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系統安全框架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2021-01-11 IT168

資料庫系統安全框架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作者:IT168 編輯: 李蓮 2007-06-26 19:02 評論

1.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資料庫的應用十分廣泛,深入到各個領域,但隨之而來產生了數據的安全問題。各種應用系統的資料庫中大量數據的安全問題、敏感數據的防竊取和防篡改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資料庫系統作為信息的聚集體,是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關重要,關係到企業興衰、成敗。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證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實現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已經成為業界人士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就安全防入侵技術做簡要的討論。 
  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除依賴自身內部的安全機制外,還與外部網絡環境、應用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從廣義上講,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框架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1)網絡系統層次; 
  (2)宿主作業系統層次; 
  (3)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 
  這三個層次構築成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體系,與數據安全的關係是逐步緊密的,防範的重要性也逐層加強,從外到內、由表及裡保證數據的安全。下面就安全框架的三個層次展開論述。 
  2.網絡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從廣義上講,資料庫的安全首先依賴於網絡系統。隨著Internet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其核心業務向網際網路轉移,各種基於網絡的資料庫應用系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面向網絡用戶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可以說網絡系統是資料庫應用的外部環境和基礎,資料庫系統要發揮其強大作用離不開網絡系統的支持,資料庫系統的用戶(如異地用戶、分布式用戶)也要通過網絡才能訪問資料庫的數據。網絡系統的安全是資料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外部入侵首先就是從入侵網絡系統開始的。網絡入侵試圖破壞信息系統的完整性、機密性或可信任的任何網絡活動的集合,具有以下特點: 
  a)沒有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跨越國界的攻擊就如同在現場一樣方便; 
  b)通過網絡的攻擊往往混雜在大量正常的網絡活動之中,隱蔽性強; 
  c)入侵手段更加隱蔽和複雜。 
  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式環境面臨的威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a)欺騙(Masquerade); 
 
  b)重發(Replay); 
  c)報文修改(Modification of Message); 
  d)拒絕服務(Deny of Service); 
  e)陷阱門(Trapdoor); 
  f)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 
  g)攻擊,如透納攻擊(Tunneling Attack)、應用軟體攻擊等。這些安全威脅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障系統的安全。 
  
  從技術角度講,網絡系統層次的安全防範技術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防火牆、入侵檢測、協作式入侵檢測技術等。 
  (1)防火牆是應用最廣的一種防範技術 
  作為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其主要作用是監控可信任網絡和不可信任網絡之間的訪問通道,可在內部與外部網絡之間形成一道防護屏障,攔截來自外部的非法訪問並阻止內部信息的外洩,但它無法阻攔來自網絡內部的非法操作。它根據事先設定的規則來確定是否攔截信息流的進出,但無法動態識別或自適應地調整規則,因而其智能化程度很有限。防火牆技術主要有三種:數據包過濾器(Packet Filter)、代理(Proxy)和狀態分析(Dtateful Inspection)。現代防火牆產品通常混合使用這幾種技術。 
