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說:人活著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
然而,廣義上的活著,不過是籠統定義為生命的延續,其實真正的活著卻在細節和方式上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有些人的活著,不過是生存,有些人的活著,是在不斷的奮鬥,也有些人的活著,是光鮮體面的示人,更有些人是活著,是通透與超然的醒悟。人生有三境界,而人活著的層次大致簡單總結,也會有三個層次:活著——體面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第一個層次:活著
最簡單來說,最基礎的一個層面的活著,莫過於生命的存活狀態,這個層次階段的活著又會分為兩種分類:
一類是,生活窘迫整日為了基本生存的柴米油鹽而奔波忙碌,談愛已無力,談死太遙遠的尷尬境地,上有年邁的老人要贍養,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顧,養家餬口的基本周轉已經讓人幾乎窒息,沒有精力去顧忌生活的品質。
生活費,房貸,應酬交際,孩子的教育,樣樣都是錢,而氣喘籲籲的奔波,甚至不過最高的奢望就是小康的溫飽達標而已,不要覺得可笑,即使如今時代,很多人群都依然會停留在這個階段裡。
活在這個層次的狀態下,他不會是改革的創造者,更不會是生活的享受者,而是用盡力氣不斷去追趕大流的流浪犧牲者,這類人最怕的莫過於失業和家人身體突發的變化,任何一樣的出現都可以徹底將其擊垮。
他們即使曾經也滿心志向與報復,即使有些小個性小脾氣,即使也會有些自己的小才藝,而如今也都被現實磨光了稜角,隨遇而安的虛度日子,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沒有怨言抱怨和反抗能力,全神貫注的只是在繼續活下去而已。
在團隊中,他們不會是「人才」而是「人力」,不是「勞心者」而是「勞力者」。以至於後來慢慢的開始默許,也習慣這樣的生存狀態,覺得這就是活著的規律和必須,沒有標準,沒有追求,也不敢奢望更多,一直處於這個狀態的活著,是生命的存活,精神的死亡模式。
第二類則是,他們的收入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也算是衣食無憂,甚至偶爾可以消費一些輕奢品,但卻容易對目前的生活安於現狀,沒有蛻變的激情和追求,小富即安的心態,使其對任何的改變和調整都充滿牴觸和厭煩的態度,因為他們對此的定義是沒有意義的瞎折騰,這樣挺好,幹嘛要自尋煩惱。
這類人活著的劃分莫過於生理的存活狀態,看似無憂無慮其實是故步自封,整天無所事事,更不會有大的追求,他們的座右銘莫過於活一天是一天,今天不問明天事,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標準為活著理念目的地。
他們可能整天沒事和朋友喝大酒,也可能整日沉溺於遊戲不能自控行動力,總之會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接受更加有挑戰性的進步,與升華可能性,達到這個層次的人其實多數都是十分容易被赤化的群體,當交友不慎受人影響下,很容易退化成人渣,當然這是無意識下的隨波逐流,與本性無關。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體面是什麼?體面是榮譽的,光彩的,高端的,多金的,惹人崇拜羨慕到嫉妒的;體面是一種有能力時,可以活得更好,也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階段;沒有能力時,好好活的時候,有尊嚴地活著也是一種體面。
體面不一定是衣著光鮮,不一定是雍容富貴,不一定是虛榮浮華,也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度感覺,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尊與自信的狀態氣質。體面的人會非常注意個人形象與細節,他們不邋遢,不寒酸,不尷尬,不猥瑣。
真正體面層次的人不會標新立異虛偽耍酷,更不是囂張跋扈炫耀自己的本領,而是一種從容的,高貴的感染力,讓靠近中由衷的一種敬畏的心理與欣賞的自然流露。
體面層次的人往往會走入兩個極端,一種是人際高手,讓身邊的人都馬首是瞻成為核心人物,不失為一種智慧的象徵。另外一種則是特立獨行,不願隨波逐流,更不想隨聲附和大眾的聲音,保持自己的一方淨土,而這一類往往屬於精神世界的傲嬌者,藝術家的脾氣類型,或者他們會被稱之為怪脾氣,卻讓人不能抹殺他們活著的層次現實。
體面與金錢有關係,但是體面與否,金錢卻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身邊還是新聞報導中,不少經濟上的富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層次不同,居高臨下的態度,總是目中無人,他們一擲千金,驕橫跋扈,在國內國外的很多行為舉動,令人髮指與汗顏無語,而這類人就是精神依然活在底層,只是物質有所提升罷了,根本沒有進入真正的體面層次。
體面是高貴的,榮譽的。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厭惡牴觸它的存在,只是有些時候很多人在追求過程中迷失了它的方向和坐標而已。真正活著體面的人,不僅是彰顯自己的能力,更會顧忌更多的聲音,通過自我約束與要求,才能達到一定的層次需求。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明白地活著,已經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這個層次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他們的世界裡不再糾結,看待事物也更為通透。對於生命本身無意義,他們有自己的解讀,他們懂得為其自己量身定製其意義,他不會因為自己的風生水起而驕傲,更不會為一時的失勢而頹廢,他懂得處理和自己情緒間的關係,更懂得今天與明天的銜接與進退的把握拿捏。
他們明白自己的最終歸宿不過是死亡,但卻不會因此在短暫的生命裡混混噩噩過日子。人總得有一點信仰,有一點追求,有一點儀式感自娛自樂享受生活,他們有自己的信仰,而這個信仰又並非是神佛這樣的唯心主義,他們執著著堅守著自己初衷的意念,一直向前奮進。
他們很難被同化,靈魂如磐石般堅定,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中,也會積極的面對生活,綻放自己極其旺盛的生命力。但他們又非常樂意聽取人的建議,不斷調整出更加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