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區分為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2021-01-08 感情中轉站

哲人說:人活著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

然而,廣義上的活著,不過是籠統定義為生命的延續,其實真正的活著卻在細節和方式上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有些人的活著,不過是生存,有些人的活著,是在不斷的奮鬥,也有些人的活著,是光鮮體面的示人,更有些人是活著,是通透與超然的醒悟。人生有三境界,而人活著的層次大致簡單總結,也會有三個層次:活著——體面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第一個層次:活著

最簡單來說,最基礎的一個層面的活著,莫過於生命的存活狀態,這個層次階段的活著又會分為兩種分類:

一類是,生活窘迫整日為了基本生存的柴米油鹽而奔波忙碌,談愛已無力,談死太遙遠的尷尬境地,上有年邁的老人要贍養,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顧,養家餬口的基本周轉已經讓人幾乎窒息,沒有精力去顧忌生活的品質。

生活費,房貸,應酬交際,孩子的教育,樣樣都是錢,而氣喘籲籲的奔波,甚至不過最高的奢望就是小康的溫飽達標而已,不要覺得可笑,即使如今時代,很多人群都依然會停留在這個階段裡。

活在這個層次的狀態下,他不會是改革的創造者,更不會是生活的享受者,而是用盡力氣不斷去追趕大流的流浪犧牲者,這類人最怕的莫過於失業和家人身體突發的變化,任何一樣的出現都可以徹底將其擊垮。

他們即使曾經也滿心志向與報復,即使有些小個性小脾氣,即使也會有些自己的小才藝,而如今也都被現實磨光了稜角,隨遇而安的虛度日子,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沒有怨言抱怨和反抗能力,全神貫注的只是在繼續活下去而已。

在團隊中,他們不會是「人才」而是「人力」,不是「勞心者」而是「勞力者」。以至於後來慢慢的開始默許,也習慣這樣的生存狀態,覺得這就是活著的規律和必須,沒有標準,沒有追求,也不敢奢望更多,一直處於這個狀態的活著,是生命的存活,精神的死亡模式。

第二類則是,他們的收入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也算是衣食無憂,甚至偶爾可以消費一些輕奢品,但卻容易對目前的生活安於現狀,沒有蛻變的激情和追求,小富即安的心態,使其對任何的改變和調整都充滿牴觸和厭煩的態度,因為他們對此的定義是沒有意義的瞎折騰,這樣挺好,幹嘛要自尋煩惱。

這類人活著的劃分莫過於生理的存活狀態,看似無憂無慮其實是故步自封,整天無所事事,更不會有大的追求,他們的座右銘莫過於活一天是一天,今天不問明天事,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標準為活著理念目的地。

他們可能整天沒事和朋友喝大酒,也可能整日沉溺於遊戲不能自控行動力,總之會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接受更加有挑戰性的進步,與升華可能性,達到這個層次的人其實多數都是十分容易被赤化的群體,當交友不慎受人影響下,很容易退化成人渣,當然這是無意識下的隨波逐流,與本性無關。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體面是什麼?體面是榮譽的,光彩的,高端的,多金的,惹人崇拜羨慕到嫉妒的;體面是一種有能力時,可以活得更好,也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階段;沒有能力時,好好活的時候,有尊嚴地活著也是一種體面。

體面不一定是衣著光鮮,不一定是雍容富貴,不一定是虛榮浮華,也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度感覺,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尊與自信的狀態氣質。體面的人會非常注意個人形象與細節,他們不邋遢,不寒酸,不尷尬,不猥瑣。

真正體面層次的人不會標新立異虛偽耍酷,更不是囂張跋扈炫耀自己的本領,而是一種從容的,高貴的感染力,讓靠近中由衷的一種敬畏的心理與欣賞的自然流露。

體面層次的人往往會走入兩個極端,一種是人際高手,讓身邊的人都馬首是瞻成為核心人物,不失為一種智慧的象徵。另外一種則是特立獨行,不願隨波逐流,更不想隨聲附和大眾的聲音,保持自己的一方淨土,而這一類往往屬於精神世界的傲嬌者,藝術家的脾氣類型,或者他們會被稱之為怪脾氣,卻讓人不能抹殺他們活著的層次現實。

