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無論是日常的關注熱度、還是別人諮詢我筆記本購買問題時,我都發現17英寸的筆記本存在感似乎一直很低。
搜索17.3英寸筆記本,在多數搜尋引擎結果是1400多個,數量看還是不少的。
想找到最全面的17英寸產品,你需要一個ZOL產品庫
17.3英寸屏幕有多大呢,簡單來說,1英寸約合2.54釐米,而17.3英寸差不多就是43.92釐米的寫對角線長度,而屏幕比例16:9,勾股定理就是。。。好吧數學我也忘了哪個老師教的了,總之就是很大很大,比你們平時接觸的13.3、14、15.6英寸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對17.3英寸有多大沒有個準確物化概念,這個月初我剛做了 Alienware17 R5的測評,可以在圖片上對其有更清楚的認知。
其實縱觀整個筆記本市場,在主流的萬元內的主流消費市場大多數都有些明星產品,13英寸作品可以叫得上名字的標杆:常青樹MacBook Air13、窄邊框鼻祖戴爾XPS13;14英寸的ThinkPad X1c;15英寸,無論是高中低端的基數都非常大,各家的遊戲本都可以算是標杆產品。
而提起17.3英寸筆記本,似乎很少有萬元內的」知名產品」,大家心中還有點印象的依舊是那些土豪專屬的旗艦級遊戲本。比如華碩的G7XX,戴爾的Alienware17/18;以及目前的旗艦級移動工作站,比如戴爾Precision77X0系列、惠普的Zbook17,ThinkPad P71。
而如果一定要較真找的話,萬元內高性價的中高端遊戲本還是有的:暗影精靈歷代Plus版,微星的GT7系列。而普通的17英寸筆記本多年來存在感一直很低,比如華碩A751LX,惠普小歐17系列,聯想早年的Z710,戴爾早年的靈越17 3000系列等。不過相比15英寸,聲量始終不高。
從總體上看,17.3英寸家族似乎一直沒有成體系化存在,主流消費市場對於17英寸似乎一直是看作一個怪咖級別的存在。而在中國這樣一個偏好汽車大輪轂大車身、房子喜歡大房間、手機喜歡超大屏,萬事以 」大「 為美的國情下,17.3英寸的主流定位產品甚至不如在歐美國家受歡迎,這實在是讓我很不理解。
甚至有人用通話平板當手機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目前的17.3英寸筆記本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才導致其近年來在主流消費市場越髮式微和小眾化。
17.3英寸筆記本遇冷的問題,概括起來從用戶角度最集中的評價應該是」太大了「。
這個」大「的理解,其實並不是屏幕尺寸過大,而是整機尺寸過大,而且還隱含了不易發現的」重「這個信息。我們先來看看幾款傳統15.6英寸和17.3英寸對比就會發現問題。
主流17英寸與15英寸筆記本長寬以及表面積
在這些產品中,Y7000、暗影精靈4以及機械革命Z2都屬於15.6英寸窄邊框筆記本,因而長寬方面相比其他15.6英寸產品有明顯優勢。而列表上的17英寸寬邊框筆記本,基本都擁有較為」健碩「的身材,這種尺寸大家可以自行在紙上畫圖感受一下,基本與隨便找個背包都可以裝進去這種操作無緣了。
而重量的問題似乎與機身尺寸問題同樣嚴重,主流的17英寸產品重量都沒有低於3公斤的。而現在的市場,消費者連15英寸做到19毫米、1.9公斤都嫌重,又叫他們如何接受一個3公斤的產品呢。
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歐美國家很喜歡這類大尺寸筆記本,由於整體身材高大,所以天然的會喜歡在各種產品上都會偏好大尺寸。此外,其多數國家的國情決定了他們要自行報稅,家庭內會有很多財會操作,所以從便捷性上會偏愛15.6/17.3英寸這樣有獨立數字鍵盤的產品。
寬大的鍵盤對於財會操作十分便利
而在中國似乎並不是這樣,而且為了一個數字鍵盤就要忍受動輒如下圖這樣415mm * 279mm * 25mm的三圍,以及3.3公斤的重量。我覺得我進可以外接鍵盤,退可以使用15英寸筆記本,為了小鍵盤就做那麼大犧牲似乎不值得。
某17.3英寸筆記本的三圍和體重
而這種似乎固有的硬傷似乎使得多數17英寸產品呈現出」破罐子破摔「的狀態,或者固守傳統的17英寸旗艦遊戲本以及移動工作站產品。這個類別的客戶大多不重視產品的外觀設計或者便攜性,筆記本對他們更多的是一個帶電池的、佔地面積更小的、可在短距離內輕鬆搬運的臺式機產品。