  (2)入侵檢測(IDS—Ins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防範技術 
  綜合採用了統計技術、規則方法、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慧、密碼學、推理等技術和方法,其作用是監控網絡和計算機系統是否出現被入侵或濫用的徵兆。1987年,Derothy Denning首次提出了一種檢測入侵的思想,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作為監控和識別攻擊的標準解決方案,ids系統已經成為安全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入侵檢測採用的分析技術可分為三大類:籤名、統計和數據完整性分析法。 
①籤名分析法 
  主要用來監測對系統的已知弱點進行攻擊的行為。人們從攻擊模式中歸納出它的籤名,編寫到IDS系統的代碼裡。籤名分析實際上是一種模板匹配操作。 
  ②統計分析法 
  以統計學為理論基礎,以系統正常使用情況下觀察到的動作模式為依據來判別某個動作是否偏離了正常軌道。 
  
  ③數據完整性分析法 
  以密碼學為理論基礎,可以查證文件或者對象是否被別人修改過。 
  ids的種類包括基於網絡和基於主機的入侵監測系統、基於特徵的和基於非正常的入侵監測系統、實時和非實時的入侵監測系統等。 
  (3)協作式入侵監測技術 
  獨立的入侵監測系統不能夠對廣泛發生的各種入侵活動都做出有效的監測和反應,為了彌補獨立運作的不足,人們提出了協作式入侵監測系統的想法。在協作式入侵監測系統中,IDS基於一種統一的規範,入侵監測組件之間自動地交換信息,並且通過信息的交換得到了對入侵的有效監測,可以應用於不同的網絡環境。 
  3.宿主作業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作業系統是大型資料庫系統的運行平臺,為資料庫系統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目前作業系統平臺大多數集中在Windows Nt和Uunix,安全級別通常為c1、c2級。主要安全技術有作業系統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數據安全等方面。 
  作業系統安全策略用於配置本地計算機的安全設置,包括密碼策略、帳戶鎖定策略、審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戶權利指派、加密數據的恢復代理以及其它安全選項。具體可以體現在用戶帳戶、口令、訪問權限、審計等方面。 
  ◆用戶帳戶:用戶訪問系統的「身份證」,只有合法用戶才有帳戶。 
  ◆口令:用戶的口令為用戶訪問系統提供一道驗證。 
  ◆訪問權限:規定用戶的權限。 
  ◆審計:對用戶的行為進行跟蹤和記錄,便於系統管理員分析系統的訪問情況以及事後的追查使用。 
  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網絡管理員對系統實施安全管理所採取的方法及策略。針對不同的作業系統、網絡環境需要採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盡相同,其核心是保證伺服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類用戶的權限。 
  數據安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備份、數據存儲的安全性、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等。可以採用的技術很多,主要有Kerberos認證、Ipsec、SSL、TLS、VPN(pptp、l2tp)等技術。 
  4.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料庫管理系統。如果資料庫管理系統安全機制非常強大,則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能就較好。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關係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其安全性功能很弱,這就導致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脅。 
  由於資料庫系統在作業系統下都是以文件形式進行管理的,因此入侵者可以直接利用作業系統的漏洞竊取資料庫文件,或者直接利用OS工具來非法偽造、篡改資料庫文件內容。這種隱患一般資料庫用戶難以察覺,分析和堵塞這種漏洞被認為是b2級的安全技術措施。 
  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安全技術主要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即當前面兩個層次已經被突破的情況下仍能保障資料庫數據的安全,這就要求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有一套強有力的安全機制。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資料庫管理系統對資料庫文件進行加密處理,使得即使數據不幸洩露或者丟失,也難以被人破譯和閱讀。 
  我們可以考慮在三個不同層次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加密,這三個層次分別是OS層、DBMS內核層和DBMS外層。 
