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表上《安納託利亞往事》兩個半小時的片長,讓在坎城已經熬戰近十天的記者們有些苦不堪言,但是影片的反響再次證明,把兩個半小時用在努裡·比格·錫蘭身上絕對不虧。
《安納託利亞往事》海報。
網易娛樂5月21日報導(文/幗傑)排片表上《安納託利亞往事》兩個半小時的片長,讓在坎城已經熬戰近十天的記者們有些苦不堪言,但是影片的反響再次證明,把兩個半小時用在努裡·比格·錫蘭身上絕對不虧。明明還有一部未展映的競賽片,卻已經有好些影評人直接將心目中的「金棕櫚」給了這部土耳其電影。《安納託利亞》在坎城行程將結束時給今年的「大師會」掀起了新高潮。
三年前,錫蘭憑藉《三隻猴子》在坎城捧得最佳導演,那時候媒體就對他摘取「金棕櫚」呼聲頗高,儘管失之交臂,但有人已經預言「金棕櫚」已是錫蘭的囊中物,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果然,今年這位土耳其電影界領軍人物帶來的作品依然不凡,《安納託利亞往事》以導演一貫的精緻自然主義風格徵服了大多數觀眾。
與《三隻猴子》相比,《安納託利亞》的故事性要淡一些,講述一個由警察、醫生、檢察官組成的小分隊,押解著犯罪嫌疑人尋找受害者屍體的過程。但很顯然影片繼承了之前作品的風格——關注非正常事件,刻意去戲劇化,鏡頭上精心設計的真實感以及對焦慮情緒的表達都有《三隻猴子》的影子,甚至有些場景上都驚人相似:移動長鏡頭跟拍夜行汽車,然後鏡頭固定下來,汽車縱深遠去,直到漆黑的銀幕上只能看到微弱的尾燈……這個在《三隻猴子》裡預示著車禍發生的鏡頭在《安納託利亞》裡被稍加變化、更加頻繁的使用,影片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這種暗夜裡尋找屍體的路程中度過,黑暗壓抑的氛圍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以至於影片中的第二天,一行人終於在嫌疑犯的指認下確定了埋屍地的時候,一句「是這裡」讓全場爆發出解脫般的掌聲。
雖然有這些風格上的繼承,但《安納託利亞》決不是一部重複的作品。在主題深度方面,導演用「醫生」「警察」「罪犯」這樣巧妙的組合設置了一個人性輪迴:罪惡—懲戒—救贖。影片中每個人都多多少少陷入這個輪迴怪圈,比如檢察官因為妻子自殺糾結不已等等。在整個故事運轉過程中,每個人的人性輪迴也在自轉,如同宇宙的規律不可違逆。
錫蘭總是會在影片中流露出這樣宗教般的夙命感,比如堅持不懈地跟拍一個落地的蘋果,完整地展示它從墜落、滾動、跌入溪流、順水而下直至被淤泥阻擋的全過程,在安靜的鏡頭中盡顯生命的軌跡與張力。真不知道錫蘭要浪費多少膠片,才能完成這樣完美流暢的長鏡頭語言,但是物有所值,這些自然、不施加影響、不隨便剪輯的鏡頭準確地表達了導演的哲學思考。
作為典型的文藝片,錫蘭的電影從來都在劇情上不甚完美,有時候這也是批評方的主要攻擊點。只有簡單的故事,沒有更深的背景介紹,更不要奢望情節上的懸念——那是阿莫多瓦所擅長的。錫蘭的懸念全都隱藏在了鏡頭和情緒裡,就算不小心錯過幾個畫面也沒關係,導演會不厭其煩的讓它們貫穿電影始終,直至你不得不接受他的語言,承認他的偉大。