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支持,謝謝!本篇將介紹的是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什麼是資料庫?可以從它的字面意思理解,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比如:我們在筆記本上把圖片或者文檔、電影等資料放到一個文件夾下,那麼這個文件夾就是一個資料庫。那麼如果運用在系統開發的時候呢?它所存儲的便是應用系統內的數據,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資料庫的概念需要掌握才能更好的使用和發揮資料庫存儲數據的功能。首先來看下資料庫系統的功能:數據獨立性、高效的數據訪問、數據的完整性、數據安全、數據管理功能、彈性並發訪問、崩潰恢復、縮短應用程式開發時間,關於這些功能這裡就不暫時介紹,以後的文章中再給大家一一解釋。
資料庫這麼強大那麼它的體系結構是如何的劃分?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可分為3個層次:外模式、內模式和概念模式。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間的映像以及概念模式與內模式之間的映像由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來實現,內模式與資料庫物理存儲之間的轉折則由作業系統來完成。
1、外模式
外模式是應用程式與資料庫系統之間的接口,表示應用程式所需要的那部分資料庫結構的描述,是概念模式的邏輯子集。用戶可以使用數據定義語言(DDL)和數據操縱語言(DML)來定義資料庫的結構和對資料庫進行操縱。對於用戶而言,只需要按照所定義的外模式進行操作,而無需了解概念模式和內模式等的內部細節。
2、內模式
內模式是資料庫內部數據存儲結構的描述,即物理描述。它定義了資料庫內部記錄類型、索引和文件的組織方式以及數據控制方面的細節。
3、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資料庫整體邏輯結構的完整描述,包括概念記錄類型、記錄之間的聯繫、所允許操作以及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約束等數據控制方面的規定。
4、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
在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間存在著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它用於保持外模式與概念模式之間的對應性。擋住句酷的概念模式需要改變時,只需要對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進行修改,而使外模式保持不變。這樣可以儘量不影響外模式和應用程式,使得資料庫具有邏輯數據獨立性。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由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來實現。
5、概念模式/內模式
在概念模式和內模式之間存在著概念模式/內模式映像,它用於保持概念模式與內模式之間的對應性。當資料庫的內模式需要改變時,是需要對概念模式/內模式映像進行修改,而使概念模式保持不變。這樣可以儘量不影響概念模式以及外模式和應用程式,使得資料庫具有物理數據獨立性。概念模式/內模式映像同樣是由資料庫管理系統來(DBMS)實現的。
好了,關於在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的介紹就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何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