  (1)在OS層加密 
  在OS層無法辨認資料庫文件中的數據關係,從而無法產生合理的密鑰,對密鑰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也很難。所以,對大型資料庫來說,在OS層對資料庫文件進行加密很難實現。 
  (2)在DBMS內核層實現加密 
  這種加密是指數據在物理存取之前完成加/解密工作。這種加密方式的優點是加密功能強,並且加密功能幾乎不會影響DBMS的功能,可以實現加密功能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無縫耦合。其缺點是加密運算在伺服器端進行,加重了伺服器的負載,而且DBMS和加密器之間的接口需要DBMS開發商的支持。 
◆定義加密要求工具; 
  ◆DBMS; 
  ◆資料庫應用系統; 
  ◆加密器(軟體或硬體)。 
  (3)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 
  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將資料庫加密系統做成DBMS的一個外層工具,根據加密要求自動完成對資料庫數據的加/解密處理: 
  
  ◆定義加密要求工具加密器; 
  
  ◆軟體或硬體; 
  ◆DBMS; 
  ◆資料庫應用系統。 
  採用這種加密方式進行加密,加/解密運算可在客戶端進行,它的優點是不會加重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並且可以實現網上傳輸的加密,缺點是加密功能會受到一些限制,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耦合性稍差。 
  下面我們進一步解釋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功能的原理: 
  資料庫加密系統分成兩個功能獨立的主要部件:一個是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另一個是資料庫加/解密引擎。資料庫加密系統將用戶對資料庫信息具體的加密要求以及基礎信息保存在加密字典中,通過調用數據加/解密引擎實現對資料庫表的加密、脫密及數據轉換等功能。資料庫信息的加/解密處理是在後臺完成的,對資料庫伺服器是透明的。 
  ◆加密字典管理程序; 
  ◆加密系統; 
  ◆應用程式; 
  ◆資料庫加解密引擎; 
  ◆資料庫伺服器; 
  ◆加密字典; 
  ◆用戶數據。 
  按以上方式實現的資料庫加密系統具有很多優點:首先,系統對資料庫的最終用戶是完全透明的,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明文和密文的轉換工作;其次,加密系統完全獨立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無須改動資料庫應用系統就能實現數據加密功能;第三,加解密處理在客戶端進行,不會影響資料庫伺服器的效率。 
  資料庫加/解密引擎是資料庫加密系統的核心部件,它位於應用程式與資料庫伺服器之間,負責在後臺完成資料庫信息的加/解密處理,對應用開發人員和操作人員來說是透明的。數據加/解密引擎沒有操作界面,在需要時由作業系統自動加載並駐留在內存中,通過內部接口與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和用戶應用程式通訊。資料庫加/解密引擎由三大模塊組成:加/解密處理模塊、用戶接口模塊和資料庫接口模塊。其中,「資料庫接口模塊」的主要工作是接受用戶的操作請求,並傳遞給「加/解密處理模塊」,此外還要代替「加/解密處理模塊」去訪問資料庫伺服器,並完成外部接口參數與加/脫密引擎內部數據結構之間的轉換。「加/解密處理模塊」完成資料庫加/解密引擎的初始化、內部專用命令的處理、加密字典信息的檢索、加密字典緩衝區的管理、SQL命令的加密變換、查詢結果的脫密處理以及加脫密算法實現等功能,另外還包括一些公用的輔助函數。 
  數據加/解密處理的主要流程如下: 
  1)對SQL命令進行語法分析,如果語法正確,轉下一步;如不正確,則轉6),直接將SQL命令交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2)是否為資料庫加/脫密引擎的內部控制命令?如果是,則處理內部控制命令,然後轉7);如果不是則轉下一步。 
  3)檢查資料庫加/脫密引擎是否處於關閉狀態或SQL命令是否只需要編譯?如果是則轉6),否則轉下一步。 
  4)檢索加密字典,根據加密定義對SQL命令進行加脫密語義分析。 
  5)sql命令是否需要加密處理?如果是,則將SQL命令進行加密變換,替換原SQL命令,然後轉下一步;否則直接轉下一步。 
  6)將sql命令轉送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7)sql命令執行完畢,清除SQL命令緩衝區。 
  以上以一個例子說明了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功能的原理。 
  5.結束語 
  本文對資料庫系統安全防入侵技術進行綜述,提出了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體系三個層次框架,並對三個層次的技術手段展開描述。文中還以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功能的原理為例,詳細說明了如何應用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的安全技術。 