體面與金錢有關係,但是體面與否,金錢卻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身邊還是新聞報導中,不少經濟上的富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層次不同,居高臨下的態度,總是目中無人,他們一擲千金,驕橫跋扈,在國內國外的很多行為舉動,令人髮指與汗顏無語,而這類人就是精神依然活在底層,只是物質有所提升罷了,根本沒有進入真正的體面層次。

體面是高貴的,榮譽的。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厭惡牴觸它的存在,只是有些時候很多人在追求過程中迷失了它的方向和坐標而已。真正活著體面的人,不僅是彰顯自己的能力,更會顧忌更多的聲音,通過自我約束與要求,才能達到一定的層次需求。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明白地活著,已經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這個層次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他們的世界裡不再糾結,看待事物也更為通透。對於生命本身無意義,他們有自己的解讀,他們懂得為其自己量身定製其意義,他不會因為自己的風生水起而驕傲,更不會為一時的失勢而頹廢,他懂得處理和自己情緒間的關係,更懂得今天與明天的銜接與進退的把握拿捏。

他們明白自己的最終歸宿不過是死亡,但卻不會因此在短暫的生命裡混混噩噩過日子。人總得有一點信仰,有一點追求,有一點儀式感自娛自樂享受生活,他們有自己的信仰,而這個信仰又並非是神佛這樣的唯心主義,他們執著著堅守著自己初衷的意念,一直向前奮進。

