幕上,有不少「專業人士」紛紛檢測實況,為UP主報告「空中姿態正常、陝西跟蹤正常、四川觀察正常……」儀式感滿滿。
1
00後自製火箭,願將熱愛變成事業
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都是他一手主導完成的,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非常多。
△劉上的房間
其實,一開始劉上只打算做一個簡單的火箭模型,所以在設計時並未考慮各種現實性因素。但隨著模型漸漸完成,便有了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使這個模型飛起來的想法。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他通過自學和與愛好者們交流,他點亮了機械設計、3D建模、發動機、燃料、編程、飛控算法、3D列印的「技能樹」,才最終實現火箭的成功發射。
B站上的37個視頻,記錄了他長達半年,一步一腳印的研製過程。
也歷經過多次失敗,但他依舊堅持,不斷發現問題、修復BUG,逐漸完善。他說:
「
我的追求一直沒斷,今後希望將熱愛變成事業。
」
在這個視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好幾個這樣的畫面。
其實,這枚火箭的成功發射除了我們能看見的硬體材料支撐,比如用在不同部件的光固化樹脂、電木、尼龍、PC塑料、碳纖維等之外,還有類似上圖的軟體,也就是編程的支持。
如果說,硬體是一幅軀殼,那麼軟體就是靈魂。
離開軟體的支持,這枚火箭就是一架沒有發動機的汽車,是動不起來的。
從火箭開始起飛的程序控制,以及最後的數據分析,都離不開編程。
在研發這款火箭的時,裡面所有涉及到的程序都是劉上自己完成的。
有人可能會納悶,編程不就只是敲敲代碼嗎?如果你是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有人說:「編程是用來改變世界的。因為他可以和任何東西聯合起來,比如編程+家居就可以構成智能家居,編程+汽車可以完成無人駕駛……」
2
12歲郭惟一自製小程序
12歲小程式設計師郭惟一喜歡旅行、讀書和書法,但最喜歡的就是計算機了!
他不僅創辦了屬於自己的網站和公眾號、開發小程序,還會自主研究編程。
「
我會把編程當成一種享受,不會覺得它枯燥、乏味。每看到那一行行花花綠綠的代碼,就感覺手痒痒,想去優化、修改他們。
」
有一天在發公眾號文章的時候,發現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官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入口——小程序。他非常感興趣,決定入手這個功能,加上自己也會一些c++,就想能不能也試試,做出個小程序來?
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之後,他設計出了三個小程序:計算器、天氣小助手和班級同學錄。
那年,班裡同學們很多人都在忙著寫同學錄。
他覺得紙質的同學錄不僅寫起來很費時費力,而且還浪費紙張。於是別出心裁地把同學錄也做成小程序,人人都能看到,不僅能永久保存大家的信息,還能插入照片、視頻。
同學錄小程序一發明出來,就收到了同學們的追捧!編程少年一戰成名!
其實,不管是劉上完全自主研製的火箭也好,還是郭惟一自己研發小程序,我們都能看到會編程的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在如今的人工智慧世界,會編程的孩子就像是有支點的阿基米德,他們隨時會撬動地球,讓這世界發生改變。
近期活動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