  資料庫系統安全框架的三個層次是相輔相承的,各層次的防範重點和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也不盡相同,一個好的安全系統必須綜合考慮核運用這些技術,以保證數據的安全。  http://netadmin.77169.com/HTML/20070325005800.html

0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資料庫?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
    本篇將介紹的是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資料庫?可以從它的字面意思理解,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比如:我們在筆記本上把圖片或者文檔、電影等資料放到一個文件夾下,那麼這個文件夾就是一個資料庫。那麼如果運用在系統開發的時候呢?它所存儲的便是應用系統內的數據,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資料庫的概念需要掌握才能更好的使用和發揮資料庫存儲數據的功能。
  • 程序設計課程體系的維度與層次劃分及其教學實踐
    2 程序設計課程體系的維度和層次設計雖然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龐大且不斷發展變化,但是學習編程的模式和步驟是相對固定的,根據編程需要學習的各個知識面,將其抽象劃分為3個方面,稱為程序設計課程體系的3個維度,如圖1所示:圖1 程序設計課程體系教學的維度和層次劃分
  • 百度安全開源大規模圖資料庫HugeGraph
    近年來百度安全憑著雄厚的技術實力自主研發了全面支持Apache TinkerPop 3框架和Gremlin圖查詢語言的大型分布式圖資料庫HugeGraph,與Neo4j、TitanDB等傳統圖資料庫相比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今天我們很高興的宣布HugeGraph開源,更好的為網絡安全、機器學習等社區服務。
  • 2015年國家電網考試備考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2015年國家電網考試備考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1、關係資料庫模型  關係資料庫,是建立在關係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
  • 2017國家電網招聘備考資料: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2017國家電網招聘備考資料: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1、關係資料庫模型關係資料庫,是建立在關係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數據模型主要描述兩類信息:一是實體;二是實體之間的聯繫。
  • 數據模型概念及類型劃分
    數據模型(Data Model)是數據特徵的抽象,是資料庫管理的教學形式框架。資料庫系統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數據模型包括資料庫數據的結構部分、資料庫數據的操作部分和資料庫數據的約束條件  內容  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約束。
  • 資料庫審計系統三大典型應用場景解析
    美創科技基於多年在行業中的實踐經驗,總結了資料庫審計在傳統數據中心、多雲數據中心、集團型組織三個場景下的痛點、產品特性及主要功能。資料庫安全審計產品標準於2010年首次推出,為公安標準,2019年進行了版本更新,主要調整了安全技術要求分類和安全等級劃分方法,其中安全等級劃分由一級/二級/三級調整為基本級/增強級,目前持證廠商數量為60家,去年同期為67家。
  • 2018年自考資料庫及其應用複習重點:第二章
    數據模型表示的是資料庫的框架,在該框架約束下填上具體數據才是資料庫。資料庫類型根據數據模型劃分。數據的數據結構形式就是數據模型。為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數據模型對數據的描述應包括)模型中包含哪些記錄類型,並對記錄類型進行命名;指明各個記錄類型由哪些數據項構成,並對數據項進行命名;每個數據項均需指明其數據類型和取值範圍。
  • 網友整理的資料庫及應用筆記(一)
    1975年SPARC公布了資料庫標準報告,提出了資料庫三級組織結構,稱SPARC分級結構,從內到外分三個層次描述,分別稱為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    概念模式,簡稱模式,是對資料庫的整體邏輯描述,並不涉及物理存儲,故稱為DBA視圖。
  • 關於連接器的規格層次,它是如何劃分的
    打開APP 關於連接器的規格層次,它是如何劃分的 長江連接器 發表於 2020-01-09 14:04:08 為了更好劃分現在連接器產品的結構多樣化,一些基本的連接器分類仍然還是有效的,下文是連接器廠家CJT長江連接器來講解連接器的互聯層次和規格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一、連接器的互聯層次 連接器產品根據電子設備內外連接的功能,互連(interconnecTIon)可分為以下5個層次:1.晶片封裝的內部連接。2.IC封裝引腳與PCB的連接。
  • 新版《中國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發布
