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關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劃分存在疑惑,不清楚到底是五層還是七層,今天我們就此知識點展開詳細講解。
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1954年在《動機與人格》中補充了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層級排列的需要系統。
1.需要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類維持生存和種族延續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
點撥:如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休息的需要以及性的需要都屬於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人類期盼穩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災害、威脅、混亂的需要。
點撥:如我們對於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關注,包括激烈的教師招聘競爭中害怕別人考上而自己考不上,這是對職位安全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是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繫或關係。
點撥:如我們渴望歸屬到某個群體,希望跟別人交朋友,都屬於這種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個體基於自我評價產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點撥:如渴望自己考試名列前茅,從而得到別人的尊重。
(5)認知的需要
認知需要是克服障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點撥:如克服惡劣天氣的影響,仍然堅持去圖書館看書,這是對知識的一種渴求。
(6)審美的需要
審美需要包括對秩序、對稱、完整結構以及存在於大多數兒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對行為的完美的需要。
點撥:如在衛生大掃除中把桌椅按順序排列的很整齊。
(7)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創造的需要,是追求實現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創造力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
點撥:如去邊遠貧困地區支教,通過志願支教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2.需要層次理論中層次的關係
(1)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
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
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於外界。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將直接危及個體的生命。
所謂「成長性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不迴避挑戰,甚至刻意追求挑戰;不迴避緊張狀態,甚至刻意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
(3)馬斯洛認為,一般情況下,當某種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後,就會向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但這種需求層次的等級也不是絕對的,有時人會在低級需要尚未得到滿足之前,去尋求高級需要(如自我實現的需要)。
(4)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以上就是關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詳細講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