而另外一種就是類似戴爾17 3000系列以及華碩A701LX這類集合各色奇葩配置於一身的大屏家用本,似乎除了屏大,真的找不出別的賣點。面向主流價位認真做一個相對纖瘦的17英寸產品似乎真的很少。
真. 跑馬邊框
反觀15.6英寸,已經有諸如LG Gram15這樣的神奇物種,藉助新材料優勢,將15.6英寸筆記本做到1.1公斤。這幾乎對15.6英寸筆記本的便攜性進行了一場重大革命,只不過這樣的革命,在老大哥17英寸產品上並沒有見到。
不過即使存在一個Gram17,應該也有些怪異。我們更希望的是定位高性能的17英寸產品中能推出一個比較養眼的,至少讓人有購買慾望在。
15.6英寸1.1公斤的產品
所以制約多數人購買17英寸產品的重要因素,不是面對上萬元旗艦遊戲本和工作站時的貧窮,而時真的沒法看到主流價位的17英寸產品除了屏幕大之外有任何顯著優勢。同時還帶來了更重的機身重量以及更粗放的產品設計,如此看來,大多數人寧願購買一個有設計的15.6英寸產品然後外接顯示器。
從上一章節可以看出,17英寸的優勢是屏幕很大,但是其劣勢恰恰也是」太大了「,不過這個太大是指機身尺寸,整理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① 超大尺寸屏幕帶來的大尺寸機身導致機身超出一般人承受範圍,即使變輕也不便攜;
② 目前多數17.3英寸產品無論是機身厚度重量,還是屏幕邊框的控制,都不是很極致,導致整機的先天劣勢進一步加重;
③ 由於上述條件限制,所以17英寸在主流價位裡存在感薄弱,用心打造的也只有發燒級遊戲本和旗艦版移動工作站,從而使得廠家更不願意投入成本推動17英寸產品主流化,造成惡性循環。
而如果在17英寸尺寸一定的情況下,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案似乎就是給筆記本瘦身了,也就是其實剛才提到過的,窄邊框化。
雖然即使採用了窄邊框設計,在17英寸屏幕下,這款產品註定與我們可以完全接受的輕薄便攜概念無緣。但是首先,尺寸大幅度縮減,基本達到15英寸非窄邊框傳統筆記本的長寬水平,遇上屏佔比很低的15英寸產品,甚至會更小。而這樣的規格,至少被在背包裡我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買個包都要看本子臉色
同時,相比傳統15英寸,至少我可以收穫更大屏幕,以及窄邊框帶來的更震撼的視覺衝擊力。比如筆者最近發現的一款採用17英寸窄邊框的神秘筆記本新品,從對比圖看,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除了屏幕觀感上的巨大衝擊力,更重要的是機身物理尺寸實實在在的縮減了很多。筆者悄悄透露一下,整機的長度在390毫米左右,寬度不足270毫米!結合上一章節提到的諸多15和17英寸筆記本產品規格,自己對比就會發現這是多大的提升。
當然,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圖有真相的,下圖就是窄邊框17英寸產品與普通17英寸產品的尺寸對比。可以說,高下立判,一貫不喜歡太大筆記本的我都有點心動。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如果這樣的產品可以推出,那麼無論是定位大屏娛樂本還是遊戲本,都十分具有競爭力。至少目前窄邊框的筆記本銷量都不差,而目前仍舊有部分15英寸遊戲本產品採用」跑馬邊框「的保守設計。這樣的產品一經推出,極有可能複製年初機械革命Z2 1050版本銷量秒殺某一線寬邊框1050Ti遊戲本的神奇現象。
不過這類產品應該依舊不會很輕薄,畢竟是17英寸產品,屏幕決定了整機尺寸不會太小。不過LG Gram15這樣的神奇產品都已經推出了,如果採用了新材料,擁有驚喜的重量也說不準。不過這樣的期待還是留給未來針對輕薄市場的17英寸產品吧。從已經洩露的產品信息看,該產品定位還是遊戲為主,而且應該會採用較高配置。
更多新品提前曝光信息,請持續關注後續相關文章。筆者覺得這樣的新概念17英寸產品很可能成為改變17英寸筆記本目前現狀的一條鯰魚,並帶動行業內一股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