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千年前開始,當文明誕生之時,人類就產生有了一種奇怪的末日情結。
基督教中的大洪水、啟示錄,瑪雅文明被誤解的著名預言2012,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研究世界究竟何時,又如何走向終結。
由此而來的,是末日之後的末世,倖存者們垂死掙扎的人間煉獄。
生存還是毀滅?
不妨用青春詼諧來調劑恐怖的末日世界,愛與怪物完全可以同在。
《愛與怪物》
故事從俏皮的簡筆漫畫開始,地球毋庸置疑迎來了世界末日。
一顆碩大的隕石阿加莎616直衝天靈蓋,將會一舉把所有地球生命給解決掉。
人類也動用了影視劇中經典的自救手法,用炸彈轟炸隕石,儘可能止損。
新型化學炸彈成功爆破,而世界末日才剛剛開始。
炸彈中的化合物飄飄悠悠落向大地,雖然不會其殺死人類,卻使節肢動物、爬行動物大量變異——巨大殘暴。
《天地大衝撞》就這麼變成了《星河艦隊》,人類一天之內滅亡了95%,從食物鏈頂端滾到倒數第一。
倖存者們躲到地堡裡苦苦求生,主人公喬爾就是其中一員。
一晃七年過去,地堡裡的人成雙結對,只有喬爾年年還能過雙11。
對於朋友們來說,他有些可有可無,而其內心也一直惦記著七年前分離的女友艾米。
在一次螞蟻入侵時,喬爾展示了自己慘不忍睹的廢柴屬性—不敢射擊,身體僵直。
種種因素,加之他竟然聯繫到了85英裡外的艾米!不想孤獨終老的喬爾決定放手一搏,獨自徒步尋找女友。
85英裡的徒步,陪伴喬爾的是各式各樣的食人怪物。
剛走到破落小鎮,他就迎來了窮兇極惡的追蹤者——大蛤蟆。
危急存亡的情況下,一隻名叫小子的狗狗出現,解救了喬爾。
因為喬爾孤身一人,小子的原主人似乎也慘遭毒手,一人一狗結成了半路組合。
在險途上,喬爾誤入陷阱差點被沙暴龍大快朵頤。
路過的米諾、克萊德又救了這位幸運兒一次,升級為三人一狗的組合繼續向西進發。
米諾和克萊德已經是歷經沙場的老牌倖存者了,對各種怪物、植物如數家珍。
喬爾跟小屁孩一樣學習他們的生存技巧,把知識和路上遇見的巨石蝸牛都記在生存指南上。
臨時組成的家庭很快就分道揚鑣了,喬爾要去海岸尋找女友,克萊德則是向高山上寒冷的安全區進發。
真正初出茅廬的喬爾要一個人面對剩下的危險,潛伏的巨型變異昆蟲,更險惡的人類歹徒。
最重要的,是他守護了七年之癢的愛情是否還在保質期內?
不過當喬爾踏出地堡時,他就早已成就了屬於自己的末世傳奇。
《愛與怪物》是一部幽默風趣的青春冒險電影,在很多方面它和前輩們別無二致。
弱雞成長逆襲當英雄、怪物很醜卻溫柔。
恰到及格的俗氣外,真正讓該片出眾的,還是對末世的成功塑造。
把末世概念玩出花的電影有很多,像火爆全球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四部曲展現了蒼涼沙漠中鋼鐵、血肉和沉默造就的瘋狂人間。
開先河的經典鼻祖《瘋狂的麥克斯2》,更直接促進了電子遊戲《廢土》《輻射》系列的誕生。
為什麼要談到上述作品?因為目前市面上最接近《輻射》的電影,必然就是新鮮出爐《愛與怪物》。
《輻射3》找爸爸,《輻射4》找兒子,喬爾是離開避難所找女友。
讓無數玩家嚮往的一人一狗裝備靠爆,那種西方武俠式的英雄浪漫,從《瘋狂的麥克斯2》《輻射》一路沿襲到了該片。
《愛與怪物》完美的滿足了一種末世情結下,獨當一面掌控世界的快感——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主角!
主角喬爾的名字,很有可能也是向經典末世生存遊戲《最後生還者》中的喬爾致敬一把。
另一個問題來了,既然《瘋狂的麥克斯》是《輻射》的大哥,為什麼它最像的卻是《愛與怪物》?
因為《瘋狂的麥克斯》有愛,但沒有怪物,沒有死亡爪、雙頭牛、輻射蟑螂......
說起怪物,近幾年怪物量最大的電影無疑是《金剛:骷髏島》。
可這是它嚴重的弊病之一,除了巨獸外,其他怪物都是吃5塊錢盒飯,趕著下班的路人群演。
《愛與怪物》便做到了其沒能做到的—給每位怪物都留足介紹,並把介紹融入劇情。
貪婪的追蹤者大蛤蟆、溫順從容的巨石蝸牛,它們都帶有獨特性格符號來推動劇情發展。
沙暴龍工蜂與皇后、潛入地面的巨人蜈蚣、通人性的超級螃蟹。
助推電影發展的同時,觀眾完全可以想像到這群怪物的生活習性,這就像在看一出變異版的《動物世界》!
而這個末世最驚奇的是它很迷人,導演除了開篇螞蟻食人外沒有再塑造直觀的慘烈場景。
甚至讓某些怪物並不兇殘,結局也是天道好輪迴、善惡終有報。
顯得絕非危險緊張到極點的《愛與怪物》,是全年齡向引人入勝的誇張野外求生。
劇情上應該就不用再開誇誇大會了,作為青春電影,通篇十字真言——愛拼才會贏,珍惜眼前人。另外注意愛護動物。
所以牆裂推薦這部電影,雖然青春系劇情低幼了些,但它絕對夠爽,也絕對配的上愉悅身心的愛與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