    這是對本世紀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進展的一次綜合性整理和總結,專輯中發布的中國高精度綜合地層框架,可為全球或區域地層深化研究、各省區開展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工作,以及在相對精準的時間尺度上開展生物演化研究提供參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不斷前進。
  • 21世紀的化學可從研究對象的不同劃分為8個層次
    一是原子層次的化學,其中包括核化學,放射化學,同位素化學,s、p區元素化學,d區元素化學,4f區元素化學,5f區元素化學,超5f元素化學,單原子操縱和檢測化學等。第二是分子片層次的化學。原子只有110餘種,但分子數已超過3000萬種。
  • 關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劃分存在疑惑
    很多學生關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劃分存在疑惑,不清楚到底是五層還是七層,今天我們就此知識點展開詳細講解。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1954年在《動機與人格》中補充了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層級排列的需要系統。
  • 文檔資料庫與關係資料庫的比較
    搶沙發 2009-07-06 15:58:27  來源:CIO時代網 摘要:本文概要地從數據格式、資料庫結構和Web發布數據三個方面比較了文檔資料庫與關係資料庫的異同其次,文件系統中的文件是為某一特定應用服務的,所以,要想對現有的數據再增加一些新的應用是很困難的,系統不容易擴充。數據和程序缺乏獨立性。而文檔資料庫具有數據的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數據和程序分離。
  •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名詞解釋
    5.資料庫  資料庫是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集合,具有較小的冗餘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  6.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一組軟體,它是資料庫系統(DBS)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用戶和作業系統之間,用於建立、運用和維護資料庫,具有定義、建立、維護和使用資料庫的功能。
  • 雲計算一周熱文回顧:五大主流資料庫模型
    五大主流資料庫模型無論是關係型資料庫還是非關係型資料庫,都是某種數據模型的實現。本文將為大家簡要介紹5種常見的數據模型,讓我們來追本溯源,窺探現在流行的資料庫解決方案背後的神秘世界。1.圖形資料庫圖形資料庫存儲頂點和邊的信息,有的支持添加注釋。五個值得關注的圖形資料庫圖形資料庫是一種非關係型資料庫,它應用圖形理論存儲實體之間的關係信息。最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社會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SQL-server資料庫管理系統試卷及答案A
    4、資料庫系統不僅包括資料庫本身,還要包括相應的硬體,軟體和( )。A、資料庫管理系統 B、資料庫應用系統C、相關的計算機系統 D、各類相關人員5、資料庫系統階段,數據( )。
  • 人活著,區分為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然而,廣義上的活著,不過是籠統定義為生命的延續,其實真正的活著卻在細節和方式上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有些人的活著,不過是生存,有些人的活著,是在不斷的奮鬥,也有些人的活著,是光鮮體面的示人,更有些人是活著,是通透與超然的醒悟。人生有三境界,而人活著的層次大致簡單總結,也會有三個層次:活著——體面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 資料庫安全性相關知識筆記
    1、資料庫的惡意訪問形式未經授權讀取數據、未經授權修改數據、未經授權破壞數據。2、資料庫安全性概念資料庫安全性(Data Base Security)主要是指儘可能保護資料庫不受惡意訪問。3、資料庫安全防護的層次資料庫系統層次(DataBase System):資料庫系統的某些用戶獲得的授權可能只允許訪問資料庫中的有限部分。針對另一些用戶獲得的授權可能允許他提出的查詢請求,但不允許修改數據。保證這樣的授權限制不被違反是資料庫系統的責任。作業系統層次(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安全性可能稱為資料庫進行未經授權訪問的一種手段。
  • 初識資料庫分庫分表框架Dbsplit
    特別適合想知道網際網路的分庫分表是怎麼實現的,也適合那些想把分庫分表框架開箱即用的項目,更適合想學習網際網路的小夥伴們。如果你在尋找資料庫分庫分表的輕量級解決方案,請參考Dbsplit的實現和應用場景,它是一個兼容Spring JDBC的並且支持分庫分表的輕量級的資料庫中間件,使用起來簡單方便,性能接近於直接使用JDBC,並且能夠無縫的與Spring相結合,又具有很好的可維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