他們很難被同化,靈魂如磐石般堅定,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中,也會積極的面對生活,綻放自己極其旺盛的生命力。但他們又非常樂意聽取人的建議,不斷調整出更加優秀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看見過這樣一段話:「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是太累了。褪去了年少時的懵懂青澀,經歷了生活的坎坷打擊,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中年人都面上帶著笑,內心卻變得越來越滄桑。
  •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這一個人發展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把人的認知分為9個層次,看看你屬於哪一個?
  • 識人術:一個人層次高不高,留意這三個地方就知道了
    區分一個人的層次,聽起來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從物質層面看,有富和窮;從外表層面看,有美和醜;從年齡層面看,有老、少、中、青。以上這些皆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外在層次,而一個人內在層次的高低,則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用心判斷,特別是留意以下這三個地方是否乾淨。
  • 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到哪一層了?
    沒有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文言文閱讀就無從談起,因為你壓根就看不懂文言文,何來做題之說呢。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看看你到哪一層了?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活著》(餘華著)一書裡面的徐富貴出身富農家庭,是個富二代。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
  • 電梯洋房共6樓哪層最貴 洋房六層買哪一層好 6層洋房腰線層在幾樓
    電梯洋房是比較常見的房子類型,其中最常見的電梯洋房是6層,關於6層的電梯洋房哪層最貴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電梯洋房共6樓哪層最貴,順便來說說洋房六層買哪一層好以及6層洋房腰線層在幾樓,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活著的三種狀態(你屬於哪一個)
    至於活著,每個人活著的方式不同,追逐的東西不同,往往狀態也不同,但每個人都逃不過這三種狀態!為了物質而活,這個是最基礎的一種活著的狀態,之所以活著,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享受這些帶給自己的刺激感和依附感。
  • 求職簡歷自我評價分為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當然,如果你非要寫自我評價,我把我的訣竅告訴你:自我評價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吃苦耐勞型本人性格開朗、穩重、有活力,待人熱情、真誠;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用於承受壓力,勇於創新;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 今天我們說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的永恆的話題
    但是,我以為,無論哪一個人,無論你為什麼而活,你存在這個世界多久,你生命的最終追求都是為了提升現有生命的層次和境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走一回,都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自己人生最終追求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關於這個問題的不同思考和不同答案,直接影響你一生的生命走向和最終的人生價值的實現。
  • 字如其人的4個層次,你認識到第幾個了?
    也就是說他們之間並不是一個明確的、確定性的關係,並不是說這個人是個好人,或者說這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它的文化水平很高,它寫出的書法就是好的書法。這也是不一定的。相反的我們說這個人的書法很好,也並不一定代表著這個人的人品,或者說這個人就是好人,或者說這個人,他做出的事就是好事,這也是不一定的。
  • 《天道》:文化屬性的四種層次,丁元英在第三層,你在哪一層?
    電視劇《天道》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屬性,那就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又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但是這兩種文化屬性中又將所有人的屬性分成了四種層次,《天道》中每一個人物都是詮釋文化屬性的最佳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為什麼丁元英只排在第三層?你又是哪一層呢?【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
  • 人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人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每一個人所經歷的具體過程都不一樣,這樣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用羨慕他人的精彩,也不必嘆息他人的悲哀,用心發現自己的成長,你就不會在過程中停留太久。
  • 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5個需求層次,你在哪一層?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出人類的基本動機形成了5個需求層次。1.最底層: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氣、休息的需要,性慾表達的需要,消除緊張的需要。2.倒二層:安全需要安全、舒適、寧靜、不害怕的需要。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在到達下一個更高等級之前,必須滿足之前等級的基本需求,如果基本的生理需求很緊迫,其他需求就處於抑制狀態,而且不能影響你的行為。當它們得到合理的滿足後,就會進入下一個層次——安全需要——就會對你產生激勵作用。當你不再關心安全問題時,你又會被歸屬的需要——融入他人中間與他人發生聯繫的需要、愛以及被愛的需要——所激勵。
  • 資料庫系統安全框架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除依賴自身內部的安全機制外,還與外部網絡環境、應用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從廣義上講,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框架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1)網絡系統層次;    (2)宿主作業系統層次;    (3)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
  • 淺論森林美的三個層次圖景
    從審美角度看,森林美包括森林景觀、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個層次的圖景。森林景觀是指自然本體,屬現實世界、物質世界,給人審美感受是悅形;森林意象是指藝術本體,屬藝術世界、情感世界,給人審美感受是逸情;森林意境是指哲學本體,屬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給人審美體驗是暢神。
  • 情感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情感,第二層為博愛
    情感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情感,第二層為博愛1: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奢侈,就是在自己每天重複的習慣裡,不斷地遇見美好2: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對於得寸進尺的人,就算脾氣再好,熱情這東西耗盡了就只剩疲乏和冷漠了
  • 人為什麼活著?羅素的三個理由,成了藍湛活下去的動力
    「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答案簡單又複雜。說其簡單,是因為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就是為自己活著,隨心所欲地活著就可以了」;說其複雜,因為這個問題讓許多人感到困擾和茫然,得上升到哲學高度去思考,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 沈向洋:讀論文的三個層次
    由於圍觀網友太多,導致會議系統崩潰,眾多網友無法接入觀看,不免唏噓不已。近日,為滿足廣大網友的需求,微軟亞洲研究院將沈向洋博士的報告視頻公開。 這場報告亮點紛呈,引人深思。「或許你永遠不知道你以前讀過的書能在什麼時候能夠派上用場,但請保持閱讀,因為閱讀的過程也是在你大腦中建立認知的過程。」
  • 層次低的人,往往喜歡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希望你不是
    -01-時光匆匆,人這一生稍縱即逝,如果總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就算白活一世了。人活著,就要活得有價值,就要活得有層次。層次低的人,往往喜歡在一些低級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從而讓自己更加低級。人與人交往,都是依據層次來劃分的,同類人才有相伴走下去的可能,如果你層次太低,你能交到的朋友,你能得到的愛情,也就都是低層次了。羅向軍年近四十,走過的路很長,遇見的人很多,可真正留在身邊的人,屈指可數,且質量還不夠好。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